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時力學習日志】
本訓練營:日清單
今日主題:2-1日程VS任務VS待辦事項
學習日期:2020年4月7日
1.[知識]我在課程中的收獲:
【溫故】
*牛慧芳。通過小伙伴們的日志的收獲反思。
記錄問題,帶著好奇心不慌不忙的去學習。
開始制作日清單時,在時間把控能力不強的情況下,做日清單,再逐步進階做周清單。
做完任務后打鉤心理上會有暗示,執行任務的動力會增強。
雖然學習后刷手機比以前少了,但是還是比刷日清單和時間記錄多。
(我,我也有這個問題,我是拿起手機也會經常去刷朋友圈。還是習慣你用腦子去記日清單的任務內容,還是沒有學會去刷的這個習慣,沒有完全的釋放大腦的空間)
沒有完成任務時的處理原則,非重復性任務,要不打?完成,要不就是刪除,不能讓它長期的顯示在日清單中。對于還需要去做的任務,那就進行時間上面的修改。重復性任務,先打勾,再進行重新設置。
日清單復盤,自己完成和不完成的原因分別是什么?找到具體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不斷的進行完善。
普通人學日清單的必要性,首先明白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學日清單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我們學好日清單會提高我們自己人生的價值觀,心不亂,事情容易理順,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反思他自己早上起床想不起干啥,一說是清單有任務就按著任務清單上的事情安排,整個過程下來心力值滿滿的。
(我,事前做好規劃,每天按著日清單上的任務逐項消滅,一切按照自己的計劃走,增強了自己對時間,生活,工作上的掌控感,做到心中有糧,心中不慌,一切盡在自己的掌控中,也會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自信)
一日三分法我們要分割的是安排出整塊的時間,而不是零碎時間。
*熊磊。
每天都需要添加新任務,自己利用碎片化時間刷日清單,分別刷上午的或者下午的或者一整天的完成了,記得打鉤。
沒有按時完成任務,如何進行處理,對刪除這個功能進行了猜測,時間已經改變不了,把控不了了,那如果說長期把這個未完成的任務顯示在日經當中,看到心里會更加的焦慮,影響心情。
(我,長期看到有未完成任務確實會增加自己的焦慮感和自責、內疚,但這些感覺并不會有助于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無法完成任務怎么辦?要積極的進行反思,是因為任務太多完成不了,還是因為有突發事件,時間上有沖突完成不了,同時我們設置任務時要量力而行,不要每天過多的為完成任務增加自己的焦慮感。
*芒果。特意觀察崔律用語,如果是我…
(我,崔律確實傳授的不只是知識層面,還有我們的思維,要使用正面語言,要善用鼓勵)
*小小王愛芳給自己的打分都比較低。
崔律說:一方面大家比較謙虛,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復訓小伙伴自己的壓力。各有各的節奏,新伙伴參考復訓小伙伴,但關鍵是自己以自己的實際情況為準,自己學習,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我,自己跟自己比,自己比昨天進步就值得高興,如果永遠拿自己的短板與別人的長板比,自己會永遠處于失敗,挫折,焦慮的感覺中,這些會造成自己的內耗,精力值的損耗,導致效率的低下)
*喜鵲。
感謝侯蕾的思維導圖,手繪的感覺比用APP制作的感覺更加好,一邊聽課一邊手繪,會增強自己的思維能力。崔律的課程邏輯性非常的強,對于我們社會思維導圖是很簡單的。
(我,我也是看著侯蕾的思維導圖,開始逐步進行手繪,一開始畫的橫七豎八的,特別難看,最近經過大半個月的練習,已經可以見人了,但是很多語言還不夠簡練,沒有概括性,又挖掘了崔律課程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做為自己學習思維導圖的啟航課)
接借鑒小伙伴們的小錦囊,改變自己的固有習慣。
收獲:一是聽課三部曲,聽課、實踐、寫日志。二是從他人的日志中,大家互相陪伴,互相幫助,互相分享中獲得。三是從團建中大家互相分享亮點困惑,互相碰撞。四是語言用法上,你、我開頭。先是侯蕾提出來,其次崔律再提出來,加深了對語言用法的理解。
(我,侯雷跟著崔律學了三年,語言模式也受崔律的改變,跟侯蕾溝通的過程中,侯蕾也是特別善意使用鼓勵性語言,正面性語言,正所謂的近朱者赤)
*劉曉真。團建
侯磊,一日三分法就是為了降低我們的難度,將大任務分割成小任務,以終為始,規劃我們的目標,以目標倒推我們的任務,提高我們的時間效率。
小小,分割點從17點變成19點以后,心里有一種輕松感,同時每天對日清單進行復盤,可以查漏補缺。
劉曉真,根據不同時期內容不同對分割點進行調整;知行不合,以前知道知識點,但是不是完全的相信,所以行動上實踐的不到位。
清風,獲得家人的支持,由原來的刷手機的夜貓子轉變成早晨起床學習的成型人。我也不觸發,轉化為內部觸發。
【新知】日程VS任務VS待辦事項
[課前思考]
今天14點,a公司開會。
本周內,完成a方案。
我想環球旅行。
以上三個內容分別屬于哪個?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區分區分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好處?
答,第一個例子我們來看看我們是否能區分出橘子,桔子,橙子,蘆柑。首先我們有發音一樣的橘子和桔子,但是它的口味是不一樣的,如果說我們能清楚的區分了,那我們就可以獲得我想要的水果,如果能正確的區分不同的種類,那我們就能獲得正確的剝皮的方法,如果說我們能正確區分,那我們就能搭配合適口味的飲料。第2個例子,訂金和定金。這兩者區別很大,如果說是一個購買合同支付了訂金和定金,那么如果出售方反悔時,他需要退還給對方的資金是不一樣的,訂金,原金額返還,定金雙倍返還。
*日程,任務,待辦清單的區分。
任務--是人們基于職責約定要完成的事項。
*我們在書籍上很難看到這三者的準確區分,原因有以下3點。一是他們有近視,有重合,難以區分,二是經典書籍,由于文化差異還有翻譯者的原因,對這三者也難以區分,第三是崔律的律師背景,對概念比較敏感,邏輯比較強,拒絕差不多,所以自己研究了一個三者的區別。
日程:是個硬任務,藍色任務,不能隨意調整,一有明確的時間點,二是需要他人或事的配合,需要APP鈴聲或者震動的提醒功能。
任務:廣義的任務=硬日程+軟任務(狹義的任務),這個軟任務是個軟時間任務,必須要做的任務,但是時間可以自行調配。
待辦事項:廣義的待辦事項=硬日程+軟任務+心愿(狹義的待辦事項)。狹義的代辦事項是軟時間任務,可做可不做,是個心愿。
*三者之間的關系,包含關系。待辦事項包含的任務,賬戶包含日程。日程和狹義的任務是列入日清單的。狹義的待辦事項是列入心愿清單,可以利用奇妙清單的APP,該批批還可以把出差物品清單列列入。
*隨堂練習。
和好朋友約好了,周五晚上18點吃晚餐。(日程)
好朋友回國了,這周內要和他約晚餐。(任務)
最近有空的時候,約好友吃晚餐。(待辦事項)
正確區分三者的關系,有助于緩解我們的焦慮,從日清單中把待辦事項進行剝離,減少我們日清單上的項目數量。
【金句】
列入日清單的,是必須做的
列入心愿單的,可做可不做
2.[分享]我在區分概念上的亮點:
*跟著100天的學習,崔律課程講得好,對這三個概念還是區分的比較清楚的,但是在此之前是迷糊的,甚至沒有意識說要去區分不同,基本都混為一談,把日程,任務當做待辦事項進行處理了。
3.[檢視]我在區分概念上的不足:
4.[行動]我今日的刻意實踐(區分事項的類型):
*把會議全部確定為日程。比如今天的總經理辦公會
*把要求某個時間段之前要完成的事項確定為任務,并為之設置不同的時間點,做相配套的事情。比如這周完成的兩集中成本管控方案
*把自己想的。沒有硬性規定的,可做可不做的,列入心愿清單待辦事項。比如疫情過后出去旅游
5.[思考]我的疑問:
6.[其他]團建中的收獲:
(2980字,耗時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