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活里總有瑣事令人煩惱,引發焦慮,而焦慮使人緊繃和收縮,逼仄的感覺讓人感到呼吸緊促,那種捆綁的不適激起了我內心深處渴求“平靜”的意念,于是,我找到了家里存放多年的一本“新”書---茹阿達納特·斯瓦米,一位美國籍的瑜伽大師所著的《回家之旅》。撕開已經落上的灰塵的塑封薄膜,沒想到翻閱到的卻是一種遠遠脫離現實生活的一部神奇經歷,這位成長在芝加哥的美國猶太青年,流浪歐洲、穿過土耳其、阿富汗,歷經重重艱險走進印度,在喜馬拉雅山上的朝圣與不同層級和靈性的圣人共同修行,他跋涉在尋找神的心路歷程是那么的精彩曼妙,而神性的話語,時常令我得到覺醒,書中一段段奇特的經歷,一個個特別的段落撞擊了我的內心,我越看越發認定,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而我,是在一個能夠準確領悟它的精髓的年齡和心智的時間段,打開了它。而且,我也覺得,這本書如果回溯幾年前,我應該是看不懂的。
? ? ? ? 生活其實就是哲學,比如書中這一句,“通過苦難驅散苦難,通過不幸消除不幸。”的確,誰沒有經歷過苦痛呢?沒有苦難,就沒法對比幸福的快樂。苦痛是沒有界限,經歷它,穿越它的過程中,才能咀嚼的出苦與甜的滋味,才能懂得放下那些背負不起的不幸也是消除不幸的一種智慧。生活里的事和書中作者獨特的經歷相比,裹著華服喧鬧絢爛霓虹與衣不附體食不果腹居無定所的外在生活相比,其實卻有著很相似的內涵。探究表象之下,你會發現各種混合的外力創造了一個特別的品性:我們觀察到的東西來自于環境和文化的影響,它們,決定了我們的如何能智慧的生活。
? ? ? ? 一旦有發自內心的情感,交流便跨越所有語言的障礙。這本書的文采斑斕無比,看似是一本游記,而文學的華彩卻隨處綻放。“河流之歌狂暴有力。神通過這首河流的歌,對著我的耳朵輕語這首美妙的曼陀羅。”、“就這樣,在內心的航行中,我發現了一種精妙的現實,如此有趣,以致于我渴望深入。音樂如雷貫耳,震顫了山谷,繚亂了海洋,驅散了云朵,但無論外面的聲音多么嘈雜,我內心無法名狀的默默召喚聽起來卻更加嘹亮激昂。”……這樣美麗的語言在書中無處不在,無論這位“流浪漢”走到何處,自然饋贈予他的總是這樣安靜卻雄渾的交響樂!我們在嘈雜的城市里,聽到的是汽車聲、警笛聲、切割機的各種刺耳聲,風聲、鳥鳴、流水聲全部被掩蓋,而大自然里的生活之歌,卻是我們在城市的生活里永遠聽不到的。
? ? ? ? 我努力的看書,努力的在書里尋找心靈慰藉,是的,我想用閱讀過的文字沉默地吹出口哨……我在贏!而圖書館靜默著陳列的書籍,承載著我所渴求的智慧,在智慧書籍的浩瀚里,我卻感到輸了……這本書里是這樣指導心靈的:“如果我們學著從自我和心意、感官、周圍世界的躁動中擺脫出來,以審慎清醒的態度觀察生命,我們就會得到智慧。“、“要學會從內在和外在一起審視生活,以中立的態度見證它,放棄享受或痛苦、成功或失敗、快樂或沮喪的概念,用這種置換,心意會發現越來遠多精微的平和,而從平和中,憐憫會蘇醒……”
? ? ? 焦慮是毋庸置疑的躁動,在焦慮中,智慧早已遁形無跡。
? ? ? ? 這雖然是一位瑜伽大師的自傳,但是優美的語言和波折的經歷總是讓我能深入到他的旅程里,和他一起探尋與神的對話。他文章里面結交的修行者太多了,有時是斯瓦米,有時是巴巴,以至于我總是記不住那些長長的帶走宗教韻味的名字,我會時常的翻到書前照片的插頁,去對照那些圣人的模樣,而他們之間最為相似之處,是他們修煉的舍身忘我之后,每個人臉上都浮現著一絲智慧的淺笑,笑容間散發著平靜。我相信,“相由心生”……
? ? ? ? 這一本書讀完之后,緊跟著的《一位瑜伽行者的告白》和《與神對話》已經準備好了……我期望著,我的內心深處逐漸歸于平靜,以擁有更多的智慧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