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元宵節,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已經進入開學倒計時,有的甚至已經開學了。在剛剛過去的一兩周時間,學生們都拿出了十八般武藝應付寒假作業,也給我們貢獻了好些關于寒假作業的故事和段子。
2月11日媒體導報,7日,重慶萬州,鐵路警方接到報警,羅先生稱自己14歲就讀初二的女兒與同學乘坐列車準備離家出走。民警在火車上將兩名少女找到,她們離家出走的原因竟是兩人成績不好產生了厭學情緒,加上臨近開學,寒假作業還沒有寫完,兩人便帶上壓歲錢坐上火車準備去南昌的奶茶店打工。
2月11日媒體報道,8日,湖北武漢的索先生向地鐵工作人員求助稱女兒將書包遺失在了地鐵站,里面有女兒的寒假作業。車站員工勸慰索先生回家等消息,但索先生堅持在車站等。車站員工和警務人員經過十個車站聯動搜找,小女孩的書包終被在1小時后被找回。有網友搞笑評論說女孩辛辛苦苦丟的作業,你非要給我找回來干嘛?你是魔鬼嗎?
2月16日媒體報道,13日,哈爾濱張女士發現,就讀初三的女兒僅用兩天就把語文抄寫作業出色地完成了,感到很欣慰。但在整理女兒房間時,張女士看到了一臺“寫字機器人”,才知道原來女兒的語文作業是這臺機器人幫著寫的。張女士的女兒花了800多元壓歲錢在網上了買了這臺可以模仿各種筆跡的“寫字機器人”,為了盡早到貨還特意加了30多元的快遞費。后來,張女士一怒之下砸碎了機器人,還罵了女兒一頓。
2月18日媒體報道,14日下午,浙江海寧15歲的女孩小葛因寒假作業未及時完成,與母親發生爭吵,然后賭氣離家出走三天三夜。經過當地警民合力尋找,最后在小葛家所在小區內某幢樓房樓頂找到了孩子。小葛這幾天一直都睡在樓頂的門洞里,身下墊一塊硬紙板、一張破布為床,以棉衣為被。家長表示以后會多和孩子交流,不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2月18日媒體報道,16日,德陽城管執法人員找到一個無人認領的黑色書包,里面有嶄新的寒假作業。執法人員根據書包里的學生基本情況表電話聯系上了孩子家長,孩子家長表示“孩子前一天帶著書包出去做作業,回來后說作業做完了但是書包被偷了……他說去上個廁所回來,書包就不見了?!奔议L雖然也覺得此事有點蹊蹺,但書包找到了就沒再追問,接下來將督促孩子完成作業。
2月19日媒體報道,一位小朋友在姥姥家寫作業,突然發現作業本上的字跡憑空消失了,不僅僅是剛剛辛苦兩個小時寫的作業沒有了,就連之前寫的作業字跡也都消失了。原來,他是用熱可擦筆芯寫的,而姥姥家里的炕燒的比較暖和,溫度太高使得作業字跡都消失了。小朋友因此被網友評為“年度最慘小學生”,不過網友紛紛給小朋友出主意,說只需要將作業放進冰箱凍一下,字跡就會重新出現,也算是高科技了。
關于寒假作業的真實小故事還有很多,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有一個或無奈或絕望的孩子。
看到這些故事嫣然一笑的你,有沒有想起自己曾經被寒假作業支配的恐懼呢?
孩子寒假作業沒寫完,作為家長有沒有責任呢?我認為是有的。
寒暑假期間,孩子脫離了學校的管束和老師的監督,學習、作業全得靠孩子自覺完成。但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肯定不如成人,如果沒有家長的督促,孩子很容易在假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導致作業拖到最后做不完。成年人都容易犯拖延癥,何況是孩子,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寒假作業雖然是孩子自己的作業,家長也是有責任和義務督促和輔導其完成的。
個人認為,作為家長,應該在寒假一開始就與孩子一起制定寒假作業完成計劃。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對作業的時間安排,可以是一開始抓緊寫完后期愉快玩耍,也可以是整個寒假期間勻速寫完,亦或是先玩一段時間后期再加速補完,選擇哪種方式都可以,重要的是家長要督促孩子按照計劃定時定量地完成該完成的任務。家長要做的不是簡單地提醒一句“要記得寫作業”或單純問一句“是不是做完了”,而是要真的幫孩子規劃學習時間并認真檢查孩子是否按計劃完成了作業。
如果因為之前的疏忽已經讓孩子把作業拖到最后幾天,實在很難完成了,這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安撫孩子情緒,不要打罵孩子,因為他們這時候肯定是比家長更著急更后悔的。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不要試圖把作業遺忘在公共場所,警察蜀黍們一定會把作業找回來的;不要傻到離家出走,這樣逃避問題只會讓小問題變成大問題;事已至此就要勇敢地面對問題。
然后,讓孩子抓緊時間能做多少做多少,甚至可以讓孩子選擇性地完成部分作業,但不要出手幫孩子寫作業。告訴孩子實在做不完就先算了,如實告訴老師,懇請老師原諒并勇于承擔后果。家長甚至可以主動聯系老師承認自己作為家長也有責任,表示接下來會監督孩子把欠下的作業補上,懇請老師寬限幾天,接受老師的批評。
臨近開學這段時間,其實不單單是補寒假作業讓人鬧心,“開學綜合癥”也同樣讓人鬧心。由于過于“放松”的假期生活與即將開學的“緊張”的學習節奏落差較大,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心理和厭煩情緒。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提前做好“收心”工作,讓孩子盡快適應上學節奏。
開學前幾天,不妨讓孩子按上學時的作息時間起居,調整生物鐘,模擬開學節奏,營造收心環境。另外不宜在家里組織娛樂活動,要注意家庭氛圍,讓孩子感覺假期已經漸漸遠離。可以跟孩子多談談上學期的學校生活,幫助他回憶開心的事情。還可以幫助孩子制定新學期的學習計劃,讓他們有奮斗的目標和方向。最后,也應該允許孩子在剛開學后度過一段過渡緩沖期,慢慢適應新學期的生活,不需操之過急。
有一些家長認為,學習和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教育好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管好孩子的吃穿和日常生活就好。很顯然,這種想法在當代社會是不符合現實需求的,是落后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大而復雜的問題,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但肯定有適合不適合環境之分,有在一定條件下的先進與落后之分。
近些年,學生家長和學校老師的沖突越來越大,家長斥責一些老師在課堂上“留一手”,并且把部分教育責任轉嫁給了自己,經常說到在他們小時候老師是多么負責從不讓家長操心之類。老師則抱怨工作累薪水低,批評一些家長不配合老師工作對孩子不負責任等。
造成這些沖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長的期望與素質教育的理念有矛盾、公立學校老師的待遇與經濟發展速度不匹配、老師的地位與權威性下降、人們普遍自我意識加強奉獻精神變少、社會節奏變快人們缺乏友善溝通的耐心等等。不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那些沖突看來都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改善。
作為家長,要意識到今時不同往日,不能用過去老師的標準來要求現在的老師,畢竟現在的老師并沒有過去老師擁有的那些權利和待遇(比如收入、懲罰學生的權利、受人尊敬的地位等)。也不要指望上面出幾條法令強迫老師們無私奉獻自己,那樣只會逼得好老師都跳槽去補習機構,從而使公立學校師資越來越差,最終吃虧的會是自己的孩子和錢包。
所以,家長們應該配合老師工作,切實負起家長應負的責任,畢竟,只有家長自己最在乎自家孩子的前途。當然,如果碰到老師有不合理的要求或發現老師有不法行為,該維護自家權益的時候肯定要積極維護。
現代社會再說“讀書改變命運”確實有點過時,但“知識改變命運”卻是怎么看都沒有錯的。家長們應該趁著孩子還在讀中小學,好好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說不定真的能改變孩子命運,讓孩子受益終身。
如果家長都負責起來,堅持督促和鼓勵孩子學習,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以后寒假作業、暑假作業都不會再成為孩子開學前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