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寒衣節·····
從來此節無關我,今歲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頭西北望,三更露下夢魂侵。
星因朔氣寒椿樹,兒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紙錢時繞我,依依應是兩牽襟。
·····老妖·新譯·····
原以為,這樣的節日與我無關;
怎奈何,真正遇上是這樣心酸。
站在那,西北的方向望眼欲穿;
誰在那,夜露入夢后郁郁寡歡。
父親啊,門前椿樹枝葉已泛寒;
寒衣節,兒子送來衣服給您穿。
紙錢啊,化作灰燼還深情款款;
我想啊,是父親您在將我溫暖。
·····老妖·賞析·····
今天發這首詩是為了應景,藝術價值不是很高,而且也比較淺顯,所以就不做常規意義上的注釋賞析。今天咱們更多的聊聊“寒衣節”。
中國民俗上有所謂的“三大鬼節”,即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清明節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大概率會在每年公歷的4月5日;中元節就是通常說的七月半,農歷七月十五號。這兩個節日大家會更熟一些,寒衣節相對陌生,部分地區的朋友可能會聽說“十月初一”這一個時間點,但很少聽說寒衣節這個字眼。
每年的農歷十月初一,為了避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里受凍挨冷,下人們要為逝去的祖先焚燒紙錢和抵御寒冷的衣物,所以這一天被稱為“祭祖節”或“寒衣節”。久而久之,演變成寒衣節這一天子女們要為父母送去棉衣或禮品以幫助父母抵御即將到來的寒冬。
關于“寒衣節”的由來,有兩個好玩的小故事。一個關于哭長城的孟姜女,一個關于造紙的蔡倫。咱們一個一個來說。
傳說,秦朝時候的上海松江府,有一個貌美賢淑的姑娘叫做孟姜女,她的老公叫范杞良,一對小夫妻恩恩愛愛朝朝暮暮,不出意外的話,兩個人會有幸福美滿的一生。可惜天不遂人意,秦始皇一統天下,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筑起了長城。這種大型工事的修建自然需要很多的民夫勞工,很不幸,范杞良被抓了壯丁去了北方。
眼看要到冬天了,孟姜女心想啊,咱們松江府都這么冷了,那我老公那肯定凍死個人啊。要說這個孟姜女還真是個好姑娘,為了讓老公不挨凍,萬里迢迢地送起了棉衣。不成想,孟姜女尋到長城腳下,得知老公已死,被埋在城墻里連個尸首都找不到。這下孟姜女可不干了,別看姑娘長的漂漂亮亮溫溫柔柔的,可是犯起倔來了可不得了,于是悲憤交加地跟秦始皇死磕,對著長城日夜痛哭,終于感天動地,哭倒八百里長城墻,露出老公尸骨。要說這姑娘也是烈,抱著老公尸骨就跳海了。你不活,我也不活。你走,我就陪你走。
好一段貞烈的愛情。
契合今天主題的是,孟姜女帶著寒衣來到長城腳下的那一天就是農歷十月初一,故事越傳越神乎,長城內外的人將十月初一這一天叫做“寒衣節”給供了起來。然后“十月初一燒寒衣”也成了中國北方地區吊唁親人的風俗,并最終成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上面說的是孟姜女哭長城哭出了個寒衣節,下面的故事是買紙女商人生造出了個寒衣節。
有一種說法是寒衣節跟雙十一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黑心商人們生搬硬造出來的,目的只有一個——賣貨!
大家都知道,東漢時期有一個了不起的太監,叫做蔡倫,他發明了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文明的傳承與發展。
大家不知道的是,蔡倫有個哥哥叫蔡莫,蔡莫有個老婆叫慧娘,故事就從鬼精鬼精的慧娘開始講起。
話說慧娘看著小叔子蔡倫發明了造紙術,覺得這個東西有利可圖,于是就攛掇老公蔡莫去學造紙。但是造紙是個大工程,不是人人都能拿得下來的。蔡莫就沒有弟弟的天賦,只學到個皮毛,造出來的紙質量低劣粗鄙不堪,也賣不出去,作為老板娘的慧娘靈機一動,來了個主意。
那邊農歷九月三十日深夜,蔡家造紙廠發出一聲驚天地泣鬼神的哭喊,領居們嚇得不輕但又不敢出門看個究竟,只能等到第二天,也就是農歷十月初一到蔡家去問問情況。
一進蔡家門,眾鄰居只見大堂靜躺著一口棺材,蔡莫一邊大聲哭泣一邊不斷燒他造的紙,眾人才知道昨天晚上慧娘不幸身亡了。正在眾人安慰蔡莫之時,棺材里發生了響動,然后一個女聲“趕緊開門,我回來了!”打開棺材只見慧娘從棺材里爬了出來,眾人驚魂未定。
還陽的慧娘神神乎乎地高唱偈語:“陽間錢路通四海,紙在陰間是錢財,不是丈夫把錢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她告訴眾人,她死之后,閻王爺派她去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紙錢買通了小鬼,小鬼們爭著替她推,于是閻王爺就放她回來了。這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出處。
蔡莫這時候發揮了戲精本色,裝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樣子說我沒給你送錢啊!慧娘指著燃燒的紙堆說在陰間這玩意就是錢,吃的喝的都靠它!
這下可了不得了,那么多的鄰居都看到了這一幕,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爭相到蔡莫家買紙燒給死去的親人,希望他們在陰間能少受點苦少遭點罪,于是他們的孝心得到了體現,蔡莫慧娘的糙紙也賣了出去。后人也把慧娘還陽的十月初一定為“寒衣節”,大家在這一天為死去的親人燒紙祭奠。久而久之,“寒衣節”也與清明節、中元節一起成了三大鬼節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