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是國慶行的第三站,也是我待的時間最久的一站。10月2號,從泰山下來后,已經是中午了,去附近的沙縣小吃填飽了肚子,然后就馬不停蹄的奔赴曲阜。泰山到曲阜是流水線發車,非常方便。或許是前一夜爬泰山太累,也或許是連著兩天兩夜沒怎么睡覺,一上車困到不行,用最后一絲清醒的意志訂了鬧鐘,然后就沉沉的睡著了。也幸好這是直達的汽車,不用擔心坐過站。
汽車開的很快,一個半小時就到達了曲阜。曲阜的支柱產業就是旅游業了,所以吃住行都很方便。一下汽車,就有很多人圍了過來,但都不是出租車,而是三輪車之類的,因為在來之前,已經有當地人提前給我做了提醒,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公交車。汽車站外面就是公交站,基本上你需要的每一路車在這里都可以找到。
因為是旅游產業發達的城市,所以交通都不是問題,一般情況下坐公交都可以到達各大景點,而且公交車司機也很熱情,他們很樂于為外地人指路,畢竟選擇來曲阜,作為當地人,他們也很驕傲。
曲阜,一個與孔子最近的地方,處處都透露著古典韻味,曲阜,一個以旅游為主的城市,隨便一處風景都美如畫。作為儒家思想的源頭,曲阜最有名的是孔府孔廟孔林,此外還有孟府孟廟孟林,顏府顏廟顏林,尼山書院,孔子六藝院,論語碑林等地方,儒家思想,在這里被保存的最完整。這里的人從老到少,無人不曉儒家文化,無人不知論語,隨便問上一個人,他就能給你好多故事。
曲阜的建筑物大都是仿照古建筑,紅墻綠瓦,高門大院,馬路上偶爾會有馬車駛過,若不是那寬敞的馬路占據了大部分視野,真會有種穿越的感覺。曲阜的景色也很優美,原以為只有在泉城濟南才能看到大面積的荷花荷葉,卻未曾想到,曲阜的荷花長勢絲毫不遜色于濟南,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會種上荷花,這或許也是圣潔的象征。
前一天晚上提前預定好了賓館,離孔府很近,不是什么連鎖的大酒店,環境卻依然不錯。這里是連著幾條街都是賓館,絲毫不用擔心住宿問題,我選的那家剛好在一條街的中心。賓館的主人是一位阿姨和她的兒子,她的兒子比我小,國慶放假回家幫媽媽經營一下賓館,我在網上預訂的單子,就是他接的。
因為要在這里住兩晚上,所以對于質量要求就稍微高一點,沒有合適的大床房,就一個人選擇了標間。房間很干凈,窗子很大,采光好,衛生間也是一塵不染,看著就舒適。在前臺領取了一些生活用品后,賓館主人又為我送上來一壺熱水,這下子,什么都齊全了,終于可以躺下來休息休息了。中午剛從泰山下來,如今雙腿已經有了反應,開始微微酸疼,也顧不上洗澡了,實在太疲憊,給媽媽報了平安,往枕頭上一倒,就睡著了。晚飯沒吃,半夜餓醒了,起來吃了點面包,洗了洗澡,重新躺回床上開始計劃第二天的行程了。
來到曲阜,三孔是必須要去的地方,所以通常大家都會買三孔聯票,價值150元,如果單買,則是孔府60元,孔林40元,孔廟90元,可想而知,孔廟應該是三孔中最有欣賞點的地方。不過相對而言,我更喜歡安靜的孔林,雖然那里只是一片墓地,卻埋葬著千年來最有智慧的頭腦。這一天早晨,剛好下起了小雨,但是絲毫沒有阻擋人們的行程。
孔子是教師行業的鼻祖,他的學生不僅遍布五湖四海,更是綿延千年,為了表示對教師的尊重,三孔景區對于教師實行免費參觀政策,但是僅有教師資格證是不夠的,需要三證合一,即教師資格證,身份證,還有專業資格證書,最后一個證是用來證明你是在職教師,而不僅僅是擁有一個教師資格證的,卻未從事教師行業的人。
三孔間的距離比較近,孔府和孔廟也就一條街的距離,孔林會稍微遠點,如果時間緊,也可以選擇坐景區周圍的一些交通工具。
第一站是孔廟。孔廟是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于春秋時期,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于經過近百次的增修擴建,早已找不到當年的痕跡,唯有滿院的老樹,亭亭如蓋矣。整個孔廟的建筑群以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布局嚴謹,共有九進院落,前有欞星門、圣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十三御碑亭,從大圣門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為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圣跡殿及兩廡,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場所;東路為崇圣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圣詞、家廟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為啟圣門、金絲堂、啟圣王殿、寢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若不是研究建筑的人,對于這些地方不會留下太深印象,反而是孔廟里的樹極富盛名,比較有名的是龍檜、鳳檜和先師手植檜,相傳乾隆皇帝曾經在此休息,他摸過的樹出現了龍紋,于是便有了“龍樹”;鳳樹便是在龍樹旁邊的一棵樹。先師手植檜相傳是孔子親手種下,幾經枯榮,最終竟奇跡般存活。樹若有情樹不死,大抵也是圣賢精神的傳遞。
第二站是孔府。孔府并不是孔子的府邸,而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從規模來看,也是大戶人家,畢竟是世襲爵位,又是負責孔子的相關事務,所以氣勢上就不能輸,從此也可以看出,歷朝歷代皇帝對于儒家思想的推崇以及對于孔圣人的尊重。除了各種廳堂、廂房等古建筑,最值得欣賞的就是后花園了,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景色優美,閑時在花園里逛一逛,心情也會舒暢很多。
第三站是孔林。最初,我無知的以為孔林是孔子家種的一片樹林,后來來到這里才知道,原來是孔氏家族的墓地,歷朝歷代的孔氏后人都埋葬于此。孔林很大,大到我用了一下午時間只走過半個孔林,大到我在入口處好不容易隨人群擠進去,卻在走了不長時間后,發現周圍一個活人都沒有。說實話,一片墓地,本不該是當成旅游景點來逛,但如果你單純的把他當成一片樹林對待,林中偶爾經過一片墳地,懷著對逝者的敬畏路過,你會發現,這里真的是一個能讓人靜下心來的地方。曾經聽過一個傳說,說是孔林那么大,樹木那么多,卻沒有一只飛鳥在此棲息。這確實是一件神奇的事情,而我確實沒在林中尋到一只鳥,林中小路上干凈的只剩剛從樹上掉下的榛子了。而這樣美味的干果,遍地都是,也并沒有人去撿拾。或許,這就是面對圣人時,所有的生物都自發的尊敬了起來。
孔林是世界上最持久的家族墓地,年代久遠的墳頭青草茵茵,也有一些剛堆起的新墳,潮濕的土壤還沒有曬干。沿著石板路走,我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從開始還能看到三兩個人,到后來只剩我自己,倒也沒覺得有什么。后來竟不知不覺的走到一處小房子前,里面傳出來喝酒打牌的聲音,這與孔林的環境格格不入,真是不知道這些人是怎么想的,先師在此,竟然不知道收斂,看來是有些麻木了。
三孔用了一整天的時間逛完,其中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孔林上,卻還是不夠用。三孔景點外面,有很多賣紀念品的小攤,價錢也不貴,基本上都是一些文人墨客會喜歡的東西。我買了一把刻有論語的戒尺,也算是證明我來過這里,也愿意謹遵先師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