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特別害怕我爸。
他是個退伍軍人,紀律性強,性格急躁。他對我們有很多要求,比如休息日不準賴床,吃飯時不許說話,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我小學2年級時有一次特別興奮,忍不住吃飯時分享自己開心的事,他一下子就爆發了,大聲沖我嚷嚷,結果那天的飯誰都沒吃好。
直到現在我和朋友外出吃飯都不喜歡邊吃邊聊,如果有事,就會先把事情解決,吃飯就只專注吃飯本身就可以了。這和絕大多數人的習慣不符,常常被她們笑。
我爸對我的學習也有要求,必須努力,成績不能有偏差。有時候他看我的卷子也會說:這里不認真,那里知識點薄弱。為了不讓他數落,我學習特別努力,勤能補拙那種。后來直接學習自主,選擇自主。
稍大點兒時我的所有決定都是自己做的,不用他和媽媽操心,因為要為自己負責,在決定前會仔細分析各種可能性與可行性,而一旦決定,就會盡力而為。
那時候他也慢慢成長,脾氣改善了很多,但依然棱角鮮明。雖然他心地善良,聰明能干,但我依然不愿意和他相處。很緊張受限。我自己的先生和他性格完全相反。我太喜歡溫和圓潤的人。
后來他離開了我們,我也長大成人,成為了一名教師。我慢慢發現自己的性格中有很多和爸爸相關的方面。比如認真嚴謹負責。
我的工作經歷相對單一,就是在學校,幸運的是我的所有領導都對我非常不錯,他們覺得我努力又靠譜。我現在的大BOSS外出旅游學習辦事,從來不會遙控指揮,知會我一聲她就OK。
工作中我常常看到很多家長,和孩子說話時小心翼翼,給孩子報培訓班必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孩子還一萬個不滿意,覺得自己辛苦委屈。
我明白家長對我的期待,但是絕大多數的孩子,我接觸一次就能大致了解能最終學到什么程度。看他們的家長和孩子的相處之道就可以了。
每個家長都對孩子有著很高的期望。但不得不說,學習這件事真的主要靠自己。學習態度甚至比學習方法更重要,方法可以教,態度卻是自發形成的,改起來哪里有那么容易。
學習成績出色主要依賴兩點:極高的天賦與悟性與極高的自律。
前者太過于稀缺,畢竟絕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是普通的學習者。
當然我也遇到過很聰明的孩子,學習簡直不要太輕松,記憶力好又會變通,如果和我小時候是同學,只需要我10%的努力就能輕松把我甩在身后。
大部分的學習者都需要努力和自律。
但年齡漸長,特別是做了媽媽以后,我特別心疼我的學生們:本該是游樂的假期被安排了各種課程,天氣又這樣熱,有點情緒很正常,就常常對他們格外耐心。
但另一方面,經濟下行中,競爭壓力不言而喻,每個人都在沖,不要說停下來,只是走得慢一點就是落后。
這不是愿不愿意的問題,被時代洪流裹挾著前行的人,有沒有別的選擇?
孩子們心情郁悶有厭煩情緒時我會和他們分享我的工作安排,讓他們觀察自己父母的工作安排,希望孩子們慢慢體會每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在此基礎上培養正向的學習態度態度與有效地學習方法。小孩子大都非常懂事,偶爾的情緒也都能克服。
我慢慢的開始理解爸爸,他是很嚴苛,但如果沒有他的那些瑣細又嚴厲的要求,我可能沒有現在這樣努力與自覺。
但是我不希望家長們對孩子過于嚴苛。那樣不利于親子關系,而良好的親子關系始終比其他任何方面都重要。
但是要常常和孩子溝通,進行必要的鼓勵,提出自己的期待,這屆孩子有能力做好,只是有時候方向不明確,清晰了就好了。
最后,父母的榜樣力量也很重要。我小時聽爸爸的話,怕他,很大程度是因為爸爸自己也是精益求精且高度自律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