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高中的時候,拿著同學的一只破喇叭,循環播放著《歸》,跟著龍井一起說唱著兄弟情,但那到底是為了初中的好友,還是高中的新朋友,我大概忘了。
后來在外面讀書,塞著耳機的耳朵喜歡上了一首不溫不火的歌——《故事長治》。第一次在APP上聽到訴說山西長治的歌,何況身在離家一千多公里的南昌,聽著王震辛平緩的嗓音,第一次覺得,長治也可以這么有味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事長治——王震辛
1
長治,這座不大不小的城市,座落在太行山跟太岳山環繞形成的上黨盆地,北緯35°49′—37°08′,形成了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所以有人說,長治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
這樣的形容大概是最貼切的,四季分明,不冷不熱。
而城里的人,亦是如此。善良老實是長治人的最大特點,沒什么壞心眼兒,溫潤的性格跟這座溫和的小城,也說不清到底是誰滋養著誰。就是這樣的小城,慢慢地跟著時間的車輪,不驕不躁。
但我不可能告訴你,長治人沒有壞人,有一句話是這么寫的,每個階層里的王八蛋都是成比例的。就像我高中歷史老師說的,長治也出“刁民”。除卻這些,長治時不會讓人失望的。
2
高中之前我是不怎么往長治市區走的,因為家住在離市區半個小時車程的地方,只有高中三年才好好地認識了它。
歌詞里的上黨門,就在高中學校的前門。那原本是隋代上黨郡署的大門,在北宋毀于兵火,又于明代重建,左側建有鐘樓,右側建有鼓樓,鐘鼓樓一曰“風馳”,一曰“云動”。可以說是長治地勢高的地方,而且在市中心,可謂風水寶地。
穿過上黨門就是長治市二中,得天獨厚的風水地勢,這所百年老校正興盛地發展著。
3
八一廣場跟城隍廟是人群最密集的兩個地方,也是高中最喜歡去的兩個地方。夏天八一廣場,冬天城隍廟。
長治的八一廣場“二龍戲珠”巧心設計,東、西、南各設置一座高桿燈,恰似八一路、太行東、西街三條巨龍龍頭,東西兩座高桿燈猶如雙龍之晴,控制室象龍嘴、草坪似龍身,噴泉是明珠。
每晚,這里便是市民娛樂的好去處,或是散步,或是聊天,或是玩耍。寬敞平整的廣場是溜冰鞋的天下,成群結隊的年輕人踩在飛快的輪子上,穿行于人來人往的廣場上,跟幾堆跳廣場舞的大媽組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廣場往南,就是熱鬧的橋北,小吃街擠著密密麻麻的人群,那里有一家薯條做得不錯,這也是高中跟同學發現的。
說到小吃,就不能不說城隍廟,長治的小吃在這里大概都能找得到。(前幾篇文章里,我提到過蓮子羹,就是城隍廟里發現來的)
周末晚上在城隍廟吃頓火鍋,下樓端一杯熱呼兒的蓮子羹,還得再拿幾串烤面筋兒,坐在大門旁邊的石墩子上,著實舒服,忍不住叫幾聲“約貼”。
除了吃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店,也就吸引了更多的人來逛,即使是冬天,也會有很多相互依靠著互相哈著氣兒暖手的小情侶,這也確實是個談戀愛的地方。
4
這座北方的城市,我最喜歡它的冬天。即使經過了春夏秋的積累,長治冬天的冷也不會來得特別猛。秋葉落盡,北風初起,這個時間就差不多要入冬了。
第一場雪一定是給小孩子們準備的,打雪仗、堆雪人,這歡樂的身影確實給本來靜謐的冬天帶來了不少熱鬧。或許,這雪,是給所有人的。我喜歡穿著厚衣,圍著圍巾,在雪上踩出“咯吱”的聲音,讓人的精神格外空靈。
小時候,只要下了雪,準能在外邊玩一整天,每次也都會玩到全身都濕了,冷的不行才回家。而那個時候又是體弱多病的,記得好幾次爸媽帶著我去鄰村的醫生那里打針,一頓哭鬧加挨一針之后,準會得到一個小玩意兒,或是玩的,或是吃的。
這兩年的冬天好像沒下過大雪了,對于北方的孩子,便少了許多樂趣。畢竟,我埋在雪里打過滾兒。
出來上學之后,每次寒假之前都會想起那句話,“待你大雪封城,我便踏雪而歸”。
5
發小問我還要寫什么吃的,我想了想,就下面這些。
長治臘驢肉、長子炒餅、長子豬頭肉、屯留水煎包、壺關口水豬肝、黎城驢肉甩餅、平順悶菜絲、襄垣混湯素餃、武鄉棗糕、沁縣和子飯、沁源莜面栲栳栳、長治豆腐菜、潞城甩餅
我說夠不夠,不夠還有,蔭城豬湯、韓店麻辣燙、壺關羊湯、三合面、酥火燒······不行,寒假我們早點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