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不被當做商品的商品
社會上有些人認為,教育不是商品,醫療不是商品,藥物不是商品,交通、能源、用水、住房,都不是商品,然后還會有一系列的政策跟進,因為這些領域很特殊,不能用市場化辦法來解決。
但問題是,所有這些領域,符不符合商品的基本特征呢?它們的生產需不需要耗費真實的資源?它們的品質有沒有高低之分?人們會不會對它們展開爭奪?
如果答案都是確定的,那么實際上它們就都是商品。明明是商品,但又不準人們以商品來對待它們,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2.看病難為什么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第一,從需求者的角度看,比方說從病人的角度看,那就是短缺,人人都要,但價格又低,那人們就只能展開價格之外的競爭方式,那就是排隊。
中國式排隊掛號,一個號要排隊幾天幾夜都是常見的事,黃牛黨就應運而生,明明是醫生和醫院應該賺的錢,現在卻落到了黃牛黨的手里,而病人并沒有減少開支。
在掛號費不夠高的情況下,人們得花很長的時間排隊,這在英國、加拿大、美國,都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相反寵物生病了要去寵物醫院看病,就可以隨到隨看,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任由政府提供的免費醫療保險,而動物沒有。動物用的是市場化的服務,所以動物到了就可以得到服務,而人得等。
3.追求絕對公平不如實行“雙軌制”
在這些國家里面,有些人實在是沒有耐心等待,就提出,我們能不能弄一個“價格雙軌制”?
中國在搞經濟改革的時候就曾經試過類似這樣的方案,弄兩個隊伍,一條是便宜的,讓排隊的人慢慢等,一條則是要高價付費,那這個的隊伍就會很短。
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案,但有些吃慣了大鍋飯的人認為這樣不公平,認為這樣做那些好醫生就都跑到出高價的隊伍里去了。
這種追求絕對公平的思路其實在現實中也不陌生,loser好像更喜歡起這樣的哄,我得不到,你也休想得到。
但其實,給人們多一種選擇是永遠不會錯的。花錢可以讓排隊這樣的無效勞動力少一些,對社會資源不是一種節約嗎?
4.政府提供廉價醫療,將產生龐大管制和管理費用
政府提供免費或者廉價醫療,產生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在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一端。那就是它會形成開支管制和龐大的行政管理費用。
免費的醫療,珍惜必然減少,浪費巨大,但政府為了讓這個機制能夠延續下去,就會對人們這種濫用的行為進行管制。
因為醫療本身就是比較稀缺的資源,如果是市場體制下,就是誰出錢多誰使用,用錢了決定資源去到的方向,但現在把這些服務都低價或者免費提供了,政府就必須采取其他的措施,限制人們的消費。
比如說,我們今天去餐廳,我們想吃什么,貴的還是便宜的,我們愛點什么就點什么,你只要吃完付款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是政府提供的免費食物,食物有限,你到了餐廳還能想點什么就是什么嗎,政府一定會想辦法來限制你們的。這是必須的管制措施,否則免費制度無法長時間延續。這里當然也會產生大量的行政管理費用。
同樣的,為了管理醫院的開支,這些國家必須雇傭越來越多的行政人員,對不同的疾病所能得到的服務,也做了越來越細的規定。
課后思考:當商品不被當商品,就會產生一連串無解的問題,除了醫療以為,你還能舉什么例子呢?
我的回答:教育其實也同樣的問題,學校應該也是商品,但也被行政限制了,限制普遍采取的學區制,人們通過購買高額學區房才能入學,說明這個學校一定是優質學校,但是家長為教育花掉的高額學區房,并沒有讓學校得到相應的高額回報,其實還是用公開透明的擇校費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