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代動畫劇本的創作,有不少來源于對文學作品的改編。如1955年改編自兒童文學作品《神筆馬良》的動畫作品《神筆》、1960年改編自同名童話故事的《小蝌蚪找媽媽》和1981年改編自《聊齋志異》的《嶗山道士》等動畫作品,將文字轉化成視聽語言,對文學作品進行新的解讀。
我國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西游記》,生動敘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共馬五口,歷盡艱險曲折,到達西天,求取真經的奇妙故事,為后世動畫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材料。由其影響而產生的有黑白動畫片《鐵扇公主》、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講三打白骨精的《金猴降妖》、講反抗精神的《大鬧天宮》、系列動畫《西游記》、首部走進央視的“本土”動畫《天上掉下個豬八戒》、反映由小石猴成長成齊天大圣的《美猴王》、臺灣動畫片《紅孩兒:決戰火焰山》以及首部西游題材3D動畫電影《大圣歸來》等動畫作品。其中,孫悟空與豬八戒這兩個角色最深入人心。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告訴觀眾什么叫勇敢、什么叫反抗,豬八戒雖然懶惰,但也有可愛、憨厚的一面,把每個人在生活中的不同方面都體現出來。西游題材的動畫片,已經成為中國動畫的一個招牌,在傳播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的同時,也為中國動畫贏得了掌聲。
1979年的《哪吒鬧海》、1999年的《封神榜傳奇》和2003年的《哪吒傳奇》都改編自我國古代的另一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哪吒作為《封神演義》的主要人物,他“鬧東海”,“削骨還父、削肉還母”,“蓮花化身”,“三頭八臂”等故事廣為人知,是一個頂天立地、不畏強權的英雄。我國動畫片塑造的哪吒形象比原著中更加正義、孝順,除去了原書中的一些負面因素,如《哪吒鬧海》中的哪吒是因妖龍作祟、殘害百姓,方大鬧龍宮水府,而原著中的鬧海是哪吒洗澡時不小心用混天綾攪得水府動蕩,夜叉李前來調查,哪吒不僅拒絕道歉,反而打死夜叉李釀成的;《封神榜傳奇》中的哪吒雖是修道之人,卻和桃花這一角色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這在原著中是沒有的;《哪吒傳奇》中的哪吒人格更加健全,不僅十分善良,還有許多朋友,愿意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這些對哪吒性格的完善,一方面能讓哪吒的經歷和作為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表現了人們對英雄人格的一種期許。
1997年完成制作的《小倩》由徐克編劇、陳偉文導演,改編自《聊齋志異·小倩》,講述寧采臣為生計,被迫疏遠了女朋友小蘭,小蘭沒有得到向往的愛情,與他人結婚,寧采臣便只能與定情信物——小狗金堅相依為命。后來,寧采臣在工作途中遇到了以掃除一切妖魔鬼怪為目標的捉鬼大師白云和十方。在鬼城郭北縣,寧采臣遇上了想吸取他的陽氣給樹妖姥姥保持青春的女鬼小倩,這時道士燕赤霞到來,鬼怪們逃命,寧采臣舍命救了小倩,一起跌進了投胎火車,經過許多波折,寧采臣和小倩終于在一起的故事。這部動畫片可謂是“老曲新唱”的代表作,片中引入了許多現代人的觀念,可以說是一個“摩登”的鬼故事。動畫片中渴望愛情的寧采臣;小倩居住的熱鬧繁榮的不夜城;群鬼晚上的吃喝玩樂;還有飛來飛去的TAXI轎子;鬼界的紅綠燈;瘋狂迷戀鬼偶像的演唱會觀眾;還有希望青春永駐的樹妖姥姥等都對是現代人生活體現。作為香港動畫片的《小倩》無疑地帶上了“無厘頭”式的喜劇色彩,更加能吸引觀眾。片中飛行的“道神道”機器、飛馳的投胎火車、移動的鬼樓梯等都給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大量的三維場景和眾多的特技鏡頭撲面而來,極大地增加了影片的豐富性和觀賞性,讓觀眾如臨其境。
除了以上作品,還有改編自明代《平妖傳》部分章節的《天書奇譚》和改編自《三國演義》的《大話三國》等動畫作品。這些作品既證明了我國許多文學作品的優秀和經典,又體現了現代人對經典文學作品的嶄新解讀和詮釋;既對我國的文學進行了傳播,又促進了我國動畫藝術的發展;不僅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而且演繹了創作團隊的精神感悟,證明了通過改編文學作品來完成一部動畫片創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以上就是關于跨星紀動畫:當代動畫對經典文學作品的改編內容,由跨星紀整理發布。廣州跨星紀是一家以原創3維動畫短片及電影為主,2維漫畫為輔,是一個充滿創意及樂趣的動畫公司。目前開發制作了《看個球》等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