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學生街中段有對賣臺灣飯團的夫妻,不知道你是否注意過,是否還記得。
我在更早之前的一兩年是那里的常客。有段時間,每天早上起來就能從媽手上領到五塊錢,去學校的路上可以用來買想吃的早餐。我完全不記得當時還發生過什么,大概是每天都可以拿到錢,對小孩來說就是天底下最快樂、最重要的事情了。大概是拖拉,我出門就已經晚了。很長有一段時間,美味又便攜的飯團成為我的首選項。
國慶當晚和LS從古礁樓逛到學生街,和她提起那些僅存于我記憶中的商鋪。
賣飯團的那對夫妻不知是哪個極愛干凈,每次去他們都把玻璃臺面擦得十分干凈。老板娘戴著一次性手套麻利地從各個透明盒里抓取食材的身影,用棉布保溫的木桶里裝著滿滿的糯米飯,一掀蓋,白霧蒸騰。一撮,一攏,一包,一卷,一個飯團就好了。他們家的油紙包是白底綠字,很好看,裝進塑料袋里,邊走邊吃,到學校剛剛好吃完一個。
糯米傷胃。后來表哥提醒我,不要老在早上去吃。學生街上開了很多很多年的求學煎包就變成了我的首選項。
突然醒來,意識剛剛夢里我站在一個逼仄的角落里,墻壁上貼滿過期報紙,油鍋里炸著什么,有人隔著透亮的玻璃窗喊到:“老板!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