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史栩
1.
秦始皇嬴政是一位“三好天子”,好大喜功、好美女、好旅游。
公元前219年,嬴政游歷帝國東部,親臨巍峨蒼莽的泰山。彼時,泰山尚無石階,攀援而上極其艱辛。但嬴政豈是畏難退縮之輩?他抱著“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決心,勇登泰山之巔。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萬丈紅光之下、巨巖石罅之間、枯敗草叢之上,是一株株遒勁的蒼松。蒼松扶著嬴政,嬴政遠眺齊魯大地,齊魯大地上的九座山仿若九點煙。
俯瞰山腰,時不時有云霧飄掩,如同九天仙女下凡間,綾羅裙帶遮望眼。
壯麗的山河勝景,讓嬴政心曠神怡,亦豪氣頓生,遂令筑臺封禪、勒石記功。
下山途中,忽逢風雨大作。一行人避于亭亭如蓋的樹下,待雨過天晴,嬴政賜封巨樹為“五大夫”。
嬴政嫌泰山道阻且長,詔令大量軍民役夫砌石階數千級,直通山頂,以便今后故地重游。
2.
下山后,嬴政的車駕繼續游歷名山大川。
車轔轔,馬蕭蕭,嬴政一行人浩浩蕩蕩地開赴彭城。所過之處,百姓紛紛跪拜,或翹首爭睹皇帝的風采。
人群中有一位,高鼻梁,美須髯。此人看到嬴政的排場后,暗暗欣羨:“嗟乎!大丈夫當如此!”
他叫劉季,還有個更廣為人曉的名字:劉邦。
而數百步之外,另有一位“巖巖如孤松之獨立,巍巍若玉山之將崩”的青年豪俊,目睹嬴政的盛大排場,不由得脫口嘆道:“彼可取而代也!”所幸人聲嘈雜,這話僅被青年的叔父聽見。叔父立刻掩住青年之口,拉回家,關上門,責備道:“大庭廣眾中,須謹言慎行,毋出妄語,招致滅族!”話雖如此,叔父的內心卻倍感欣慰:親侄胸懷大志,為叔焉能不喜?
青年叫項籍,字羽。叔父叫項梁。叔侄倆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后裔。
3.
泗水流經彭城之東,嬴政路過泗水時,想起失落的周鼎。
相傳,周王室衰微,九鼎為秦國所攫取。九鼎被載往秦國途中,其中一鼎有如鬼神操縱,沖天飛起,稍后墜入泗水。
嬴政動用了千余人去找它,可惜茫茫泗水中,哪去尋一方鼎呢?
4.
鼎未找到,長生不老藥也沒覓得。
事情是這樣:某天,嬴政遙見海市蜃樓,詢問左右。方士徐福道:“陛下所見乃海上三神山,蓬萊、方丈與瀛洲,山上產靈藥。”
從此,嬴政萌發了“永生”的念頭。
嬴政寬袖一揮,給予徐福大筆經費,命徐福求仙訪道,早日帶回長生不老藥。但徐福遲遲不歸,杳無音信。
嬴政疑心徐福攜款潛逃,本來正為此事而煩躁,偏又在渡湘江時,遭遇大風大浪,幾乎檣傾楫摧。
上岸后,嬴政打聽到當地有湘山祠,便問大臣:“湘君何神?”
大臣答道:“湘君乃上古堯帝之女,舜帝之妻,葬于此。”
嬴政龍顏大怒,心想:湘君,區區小神,膽敢興風作浪,阻朕出行!
嬴政當即派三千名刑徒去搗毀湘山祠,并把山林砍伐一空。光禿禿的赭紅色土地暴露在外,猶如湘君哭腫的淚眼。
嬴政見狀,胸中煩悶頓消,打道回京城咸陽。
5.
冬去春來,一晃就到了公元前218年,嬴政玩心復盛,當即開啟新一輪說走就走的旅行。
途經博浪沙,意外發生了。
當聲勢煊赫的秦軍踏過馳道時,塵土飛揚。如一條由皮甲和鋼鐵構成的黑龍,卷動烏云。
秦帝國交通發達,條條高速通咸陽。馳道凌駕于地面,寬闊平整,可供車駕行駛。嬴政倚坐在其中一輛內,昏昏欲睡。嬴政不知道,危險正悄悄逼近。
馳道兩側遍植松柏,既擋毒辣陽光,又阻隔了風沙。周遭雜草叢生,長勢甚猛,高過了腰。草叢中暗藏兩人,其中一人叫張良。張良是韓國貴胄,韓國被滅后,他淪為布衣。懷著國仇家恨的張良,結交了一個力大如牛的豪俠。此刻,張良和這位豪俠共同躲在草叢中。
嬴政的多輛車駕幾乎一模一樣,統統豎立黃羅傘,豪俠猜不到嬴政坐在哪輛車中。
估計是頭輛車吧!
豪俠孤注一擲,撒手甩出上百斤重的大鐵椎。大鐵椎“呼呼呼”地破空飛過,緊接是“咣噹”暴響。張良和豪俠顧不得結果,分頭就跑。
嬴政聽到動靜,立刻鉆出車廂。左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小兒子胡亥及眾多衛士紛紛跑至其前保駕,嬴政驚怒交加,當即大聲下令抓捕刺客。
嬴政謹慎,故意安排了很多替身車,豪俠砸中的是其中一輛。
行刺徒勞無功,嬴政有驚無險,卻難免后怕。如果自己當時坐在頭輛車中,后果……
6.
嬴政是個極度少安全感的人。
這與嬴政壓抑的青春期相關。
嬴政登基時,僅13歲。呂丞相弄權,少年嬴政敬畏呂不韋,呼為“仲父”。然而,“仲父”畢竟不比親父,嬴政當下真正倚賴得上的,有且僅有生母趙姬。
等嬴政年歲漸長,偶然察覺到趙姬和閹宦嫪毐勾勾搭搭,而且嫪毐是個偽閹宦。嬴政震怒了,再深究下去,竟發現嫪毐是由呂不韋引薦入宮的。
嬴政一直以來被蒙在鼓里,如果這都能忍,他就做不了秦始皇,充其量承父位、當秦王。
嬴政,誓要重新贏回政柄!
嬴政迅疾打出雷厲風行的組合拳,肅清政敵。比起“掃清六合,并兼天下”的大業,除卻閹宦嫪毐簡直算小試牛刀。繼嫪毐奸黨覆滅,呂不韋很快也遭貶謫,嬴政將權杖牢牢地握在手中。
然后,嬴政“揮劍決浮云”,韓趙魏楚燕齊陸續告滅。
嬴政擔心匈奴掠邊,就不計血本去筑長城。當時流行一首民歌: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
大意是:生男孩,千萬別撫養長大。生女孩,才值得好好喂食。畢竟男孩長大后,都被拉去作壯丁。君不見,長城腳下尸骸枕藉,那都是為了壘長城磚而累死的男兒。
這首秦朝民歌,道盡了苛政猛于虎、徭役重如山,倒是和詩圣杜甫的“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異曲同工。
除了外患,嬴政還內憂六國遺民發動叛亂,就下令收繳六國的兵器,熔鑄為十二座銅將軍。
盡管已有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盡管御林軍日夜巡視咸陽,盡管皇宮中養了好多位大內高手,但匱乏安全感的嬴政視十二座銅將軍為門神。這十二座銅將軍昂首肅立在殿外御道旁,手拄巨劍,個個高大威猛,比起身后的蒼天古木也不遑多讓。
皇宮中豪奢無比,黃金、玉石不計其數,如玉的美人兒多似云雨。各宮之間架設全封閉的甬道和復道,他人壓根無法窺探到嬴政的行蹤,行刺更是妄想。
7.
皇宮守備森嚴,地宮也有地下大軍的防護。
嬴政令民伕匠人打造了不計其數的兵馬俑,唯有如此,嬴政方能長眠于九泉之下,睡得安穩。
古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貴為天子的嬴政當然更加重視。
“大工程”驪山墓遂開動了。墓內有翡翠瑪瑙拼合出的日月星辰,有水銀匯成的江海,有燃燒“人魚膏”、徹夜不熄的長明燭。
緊缺安全感的嬴政,還下令在墓中安置各式用于射殺盜墓賊的機關陷阱。
8.
從嬴政筑驪山墓這點來看,嬴政是相信“凡人終有一死”的,否則,何苦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去修建?另外,嬴政喟己“始皇帝”。那是因為嬴政自信江山可以世代相承,二世、三世乃至萬世而為君。倘若嬴政永生,其后代便繼承不了皇位,何來二世至萬世?
盡管嬴政動輒以“天子”自居,但他內心深處清醒得很,自己權勢再大,終究是凡胎,遲早面臨生老病死。
徐福的出現,給嬴政帶來了希望。以嬴政的智商,普通騙子肯定誑不了。但嬴政太渴望長生不老,徐福又恰好戳中這一痛點。嬴政懶得去摸清楚徐福是否欺君,反正不差錢,試試唄。
嬴政大方地贊助了徐福,然后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回徐福,但徐福是空手而歸的。
面對嬴政的責問,徐福編造出“大鮫魚興風作浪,阻撓船隊抵神山”的說法。
巧了,嬴政昨夜怪魘纏身,夢到自己與海神酣戰一場。于是,嬴政毫不質疑徐福的說辭。
徐福再次出發。這次,徐福以“獻祭”名義,向嬴政討要了成百上千的童男童女。嬴政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不假思索地答允了。
這次,徐福像斷線紙鳶、入海泥牛、騰云黃鶴,一去不復返。據說徐福漂到日本,彼時的日本只是個漁村,民風淳樸,土著妹子也很純真,徐福“樂不思秦”。而童男童女們給當地注入了新鮮血液,長大后互相婚配,繁衍生息,成為日本人的先祖。
甚至有傳說,徐福在日本當了天皇。島上無牛人,徐福才得以稱王稱霸。難怪徐福向嬴政索取了童男童女,大概是覺得他們年齡小、心智不成熟、易控制。
9.
長生不老藥越難求,嬴政越是心里癢癢。
嬴政始終苦等徐福的訊息,卻毫無回音。
巧的是在公元前210年,也是嬴政人生中最后一次巡游的途中,嬴政所率船隊確實碰到了大鮫魚。
那天,嬴政佇立于船頭高臺上。他時而朝前,望著滔滔海水奔涌不息。他時而朝后,睥睨著螻蟻般的臣屬。
當大鮫魚踏浪而來,如利刀破竹般劃開海面時,嬴政很可能是首位發現者。那一刻,嬴政回想起徐福的說辭,而昔年怪夢中自己同海神鏖戰的場景也若隱若現。
嬴政立刻喚來大將:“傳朕命令,射殺鮫魚!”
秦弩素以爆發力強聞名天下,曾射殺過“紙上談兵”的趙括。當一排排弩箭瘋狂射向大鮫魚時,猶如閻羅王當空撒下一張斷魂漁網。瞬間,魚血在海水中擴散開來,大鮫魚被驟雨般瀉下的弩矢攢為了“豪豬魚”。
看著大鮫魚沉入海底,嬴政心滿意足。如今,求仙的道路再無阻攔。或許不久后,徐福就會奉上長生不老藥。
事與愿違的是,在射殺大鮫魚后,徐福依然不知所終。
嬴政仍抱有幻想,徐福之所以尚未歸來,或許是因為遇上新的麻煩了……
10.
一行人沿海而西,至平原津,嬴政猝然病倒了。
于是,隊伍減慢速度,緩緩駛至沙丘。嬴政夜宿行宮,乍聞喊殺聲震天動地,有如鐵騎突出刀槍鳴。眾將士以為有刺客,紛紛圍攏到嬴政下榻處,卻沒有任何敵人出現。
翌晨,嬴政勉強撐持病體,在文臣武將及御林軍陪護下,乘鑾輿巡視周遭。行至某廢棄行宮,門外云縛霧鎖,嬴政遣人進去探視,竟無法入內。或有武將揚鞭縱馬硬闖,之后再未從里面出來過。
嬴政驚問左右:“此何地也?”
左丞相李斯回答:“此乃沙丘宮,昔年趙武靈王受困于該處,糧絕幽薨。”
嬴政聞言,郁郁寡歡。
趙武靈王逝世35年后,秦趙沖突。長平之戰,紙上談兵的趙括,被武安君白起殺得丟盔棄甲。接著,白起坑殺數十萬趙軍降卒。昨晚想必是趙武靈王顯圣,欲為趙國的子民復仇!
念及此,嬴政竟暈厥過去。之后數日,嬴政一天比一天虛弱。
那一年的七月二十日,嬴政駕崩。臨崩前,嬴政給長子扶蘇留下遺旨:“與喪會咸陽而葬。”
不幸的是,扶蘇當時正與大將軍蒙恬共同戍守長城。遺旨落到了中車府令趙高手里。趙高平素與胡亥更要好,且與蒙恬交惡。
在欲望驅使下,趙高與李斯密謀,秘不發喪。
時值酷暑,為了掩蓋尸臭,嬴政的龍體就與鮑魚鎖在同輛車中,被運回京城咸陽。可嘆嬴政一代天驕,死后竟和鮑魚為伍。
宋朝鴻儒王十朋有詩曰:
鯨吞六國帝人寰,遣使遙尋海上山。
仙藥未來身已死,鑾輿空載鮑魚還。
進了咸陽,李斯、趙高立即宣布嬴政已駕崩,并矯詔“立胡亥、賜死扶蘇和蒙恬”。
胡亥竊取兄長扶蘇的皇位,是為秦二世。秦二世比秦始皇更殘暴不仁、更驕奢淫逸,卻毫無父親嬴政的雄才大略和治國本領。
秦帝國大廈將傾……
大秦差點亡國,幸好出現了力挽狂瀾的將星|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4)
本文在尊重歷史之基礎上,借鑒《三國演義》的寫法,部分情節存在合理想象。比如《史記》中載:①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②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本文為增添傳奇色彩,改為“三巨頭聚彭城”。再比如“趙武靈王顯圣”純屬虛構。另有幾處,不列全了,僅舉兩例,以作說明。若有不符合史實之處,請體諒。
主要參考資料:1.《柏楊版資治通鑒》 2.[漢]司馬遷 撰?《史記》 3.《易中天中華史:秦并天下》 4.王征 趙慧珠?著 《西楚霸王》
本文所使用的圖片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