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開始:試駕的資源匹配
什么是試駕
試駕能夠讓乘客在車主的陪同下駕駛車輛,與車主交談,了解這款車的性能。
它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不同于滴滴體系中傳統的司乘關系,僅僅在司機和乘客之間做即時或預約的匹配。試駕增加了車的角色,讓車成為整個業務的核心,車主和乘客基于某款車建立了較強的聯系。
需求收集
通過市場調研和用戶調研,跟蹤新車銷售流程,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廠商、經銷商和用戶的需求之間,存在很大的縫隙。
這些汽車營銷過程中的現實問題,指明了滴滴試駕基于商業和用戶雙方的需求點,例如尋找更多車源、發揮調度力、減低用戶試駕成本、激發用戶壓抑需求等。
產品定位
現階段,滴滴試駕定位于創造以體驗為核心的營銷方案,整合平臺車源、調動車主能力、降低成本,向用戶提供高效高質的試駕服務,提高試駕對消費決策的影響力,打造一個“移動4S店”。
逐漸地,以出行為入口,覆蓋用戶練車、買車、用車、車后、賣車全流程。
未來,綜合線上數據、線下行為,提供全面的用戶反饋和場景化精準營銷方案,為廠商打造產品迭代和推廣銷售的閉環服務。
從0到1:滴滴試駕產品定義
用戶定性研究
我們對使用滴滴出行的部分乘客進行了用戶調研,明確了我們的目標用戶。然后對用戶進行定性研究,分析他們的行為、態度、動力等,以便于創建人物角色,研究用戶的真實使用場景,以用戶為中心創建合理的流程和功能。
以乘客端用戶為例:
使用場景
根據上述研究,我們創建了一個用戶模板以及使用場景,這里簡要說明一下他在進行駕駛前的使用場景。
用戶之前通過朋友和網絡,已經大概了解了幾款車的價格和性能等,想要試駕一下,更真實地體驗并對比這幾款車。由于工作繁忙,只能午休或下班時間,在公司或家附近進行試駕。于是,在工作空閑時間通過滴滴試駕預約了一款車,約在了公司樓下,并與車主聯系確定了出發的具體時間地點,然后等待試駕。
基本流程
在與產品經理共同分析了車主和乘客的典型使用場景后,我們拆解出主要功能,并參考前期的調研數據,構成了一套試駕業務流程,分為乘客端、車主端和個人中心。
乘客端
車主端
確定了主流程之后,再根據產品需求,以頁面為單位,對各個流程節點進行細化,產出以頁面為單位的功能流程圖,并查看各個功能的層級,同時也便于與產品之間的討論。
核心功能
明確了功能流程后,我們對整個流程的節點進行細致的剖析,使用了很多方法,比如用戶體驗地圖,找到了試駕服務的幾個核心觸點,例如選車、叫車、等待接駕。
在接下來的設計中,我們對這些觸點做了更加細致的分析,在符合商業目標的基礎上,以用戶為中心,設計合理的操作步驟,信息架構,以及頁面布局等。
產出相應的設計方案,畫出原型圖表達清楚產品的思路,在快速確認需求后,確保產品與設計的溝通一致。
怎樣的1:滴滴試駕產品設計
原型圖表達產品思路,便于溝通
我們與產品確認了需求后,同視覺設計師一起協同工作,以原型圖的形式產出了關鍵的功能性頁面,確定基本功能點。原型圖用來進行詳細設計和開發的評審,同時細化功能,每天迭代更新。
以乘客端選車功能為例,用戶選車在多種使用場景下出現,有不同深度的層級:
根據核心功能,我們在乘客端首頁給予選車最高優先級,把用戶需求拆解并歸納,劃分為搜索、品牌直達、附近車型、專題介紹幾個功能。每一個入口都是對用戶所選車型不同粒度的展現,并且可以快速發單。
高保真原型走查全流程,查缺補漏
將所有的功能點拼接起來,繪制高保真原型。在此階段的產出,著重于各個功能點是否可以走通,有沒有功能的遺漏,操作邏輯是否合理,操作反饋等,并且在原型完成后召集了設計師們進行測評。
迭代優化
試駕業務的發單組件不同于通用業務,需要在選定車型的基礎上,選擇出發地點和出發時間。
有意思的是,站在試駕乘客的角度上,我們發現選擇自動/手動車型的必要性;站在試駕車主的角度上,我們明白了出發時間可變通的理解難度,所以著重在這兩點上進行了優化。另外,由于試駕業務的特殊性,提醒用戶攜帶駕照也是一個重要的需求。
設計差異化和一致性
設計過程中,要讓用戶體驗做到最優,保持我們自己獨特的功能和使用感受;同時又要和滴滴出行平臺的設計風格保持一致。
以首頁為例,前文已經說明了從產品角度的規劃,設計師們按照需求的優先級,定義了首頁的信息架構和排版。除此之外,我們還在一些細節上進行了求同存異的設計,以突出試駕本身的需求,例如評價的多維度設計,司機卡片的信息結構,以及運營消息區的操作和新手引導。
從1到幾?:總結
參與完整個滴滴試駕的產品設計,最大的感受除了產品本身的打磨和探索以外,更多的是對于自身職責的定位,與各個角色的合作,以及更大的預期。
在產品設計的前半段,交互設計師就是半個產品經理,參與產品需求的討論,研究競品,提煉功能。
在確定了需求和相關流程之后,接下來的設計階段,設計師加入了理性的用戶體驗分析,并站在公共規范的立場上,去審視一些新的功能。
在設計的后期,是參與人員最多的階段,從產品經理到設計師,再到開發,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吸收不同人員的看法,并站在自己專業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合作的最優結果。
到了開發階段,由于需求的不斷優化和開發中遇到的一些困難,設計師需要評估不同的方案,選取最適合當前排期和目標的解決辦法,并協調相關人員,跟進各個開發環節,確保產品能夠高質量的上線。
最后,對于產品和自己的預期,我希望是沒有邊界的,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更多的專業積累和更高效的工作方式,會在試駕接下來的道路上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
編譯作者:肇事司機
微信:gentlechen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