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簡析:
? ? ? ? 這段話已經很直白。只是需要逐詞闡釋,方明心境。博聞,意思是知道很多,卻只是表面文章,不能深入通達。愛道,熱愛修持之道,卻不知道“道”即本心。用這樣的狀態去博聞愛道,就像在一個圈圈之外努力勞作,有行動有熱情卻不能得到圈圈之內的覺悟和成果。
? ? ? ? 守志,堅守一個信念,念念只向菩提,不忘本心。奉道,就是所念所行皆在“道”的范圍內,不偏離,不外求。用這樣的狀態去守志奉道,就像在一個圈圈之內努力勞作,不離本分,每一份耕耘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收獲,不會離失,這樣覺悟和成長就會越來越多,所以說“其道甚大”。
? ? ? ? 本章言簡意賅,卻很難做到。這就像杜勇導師說的“一百米寬,一千米深”,我們往往是做“一千米寬,一百米深”,殊不知,“道”之內只有100米寬,橫向拓展的900米,看著既“博聞”又“愛道”,卻是“博彼文”,“愛他道”,徒然浪費時間、精力和生命。
? ? ? ?
延伸:道是什么?
? ? ? ? ‘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范疇。用以說明世界的本原、本體、規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學體系中,其涵義有所不同。 是中國乃至東西方古代哲學的重要范疇和概念。
? ? ? ? 《易經》講“一陰一陽謂之道”。意思是:陰陽的交合是宇宙萬物變化的起點。
? ? ? ? 老子的“道”用以說明世界的本原、本體、規律或原理。
? ? ? ? 孔子的“道”講的是“中庸之道”,是古代中國處世達人的方法論。
? ? ? ? 程頤、朱熹則以道為理,成功把“道”由“形而上”改造為“形而下”,成為封建王朝的御民之器。
? ? ? ? 佛教的“道”,是佛教的最高真理,和儒家之道類似,稱為“中道”,所述道理,不墮極端,脫離二邊,即為中道。佛教的“道”還包括“空”的思想,似空非空,不能著空相求空。
? ? ? ? 基督教的“道”也是基督教的教義,包括“十誡、三位一體、信原罪、信救贖、因信稱義、信天國和永生、信地獄和永罰、信末世”等。布道就是傳福音,即上述教義,所以,基督教的道和程朱理學的理,都是屬于“形而下”的器。
——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