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題不概文”的文章,因為在本文中我想表達三個觀點,但只有題目中的觀點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突顯它的重要性,就以它為題了。
這篇文章實質上是一篇讀書筆記,榮格是我非常喜歡的心理學大師,我喜歡的曼陀羅,也是自他開始在心理學上有了一個正統的位置與名份,為了想更深刻地了解曼陀羅,當然也為了更深刻地了解梅花?2這張生命牌,我最近開始閱讀榮格的著作,昨天開始讀《榮格自傳》的自序。
讀書最重要的是,與作者思想的碰撞,以及書中所言對自己生活的指導,因此,記錄下來,以做成長印記。
榮格原文1:我的一生,是潛意識自我實現的故事。
這是他自序的第一句話。一個大師,在自序中開篇的第一句話,我相信它的力量非凡,它是作者對自己一生的生命凝煉,因此,格外地在這里多停留了一會兒。由大師所言可以推出,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自己潛意識自我實現的過程,那這件事就特別值得探索一下。
我的啟示:
1 什么是潛意識?在此,我并不需要各位心理學界的大咖或小牛給出我答案,如果需要,我還有度娘可以檢索,我更在意的是,所謂的潛意識,在不同的領域是否存在和它本質相同的概念?
2 每個人的潛意識是什么? 我們去哪里發現?
3什么是自我實現?自我有沒有實現,是社會的標準?還是個人的標準?
4如何讓潛意識自我實現?如何?如何?
榮格原文2:根據內心觀照,人是什么….人像什么只能用神話來表達。神話較有個性,比科學更準確地說明生活,科學用一刀切的概念工作,這些概念過于浮泛,無法因個別生命的主觀多樣性。
這一段是讓我寫下此文的最重要的一段。因為不同語言之間溝通的障礙,我不知道榮格在這里的“神話”是指什么?它一定不是我們嘴里通常所說的“神話”。因此,我想就“概念”二字做些交流。
我的啟示:
人們為了交流地方便以及認知世界的需要,發明了諸多概念。但這些概念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困惑。囿于概念,我們會人為地在認識事物本質的時候遇到障礙。舉幾個小例子:
第一,如今五花八門的病名,讓我們眼花繚亂,其本質也不是身體系統的各個機能出現了紊亂,抓住疾病的本質,才是大道至簡。
第二,在不同語言體系中,同樣的概念卻表達不同的含義,比如,上面提到的“神話”。
第三,不同的學科和專業用了不同的概念來界定自己的研究范圍,可是這些不同的學科又何嘗不是對宇宙的人為分割,本質上是大家用了不同的視角去觀察而已。就像我們從不同的山坡爬一座山,看到了不同的風景,而實質上我們爬的是一座山。比如,曼陀羅其實就在心理學與物理學、天文學之間架起了一個神奇的連結。所以,不要囿于專業的概念,認識這個世界需要跨學科的思維。
第四,不同的人的認知框架中,對同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同。
記得小時候,要到另外一個村里去考試,我爸問我“激動嗎?”在年幼的我的認知里,“激動”是個表達新鮮刺激的好詞,就答“激動呀!”我爸卻略帶教導意味地說“激動啥?和在自己村考試一個樣”。在他的認知框架里,“激動”和“緊張”是同義詞。
再比如,“雞血”、“洗腦”這些詞,在不同的人的認知里,他們代表的涵義完全不同。
因此,概念既可以便于交流,但也為我們設置了交流的障礙,你有沒有掉入“概念”的陷阱里?。當我們陷入爭論的時候,很可能就是我們掉入概念陷阱的時候。
在這里,尤其提醒生命牌為梅花的朋友注意這一點。
榮格原文3:我總覺得人生如同從根莖上長出來的植物,其本真的生命隱而不現,蘊蓄于根莖中。沃土上可見者只維持一夏,然后枯萎,曇花一現。……英華消逝,根莖持存。
不知為何,看到這句話時,內心喜悅萬分,無比認同的大師的觀點。
可我們生命的根莖是什么?
這個問題,在我目前的認知范圍內,我只能說,去了解我們的生命牌吧!我們的生命牌就是我們靈魂的種子,我們的一生都受這股生命能量的驅動,當你知道了自己的牌,你就要時刻覺察這股能量,你不見它,但它卻推你成長。英華消逝,根莖持存。
最后提示:凡是我寫出來的每一個字,都可能存在概念陷阱,所以我和任何人不爭論,如果你有意見,你就永遠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