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已經三個月沒有寫簡書日記了,雖然暑假在家堅持過一段時間的MOOC學習筆記,但那都不能算是嚴格意思上的寫作,暑假到開學前兩個月,忙著工作,忙著戀愛,忙著忙著,忙到后來MOOC打卡也都是胡亂寫一兩句了事,最后干脆以漏了幾天拿不到禮物為借口直接放棄了。很早以前就看過“忙”的解釋,忙即心亡,在繁忙的瑣碎事務中迷失自我。直到最近恢復練習瑜伽,才在安靜舒緩的音樂和集中精力的練習中慢慢地再次感受到久違的平靜。再后來,和大叔一起看了《驢得水》,影片最終的那一記槍聲讓我從黑暗的影院中驚醒,在飯桌上的討論還是沒能讓我平靜,那時我突然感覺到一種寫作的沖動,好像只有在寫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去思考,進而去表達和探索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所以,想了想,還是要去寫,去整理自己的內心,更好地面對自己。當我打開電腦的時候,大叔應該正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他經常說我愛以自己的我標準評判他人,包括他。說實話,我很明白他的意思,但我內心多少是不服氣的,總覺得自己想的就算不對,也總歸是積極上進的。直到今天的幾件事情,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首先是同事對待學生助理的態度,放心大膽地讓他們去做,我看到了非常好的雙贏,學生成長得非常快,同事的工作負擔也減輕了不少,然后是晚上和大叔討論的幾條短信的回復,我總以為自己能做得很好,雖然嘴上說愿意多去鼓勵別人,但實際卻是容忍度不高的人。當我靜下心來聆聽大叔的建議和分析的時候,我發現他在很多方面其實比我更加成熟穩重,處理事情也考慮更周到,但我卻很容易因為一些小細節去否定他。雖然我的確是從一個愛批評的家庭中走出來的,但是既然已經意識到了,就不能成為自己不愿意改變的借口。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也需要成長的空間,多點鼓勵、溝通和耐心,會比批評的效果來得更好。而雖然我總是標榜自己很謙虛,但是和大叔在一起后才發現其實我特別自以為是。我很開心也很慶幸能在他的身上照見自己的缺點。
第二點是想說,人還是應該多學習多進步,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之前的努力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成了關鍵的墊腳石。關于今晚這個職位,如果以前的我再努力一點,堅持一點,而不是功利地去想反正以后讀研,讀個經濟學雙學位沒啥用,那么這個經濟學的雙學位可能對我現在就是一個很有用的敲門磚。而這個時間跨度是,接近十年。這種事情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碰到,但是每次關鍵時候意識到堅持學習的重要性后,后來又會慢慢松懈。到底為什么呢?認真想想,真正能讓我們區別于他人的技能,比如語言,專業背景,寫作能力等等,都是那些非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是我們人生中那些重要而不緊急的事,而能堅持與否就成為學習的關鍵。而每日我們忙忙碌碌,忙著處理領導批復下來的一件又一件緊急的事情,然后筋疲力盡地回到家,一天復一天,我們成為了小心翼翼謹慎取悅領導的人,卻很少去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去努力做那些重要卻又不緊急的事情。
回歸簡書,簡單書寫,認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