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總是一個比較困難的話題,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全新的行業(yè),更是如此。對于想要跨界或者多維度競爭的人來說,知識和技能的遷移,通用的學習方法和思路的快速轉(zhuǎn)換是必備的技能。
笑來老師說過學習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能學會有人手把手教的東西;
能學會書上所教授的技能;
能學會沒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這其實和我們的成長階段是匹配的。大部分人呢,上大學之前是在“能學會有人手把手教的東西”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要經(jīng)歷很長的時間去積累基礎知識和技能。上了大學之后呢,很多知識都在書本里,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研究。畢業(yè)之后呢,參加工作,尤其是在創(chuàng)新和開放性的企業(yè),很多東西是需要自己去摸索的,雖然有老師傅和上司的指點,但是要想做出成績,必然是要達到“要自己學會別人教不了的東西”這個階段。這需要自己的原創(chuàng),或者說原創(chuàng)組合,將新舊知識的融合,再創(chuàng)造。從0到1固然偉大,但從1到100也是這個世界的主體部分,這二者沒有必然的界限。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以區(qū)塊鏈這個不算舊的新事物探討一下如何快速切入一個新的領域。
準備工作:快速掌握一個領域里的概況
A.找到這個行業(yè)的10本書,泛讀,快速的讀,即便是讀不完,也要在兩天內(nèi)翻完,進行填鴨式暴力吸收,能記住多少是多多少。可以把10本書的目錄寫出來,同步推進閱讀,更激進的呢,可以把書拆掉,把相似的部分訂在一起閱讀;
B.找到這個行業(yè)的大牛,一般情況下我們很難做到。那么我們可以采用迂回間接的方式,微信、微博、公眾號,書籍,視頻,線下課,只要你想到的方法,你都可以去嘗試下。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在的領域的,同時提出自己的問題,即便暫時得不到答案,也可以先記錄在本子上;
C.付費課程,這也是一條通道,其實花錢能買到的東西是最便宜的,畢竟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當然對信息的辨別能力也是一項技能,能夠找到好的課程其實不容易,很大可能會有試錯成本,但這也算是成長的一部分;
D.參加共同成長社群(持續(xù)成長,陪伴成長),其實大家在一起,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交流,因為水平都差不多嘛,最重要的是知道周圍有這么多人陪你一起成長,你并不孤獨。
第一步,發(fā)散你的思維。
找一塊盡量大的白板,大的不要不要的白板。把你能想到的關于區(qū)塊鏈的詞都寫在上面,類似一個人的頭腦風暴,因為這是你自己要做的事,所以更適合一個人做。接下來呢,把具有同一屬性的詞進行歸類,假如屬于同一類又不再一個層級,那么放在子層,甚至孫層。這樣你便有了一張草圖。這張草圖就是你今后學習的雛形,相當于找到了四十二章經(jīng)的第一本。
第二步,歸納你自己。
相對于區(qū)塊鏈技術(shù),你有什么優(yōu)點,有什么劣勢。畫一個十字,十字的兩邊分別添上你的優(yōu)勢和劣勢,最好是能夠一一對應的寫,也可以寫完一邊再寫另一邊,你可以把你想到的任何你認為可以當作優(yōu)勢和劣勢的理由寫進去,不怕夸張,盡量填滿這個大大的十字。然后你可以在這張圖上進行創(chuàng)作了,突出優(yōu)勢,解決掉劣勢。想象有什么優(yōu)勢可以覆蓋劣勢,沒能覆蓋的劣勢,用什么辦法可以解決掉,目的是為了讓不是劣勢的劣勢熄滅掉,讓是劣勢的劣勢變成確定的困難。看通過針對性的練習是否可以解決掉剩下的確定困難,這是一種面向困難,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步,最小可行性
有了對客觀問題的認識,有了自己在這件事上的優(yōu)劣分析,利弊分析。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制定具體可行的動作。
A.首先預言一下自己在這個領域最終會有什么樣的收獲?比如投資賺錢,參加了某些項目的研發(fā)團隊并成功推出產(chǎn)品,或者說單純?yōu)榱酥R和技能的積累;
B.在做事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阻力?比如因為市場的震蕩,造成了投資損失,參與的項目未能上馬,區(qū)塊鏈+的模式未能像互聯(lián)網(wǎng)+的模式一樣展現(xiàn);
C.分解目標,也可以叫碎石計劃,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大包的目標分解成可執(zhí)行的小包目標。為什么叫碎石呢?因為石頭被打碎了還是石頭,只是小塊的石頭而已。
打個比方:基本的思路就像造汽車,通常我們會先造出車身,再造方向盤,車輪。這里呢,我們要采用最小可行性的方法,先造出兩輪滑板車,讓自己能夠前進。然后升級為自行車,更快的行進,最終迭代為汽車。
利用已經(jīng)有的基礎知識,制定臨時目標,預估可能的困難和風險,分解大目標為小目標,小目標要具備大目標的基本功能。按照小目標可以匹配個體進行實際可行的操作。這樣你在兩三個月里就可以快速切入這個領域了 ,記住是快速入門哦 ,技能還是需要用時間打磨的。
復盤:
第一階段,分解目標,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搜集新的資源,合并資源進行縱深快速突擊,去了解一個行業(yè)的大體概況,這個階段要求的是“快和多”;
第二階段,分析自我優(yōu)劣勢,拿出自己的優(yōu)劣勢,分析不足和困難,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為制定目標做鋪墊;
第三階段,把已有信息和自身能力信息匯總成大目標,把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打散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進行最小的可行性推進。
對于完美主義和拖延癥患者,你需要的是一個最小可行性的自己,不斷的迭代自己,記住開始比結(jié)束重要。
附注:
陪伴式成長--
人的屬性中包含惰性,即時享受,懶于行動,尤其是面對復雜目標和任務。所以,對于懶惰的你,有拖延癥的你,最簡單的方法:找到那個你希望的社群,甚至是弱聯(lián)系的人,共同學習一樣知識或者技能。互相鞭策是一個絕佳的行動方案,要知道,這是代替“自律”的最好方法。對于某一個技能,閨蜜和鐵磁同樣可以使用,但理論上你們的差異性小,樣本量小,認同感多,不太符合思潮多樣化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