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專病專治之前,首先我先來說一下學科建設。學科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大工程,包括房屋的布局優化、設備實施的配備、技術能力水平、以及廣義上的市場和人力等等。醫院要想發展的好,就要考慮方方面面的發展情況。這些方方面面的內容廣義上都是學科發展。
臨床路徑就是通過設立并制訂針對某個可預測治療結果病人群體或某項臨床癥狀的標準化規范等,避免不同地區、不同醫院,不同治療組或者不同醫師個人針對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療方案。即每種疾病都有它特定的治療方案,不管去什么地區或者去什么醫院,找哪位醫生,都是同樣的治療方法。我覺得可以說專病專治是細化的臨床路徑,更是細化的學科。
以下是之前我經歷過的臨床路徑&專病專治 項目中的實例,第一個是本院細分的高血壓專病的分類以及治療方案。
XX專病細分診療方案(治療方案模板)
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路徑表單-內一科(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路徑表單)
通過這兩部分內容的對比,相信大家更能體會我上面所說的專病是臨床路徑的細化這一說法。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醫院學科發展的四種形式分貝是:學科建設、專科建設、專病建設和單病種建設。如果一開始就發展學科的話(從高到低發展),先不說它適不適合本院(規模)的發展,單從資源的配置方面看,所付出的就是全方面的(人財物等),比如需要承擔更高的醫療風險、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先進的技術、更高級和更多的設備,這樣算下來所需要的資金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當然醫院如果有雄厚的資本和人力資源支撐可以學科的發展道路)這樣的發展對大部分醫院的來說是很困難的,而后又經歷了專科建設,最終到專病建設。所以說對大多數醫院來說學科和專科發展的思路太寬,單病種雖然需要的資源配置最少,但對于宣傳發展的思路來說又太窄。
如果說學科建設的資源配置是1.0的話,專科建設是0.14,那么專病建設的資源配置系數就是0.03。這樣對比來看的話,專病建設是最好發展的,通過專病的建設,將各個科室發展最好的病種先設為專病發展,逐步擴大專病行列,慢慢的專病形成專科,專科形成學科。也不失為一種發展的道路。學科建設中的門診專科化,其實也是向專病靠攏。
專病建設的最直接的發展思路就是找專家和方法,什么專家治什么病效果比較好,或什么方法治什么病的效果好,通過尋找專家(比如請來醫院帶教、下沉醫療資源來本院坐診等)和方法(本院醫生、護理外出進修)提到護理外出進修,我就要說一下,專病專治可以與中醫治療特色相結合,因為中醫特色治療是有一定作用的(現在社會對中醫認可度普遍提高,中西醫相結合能錦上添花等)深入研究治療方法,培養中醫人才,也可開展一些護理可操作的治療項目,一定程度上解放中醫醫生。在學習和宣傳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效果,效果就是特色,就是本院的核心競爭力。最終確定xx的方法治療xx病的模式,確定以專病治療作為學科建設的基本指導細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打造自身優勢,從根本上贏得生存和發展的先機。
以上是我對專病專治的理解,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另外,關于專病專治模塊的學習,馬五福老師有一個講課視頻在醫堂好課里可以免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