西寧,玉樹,曲麻萊,這一路的地點在不斷變化,海拔也在不斷升高,而我的視野也變得越來越開闊。
從玉樹到曲麻萊,真的是去往天邊,從海拔3600米升到4000米,天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廣闊的草原、無盡的云朵,遠離喧囂的人潮,心靈也得到了寧靜。
這一次曲麻萊的巡講,肖云姐把我派到了鄉下的學校,我們一行四個人,每天往返山間坎坷不平的路,來回五六個小時,盡管身體是疲憊的,但心卻無比平靜。
曲麻萊的第一站是曲麻河鄉中心寄校,這是一個離可可西里無人區只有150公里的學校,跟我小時候一樣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每個班只有二十個左右的孩子。
我和倪老師負責給高年級的孩子上課,看著他們那長長的睫毛,還有各色的臟辮,曬得烏黑的臉龐,但這一切擋不住他們聽課的熱情。女孩子們對我們帶去的娃娃教具特別感興趣,既害羞又好奇,捂著臉走到講臺上在我的帶動下慢慢去探索,坐在下面的女孩子雖然沒有機會上來,但好奇是減不了的。
曲麻河寄校就是一所普通的鄉村寄校,校園不大,但是遠離塵世,四周都是山,在山中間開辟了一處找找的地方,變成了一個鄉村。老師們的工作環境也很艱苦,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一個禮拜去縣里運一次菜,物資不是特別充分,但是他們卻把他們最好的家常菜拿出來招待我們。
秋智鄉中心寄校的情況和曲麻河鄉中心寄校的情況差不多,老師也是那樣的熱忱,盡管我們已經吃過午飯了,依然要把他們的菜分給我們吃,孩子們也是那么熱情,忙著幫我們拎書包,拿教具,課上也是那么活躍,不過眼睛里的純真卻是怎么也遮蓋不了的。
麻多鄉中心寄校(黃河源第一校)應該是我們此行去到的最遠的地方,坐在皮卡里,顛簸在崎嶇的山路上,只有山間廣闊的景色和孩子們純真讓我們覺得這一切都值得。
山路顛簸,我們一直期待著能看到鄉村,看到人家,可是一路過去,除了草原和泥土路,剩下的就只有我們自己,連手機信號都不曾有。
好不容易看到遠處依稀有幾座建筑,歡呼著,我們終于到達了此行最遠地方——麻多鄉中心寄校!
當我們到達學校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學校的師生們都在學校邊上的一處草原上搭起了帳篷,原來孩子們在過“六一”兒童節(因為5月20日開始放一個月的蟲草假)。
可能我們的到來擾亂了學校的計劃,但是老師依然把四五年級的孩子組織到學校里聽我們的護花課。可是當我們走到學校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孩子們都是待在地震棚里上課的(因為地震,教學樓要加固),一個班只有十幾個孩子,在簡陋的地震棚里過著他們簡單的生活。
雖然地震棚里只有一塊黑板,但依然阻擋不了孩子們上課的熱情,當我們打開電腦時,十幾個腦袋一下子擠了過來,用力地看著視頻里的一切;看著我們帶來的教具娃娃,他們更是好奇了,都想動手一探究竟。
給孩子們上完課,已經錯過了他們正常的午餐時間,但校長依然在等著我們用餐,盡管草原上物資匱乏,但他們依然在用心地做著每一道菜,我也有幸吃到了正宗的草原酸奶,加上剛煮好的蕨麻(人參果),酸中帶甜,正是我喜歡的味道。
午飯過后,我們又有幸圍觀了藏族孩子的鍋莊舞,他們在熱情的音樂中舞動中身體,不僅僅是慶祝他們自己的節日,更是表達著對我們的歡迎,盡管只有簡單的蘋果,梨等水果,還有可樂,雪碧我們司空見慣的飲料,但對于他們來說,確是過著無比盛大的節日,快樂是寫在臉上的。
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正在興高采烈舞蹈著的孩子們,我們又顛簸在路上了,葉格鄉中心寄校的孩子們正在等著我們呢!這里的孩子穿著的校服是我見過的第五種校服,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給孩子們上完一場課,早就過了他們晚飯的時間,真的是有點對不住這些孩子們。
看到孩子們簡陋的住宿條件,讓我想起了自己住校的那些歲月,特別是條件非常艱苦的初中時代,但那確是我記憶里最快樂的數學時代,無關金錢,無關其他,只有一門心思的讀書,也希望這里的孩子能給自己讀出一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