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一枚肉夾饃
原創(chuàng)作者:王清華
初見正宗的肉夾饃,是一個美麗神奇的黃昏。
樸素的熱饃剛剛出爐,滋啦啦地冒著熱氣,撲面而來的是糧食特有的香甜。
剖開紋路清晰香酥的饃,一團熱氣呼嘯而來,映入眼簾的是細細軟軟層層疊疊的紋理,放些燉得軟綿入味的肉碎進去,再在案板上剁幾刀青椒香菜,一并放進去,末了,再撇一勺湯,和和美美地澆在肉碎上,濃香的湯汁瞬間把潔白細嫩的熱饃暈染成肉汁的顏色。
扯來一個牛皮紙袋,把依然燙手的饃往紙袋里一塞,遞到我的手上。
美食當(dāng)前,我自然是忍不了的,顧不得熱饃燙手,手指緊緊捏住牛皮紙的邊,直接繞過怕燙的嘴唇,小心地連饃帶肉咬了一口,餅酥肉嫩,入口即化,熱饃涼肉,香而不膩,堪稱人間美味。
金黃的外皮酥脆可口,靠近外皮的褶皺香軟甜美,嚼一下讓人想起金燦燦的麥穗,浸滿肉汁的那部分層疊,更是軟綿鮮美,單單看那顏色,就令人垂涎欲滴。
肉的滋味,那必然是人間美味了,也不知道老板燉了幾個時辰,切碎了的肉末子就像是化在湯里似的,那才叫一個入味啊。
吮一口肉汁,閉上眼睛,舌尖尚且能模糊地分辨出肉里加的桂皮、丁香、白芷,還有肉蔻的香氣,剩下的,卻是分別不開的了,想必還需要蔥姜蒜八角花椒冰糖之類的調(diào)味品吧。能把肉燉得這么色澤紅潤、軟爛醇香,滋味鮮長,真是絕技。
低下頭又咬了一口,酥脆熱乎的饃和著鮮嫩的肉汁濺滿唇齒,熱饃的原糧味道去了肉碎的油膩,又借來了它的軟爛鮮美,真是絕配。酥脆與軟綿在口腔中融合得不露痕跡,齒頰留香,我兀自沉浸在肉夾饃的美味里飄飄欲仙。
都快吃完了才抬起頭來,看到姍兒姐姐一團和氣地坐在對面,笑瞇瞇地看著我一臉陶醉,我不好意思地說:肉夾饃,可真好吃!
此后的幾天,我都對肉夾饃贊不絕口,念念不忘,流連忘返,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匕选叭鈯A饃”三個字拼湊起來的意象奉為人間美味。
直到我甚為敬重的周老問起:
“丫頭,你知道為啥叫‘肉夾饃’嗎?”周老平和地笑著,滿臉慈祥。
“就是‘肉’夾‘饃’啊,超級好吃!”滿腦子都塞滿了肉夾饃,已經(jīng)明顯阻礙了我思維的運轉(zhuǎn)。
“饃在外面肉在里面,為啥不叫‘饃夾肉’呢?”周老顯然看出了資深吃貨的反射弧不是一般的長,進一步解釋道。
我眨巴眨巴眼睛,一副畫面浮于腦海:一盆肉的中間放著一個熱饃,我是該拿個勺子吃呢還是扒拉到小碗里呢?
出神1秒后,想起來還沒回話,條件反射道:“倒裝句,表示強調(diào),強調(diào)肉多。”我傻呵呵地說。
“哈哈,是強調(diào),把肉放在前面,饃放在后面,突出肉多,增進人的食欲。不然一聽到‘饃夾肉’,腦海里不就先畫出一塊干巴巴的餅了?”周老笑著,我腦海里的那盆芳香四溢的肉,也瞬間換成盆子大的餅,頓覺噎得慌。
“‘肉夾饃’啊,是古漢語的省略句式,本應(yīng)是‘肉夾于饃’后來為了叫著方便就省略了‘于’字,直接叫‘肉夾饃’了?!敝芾夏托牡刂v著,像是講一段古老而美好的傳奇故事,我們托著腮,聽得入迷。
我暗自思忖,明早吃肉夾饃之前,必先給它作揖,以此致敬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
桌上靜靜地擺著一枚肉夾饃,恍惚間不知是何年歲,隔著縹緲的時間和空間,肉夾饃的香氣從長安飄來,仿佛在很久以前,又恍若在許久以后。
對美食和文字的傳承,也將生生世世,經(jīng)久不息。
簡介:王清華,一個低到塵埃里的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