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才程序員蘇享茂之死引起了網絡上的軒然大波。
蘇享茂出生在農村,性格內向不善于社交、一心都撲在程序開發上,研究生畢業后蘇享茂一人開發了WePhone,擁有3000萬用戶,在蘋果商店里排名同類第一。
可就是這個憨厚老實的天才程序員卻被前妻逼到跳樓自殺。
這樣的悲劇其實完全可以避免,一個白手起家的小伙子,為什么在遭遇困境后,可以拋棄自己的家人、拋棄花費好幾年心血建立起來的WePhone后,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么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卻能被一個女人的欺騙打倒?
因為他在面對挫折時,沒有找到自己的選擇B。
可以說,這位天才程序員之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他的世界里接觸的人太少、經歷的事情太單純,所以當生活給他當頭棒喝時,他一下子無從應對。但是不是每個人必須經歷過所有的困難后才知道應對的方法。
我們完全可以從別人的經歷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
《另一種選擇》這本書就是作者用自己的真實經歷來為我們提供應對困境的經驗。
正如阿圖·葛文德所說,這本書像一本精彩的回憶錄,是心靈治愈的訓練營,還是在面對人生重大變故時重生的實用案例集。它能夠啟發并鼓舞讀者。
我覺得每個讀者都應該感謝這本書的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和亞當.格蘭特。
尤其是謝麗爾·桑德伯格,作為一位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她不僅獨立、堅強,成為全世界女性學習的榜樣,她還敢于把自己的傷疤揭露開來,并整理成文字來告訴讀者,在遭遇人生變故時,該如何去應對,并從中學習,把自己變得更加美好。
而且謝麗爾·桑德伯格還決定,把本書的所有版稅收入都捐贈給非營利組織optipnB.Org,旨在幫助她們培養復原力,找到人生的意義。
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在做著你想做卻沒有機會,或者你不敢去做的事情。我們應該為謝麗爾·桑德伯格鼓掌,也應該為能讀到這本書感到慶幸。
在共讀之前,你也許不知道什么是復原力,共讀之后,相信你已經知道該怎樣提高自己以及家庭、團隊職場的復原力了。
這是本通俗易懂的書,沒有大道理沒有雞湯,全書都是作者的真實經歷和感悟,以及大量心理學實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作者離你很近,與你感同身受,因為作者所經歷的,你在某一天也同樣經歷過。
所以說,這也是一本與讀者距離最近的書。
我們可以選擇讀哪所大學,可以選擇做什么樣的工作,可以選擇在哪個城市生活,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得選擇。
比如你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不能選擇自己的性別,不能選擇親人的離世,當我們沒辦法選擇A時,最好的選擇就是找到選擇B。
《另一中選擇》就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找到選擇B人生指南,它能讓我們向前一步,樂觀積極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失敗,重新找到快樂與幸福。
我建議這本書至少要讀三遍。
第一遍跟我們一起共讀,通讀全書后,了解作者的經歷以及作者是怎樣應對困境的;
第二遍精讀本書,總結作者是如何培養個人、孩子、團體以及家庭復原力的;
第三遍當你遇到困境時,再次翻開這本書,從書中找到復原的力量。
那是不是把這本書讀個三五遍就能充滿復原力,就可以束之高閣了?當然不是。如果讀完一本書只懂得道理而不知道運用,就等于入寶山而空手歸。
如果你能把書中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才能把這本變成你自己的。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收獲最大的就是知道了當你不再跟壞情緒作斗爭的時候,它會溜走得更快這個道理。
經歷失戀,親人離世,工作失利時,我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允許自己哭泣、允許自己脆弱,但是我會給自己設置一個期限。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因為糟糕的事情本身而感到焦慮,而是因為自己的焦慮而焦慮。
你在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呢?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的留言區討論。
愿你在每一次陷入困境,沒有選擇A時,都能找到自己的選擇B。
本文轉自有書,作者左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