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乎是在中國第一場蒙特梭利藝術培訓——宋茂蕾
Holly老師首先帶我們起身做個三個深呼吸。我 經常帶孩子做這樣的呼吸,尤其是在非常重大的時刻。
美術讓我們找到自己,又超越自己。
讓我先介紹一下自己:
我當老師已經39年了,“老恐龍”了,看到你們這些年輕的臉,并且準備好去學習,真的非常感動。在接觸蒙特梭利之前,我是20年的傳統老師,當我為我最小的女兒找學校,想要找個最好的學校。在我家附近有個蒙特梭利學校,正好有蒙特梭利師訓,我剛好參加了,剛開始接觸蒙特梭利教育,我覺得怪怪的,經過很短的時間我就確定,我根本不會走回傳統教育了。
在當時的蒙特梭利訓練班只有半天,資料只有五頁,所以在當時蒙特梭利師訓時我并沒有學到多少。(在蒙特梭利教育,每個科目都要做成一個厚厚的手冊),在那時藝術老師一周只給孩子上一周課,所以他們把美術材料放在教室里。這對我來講,這一點都不合理,一點都不像蒙特梭利老師。所以,我就跟我們當時的校長說:我要進行蒙特梭利的教育,現在我是兒童之家一個班級的主教老師同時也是美術老師,每周到每個班級30分鐘。
我的一個目標是,我要說服你們,美術在一個教室里是這么重要,甚至從基礎教育上講,比其他領域還重要。第二個目標,是幫助你們有信心,如何設置你們教室的美術區域如何進行美術教育。
現在,我們換位思考,如果我是聽眾, 我想直接給我教育大綱就好了。然而美術并非如此。
美術它的定義是什么呢?(插入圖片)
這聽起來非常簡單,其實它的答案并非一個。
首先我們自己要反思:什么東西限制了孩子、
去思考什么令我們開心興奮,把這份PASSIN(熱情)傳遞給孩子們就好了。
我們剛才看到的河馬是藝術嗎?
繪畫?雕塑?傳統?現代
插入圖
這次我們主要學習美術,不走其他的分支。
我不知道在臨沂有沒有美術館?——有
美術館能為我們定義美術是什么,教育的、歷史的、文化考量的。
這個照片是我在波士頓美術館最喜歡的,即便我在波士頓美術館,我也講,并不是因為我在中國。(哈哈)
這個雕像,非常大,我非常喜歡,看到這個雕像非常大,非常有歷史感,我們不在這個歷史時空, 卻傳達給我們非常大的意義。創作這個雕像的藝術家,把他的熱情……傳達出來
插入圖片
插入圖片
古代創造這些藝術的人,其實也跟我們一樣,他們在尋求奇妙世界的解釋。那些古代的人和我們一樣,想要對奇妙規律想要規律性的解釋,例如動物遷徙,人為什么會死,死了去哪里
我們為什么生兒為人,他們把我們看清的形態,藝術可以,藝術是一個符號,可以感受到,觸摸到,思想,情感,從這些媒介
所藝術非常的重要。
有些孩子會成為藝術家。他們同時就是會是,那些孩子們什么都阻擋不了他們,因為天生如此。
其實,她的骨子里有這份熱情。藝術教育是給每個孩子, 讓每個孩子可以成長,其實藝術本身是非常主觀的,因為到底這幅畫到底多少價值,賣多少錢,這是非常主觀的。
這位藝術家,生前非常貧窮,然而死后卻非常突出
插圖:藝術的
日常生活給我們
我們可以像藝術家一樣,我們的日常生活給我們的美,感受美領略美,
科學和藝術,在我們的世界里其實互相交互。假如這些藝術不能讓我們感受到,其實我們從我們的科學領略到萬物的美。
孩子們可以自發的感受美,為什么孩子們要給孩子美術教育呢?
插入圖
這兩個照片,我的助教在教室里拍攝的
有個孩子,每天都把豆子排在地毯上, 每天都這么做,我以為用吸塵器清理掉就好了。后來我們發現,這個孩子在創作,他想要這樣的場地,讓他發展想要創作的欲望。所以仔細的觀察可以幫助我們去了
另外一呢,老實說你沒有把教具完整的放回去。然而這個孩子會在老師不注意的時候把他們擺成為各種造型,當我看到這些,我發現他可能是一個建筑師
插圖
當瑪利亞蒙特梭利把她的熱情從科學到教育,她放棄了當醫生的機會,成為一個老師,就算如此,他也沒有放棄科學的研究,沒有違背“追隨兒童”的精神。給我們詳細的計劃和資料如何……兒童之家。
在蒙特梭利發展這套理論時,也有很多專家也在研究自己的理論, 例如亞杰?的反射弧理論,
……卻不這么認為,社會性的發展早于
瑪利亞蒙特梭利非常聰明,把這些結合起來,發現敏感期,發現成人角色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看孩子,
經過我們提式,孩子們想要去做這些工作。
蒙特梭利的精神與理念始終影響引導著我們,每個老師都應該……
日常生活區是其他區域的母床,這部分是藝術教育中最基本的課程,例如剪切等動作,
日常生活區最主要的目的是設么呢?
——學會照顧自己、環境
——協調、專注、獨立、秩序感。這四個是最主要的直接目的。
藝術區最直接目的是什么?CCUI協調、專注、秩序感、獨立。一樣的。
所以孩子創作的最主要的目標不是藝術品,而是過程。就像日常生活區,不是為了學會喝水,
所以教具和工作的設置原則也是一樣的。追隨孩子,鼓勵孩子的探索發生。
尊重孩子的每個嘗試,不被孩子的作品所綁架。
插入
你不要以自己的觀點,去評價孩子的作品,“告訴我,你想在這個圖畫里表達什么?
所用語言也是藝術的語言,你要用:哇,好漂亮
而是:你用了很多紫色,很多暖的,很多畫面的平衡……等,這些美術的語言,藝術的語言,將在這四天你講會掌握。
孩子內心的自動激勵是我們 的教育目標。
不要以你的眼光去選擇作品放到展示欄,孩子會很敏感的捕捉到,哪個作品符合老師所贊賞的,并且以此評判自己的作品。我們要鼓勵而不是稱贊小孩。
在我的教學中,我希望孩子不斷嘗試。并且在不浪費資源的情況下。
孩子們會彼此批判;你好浪費紙
當我們的孩子在某個階段,他會重復的復制一個作品,他是在他的大腦里反復練習創造。
教育孩子不浪費,資源的重要與寶貴,在我們學校回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日常生活區,沒有回收,但是藝術區不同。我們會和孩子們將:我們 進行美術活動后,有兩周做法,一個呢,你可以在你的作品干了之后,帶回家,如果不想帶回家,就放到回收盒里,因為它可能成為其他作品的輔助材料。不僅如此,回收盒里會有線,彩蛋等同時,并不雜亂。
我們其實沒有辦法把東西丟棄掉,并沒有“丟棄掉”這個概念,這個宇宙是我們的家。其中的每個物質都是可以互相回收,有智慧的回收使用再使用,我們善用每個物質,就會減少我們對世界資源的過度浪費。
小總結:
美術是人類的需求,進入美術,人類會進入愉悅的狀態,進入埃爾法腦波,產生多巴胺,越專心越愉悅。例如藝術家,運動員。孩子的專心的能力會帶到其他領域。所以美術,對蒙特梭利教室非常重要。
我們常常把所有水彩筆,線等材料集中在一起,成為資源庫,其實這是不合理的。美術區也要像日常生活區,一個工作是剪直線,一個曲線等, 我們也不必設置專門的美術老師,你會日常區就可以做美術區。不是一周兩次美術課,而是每天都有美術區,都有不同程度的美術教具,可以操作,像生活區一樣自動教育。
關于回收:沒有東西是無用的。美術的回收區,即便一個線條,一個彩帶,都可以藝術再生。芬蘭的藝術教育,很多藝術作品都是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