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級個體》知道古典老師,每天早上都會被他的“南方普通話”式的幽默逗笑!
當《躍遷》寄到時,我特別有敬重(我也不知道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的放上書柜。
百日閱讀開始的時候,我把它列入書單,每次想看又覺得看著挺厚,是不是應該用充足的時間去閱讀。
前天,我想不明白工作大環境下我的生存之道和職業發展,我決定翻開《躍遷》
這一開始就停不下來了!!我用了一天的時間看完了!!
正如古典老師在“如何使用這本書”里說的,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應該是爽的。
是的,非常爽!
我一直在想工作上的問題,到底是我錯了,還是這個體制的問題,為什么每個崗位都好像是一個困局,你施展不開,無處安放。
古典老師在《躍遷》一書“破局思維”章節中提到“系統”概念。
一個系統至少包含三個因素:元素、元素之間的關系,以及系統的功能。
只要不改變系統的內在結構和功能,即使替換所有的元素,系統也會保持不變,或緩慢變化
這讓我思考,每一個人在體制中都是一個元素,而體質的組織架構和生產經營是結構的功能,組織架構產生了元素(人)之間的關系,比如后臺支撐人員和前端銷售,普通職員和部門經理。而生產經營所導向的考核要求,企業文化,社會地位是其功能,對于公司大局而言,不變革組織架構,不調整生產經營,即使對元素的頻繁調動,或者大范圍撤換,始終是第一序改變,其最終結果是不變的,或是緩慢變化。
第一序改變:系統內改變,改變狀態,改變體驗
第二序改變:對于系統的改變,改變狀態,改變結果
我常常嚷著要換工作,你再多問我一句喜歡做什么,我可能還答不上來。
我也常想,現在的工作遇到的問題,是否會在新工作中重新出現,而我又將它歸于環境?
《躍遷》中說到職業發展的例子,簡直寫著我的名字!
“現有工作做得不盡如人意,喜歡的不確定是否能做好,是否應該嘗試去追求喜歡的?”
嘗試新事物不一定是壞事,關鍵是是否解決了前一個問題“做的不如人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果未能解決,那么嘗試新事物(第一序改變)發生后,又會回到“做的不好”的循環中去。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并非要追逐夢想才能把事情做得很專業,因為他知道即使追逐夢想,也會遇到很多麻煩和短暫的迷茫。這都需要你有一種在不知道是不是夢想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刻意練習的能力,而有人恰恰缺乏這種能力”
所以真正的原因是能力問題。努力提升能力是第二序改變。
“因此很多人在選工作、選公司、選感情上,都用選擇代替努力。”
這兩點解決了環境動蕩中的我一點小小的迷思,這本書帶給我的值得放在手邊,隨時翻看,認真實踐。
“所謂的躍遷,就是一次次讓自己做第二序改變,一次次地破局。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識別所在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