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云南少數民族特別多,但僾尼族還是第一次聽到,百度后得知他是哈尼族人的支系。今天要去的山寨在南糯山。
南糯山是瀾滄江下游最著名的古茶山,優質普洱茶的重要原料產地。
南糯山最早什么時候開始種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南昭時期,布朗族的先民還在此種茶;后來布朗族遷離南糯山,遺留的茶山被愛伲人繼承;根據當地愛伲人的父子連名制可推算出他們已經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約已經歷1100多年的時間。
據周老師介紹,我們去拜訪的是這個山寨唯一一位執行一夫一妻制的吐司!他的媳婦是在深圳務工時認識的外來妹兒,吐司將村委和支部都設立在自家,成為當地一先例!
一、進山
驅車行駛20多公里后,開始進入山路,走進南糯山,走進這個茶園,南糯山布滿著名茶,村民換了一代又一代,茶葉也發展了一代又一代,唯有這些迂腐的茶樹還挺立著淡定地看盡人世的悲歡欣樂,這里是綠油油的天下,頭頂烈日,也沒感覺酷熱,倒還有一點涼意!
這兒無疑是避暑納涼的好地方啊。
一下車,同學們便入佳境,隊長肩扛啤酒,望著一座座別墅,周老師可能是想起了,這些年山寨的變化,禁不住起頭帶大家唱起《我愛我的祖國》。
二、山寨風情
土司家的茶園是南糯山普洱茶體驗點,修的很漂亮。
家里真的掛著支部的牌子。院落周圍還有很多果樹,看見這掛著高高的木瓜,竟想摘一只。可惜樹太高,只能拿棍子打下來,結果可想而知。
這條小白狗,一直跟著帥哥,戀戀不舍,最后帥哥彎下身來,嘀嘀咕咕不知和他說了些什么,才停住跟隨我們的腳步。周圍轉了轉,山林沒有經過大局限的開拓,半坡老寨的古茶園仍舊是它原始的邊幅。參天的古茶樹,潺潺的流水,但小閣樓都變成了鋼筋水泥的別墅,幾乎每家都有茶園,成為一道靚麗富厚多彩的景觀,配上淡淡的茶香,顯得那么的空隙愜意。
三、醇厚的普洱
這里的長大的茶應該是全天下最幸福的茶了吧,它們享受著得天獨厚的天氣,沒有被外界污染,所以長出來的普洱茶口感異常純正,韻味十足,進口的一剎時賞心悅目,不禁自嘆快哉快哉。
周老師和另外一位制茶人,頻繁為我們泡制不同的茶,記憶尤甚深的是那杯頭春古樹生茶,茶香高揚,氣韻悠長。剛入口,微微苦澀從舌尖慢慢擴散到嘴里,苦未盡,甘已來,津液徐徐如泉涌,茶湯之厚重油然而生。這就是古樹茶的魅力,這就是南糯山茶的至純至柔至正。由此 愛上普洱!
四、烤肉
今天是僾尼族的傳統節日“殺豬宴”,這一天主人會殺上幾頭豬,邀請左鄰右舍和親朋友好友來吃,吃不完的也要分給其他人戶。
看,這一塊塊的肉,在爐火上嘎嘎作響,油一滴滴的滴入火中。與我們平時燒烤不同的是,烤制過程中不放任何作料,飄出來的是陣陣單純的肉香。
看,嫩酥酥的烤肉出來啦,沾上特制的調料,入口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僾尼族人真是好客呀,烤肉也實在是太香太香,女同學都忍不住吃上好幾坨,直喊“太好吃”,“哎呀,太飽了,還想吃一坨”“我都吃好幾坨啦”……吃了肉,再喝普洱,這是一絕呀!
看這四師兄酒足后曬著太陽享受的樣子,也是這時候,開始對“夕陽”二字有了異議,覺得我們不該是夕陽團,是否改成正午團。我們風采依然,感覺像當年春游的日子。
五、僾尼家宴
吃完烤肉,樓上擺上了地道的家宴。
吃好喝好后,帶著茶葉和熱情的主人告別。
雖說今天沒能去參加潑水節,但這肉、這茶、這風情更讓人難以忘懷,值得回味。西雙版納,最早知道這個地方是看了一部叫做“孽債”的電視連續劇,講述五個孩子從西雙版納到上海尋找自己親生父母、多年前返回上海的知青的經歷。那影片里的版納,雖說風景也是如此有美,但是生活的確窘迫。那首片尾曲《哪里有我的家》至今仍時時回響在耳邊: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如今的山寨,確是讓人流連忘返。
明日行程
? 2月10日(初六),早起路餐,趕赴巴達茶山全天體驗 ,熱帶雨林中野餐。巴達村長則羅家品茶、購茶。返程勐海縣城:著名僾伲餐“印象哈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