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ORID
ORID又叫焦點討論法,是嚴謹有層次的提問架構,透過適當設計各層次的問題,提問者可客觀、中立而全面地了解與會者對于事 實的不同認知、各自的感受及多元的觀點。
二、ORID的四個層次問題
焦點討論法有四個層次問題,分別為:客觀性問題、反映性問題、詮釋性問題、決定性問題,如圖1所示。
O(Objective)客觀性問題 :事實和外在的情況。
R(Reflective)反映性問題 :內在情緒、感覺,對客觀事實所帶來的聯想。
I(Interpretive)詮釋性問題 :主題的價值、意義和重要性。
D(Decisional)決定性問題:找出決議,促進參與者下決心。
1. 客觀性問題
客觀性問題,是來自事實和外在情境的,包括資料、有關主題的“事實”和外在的現實狀況,以便我們了解事物的全相。這就像盲人摸象,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是被我們ORID后的世界,而非世界的真相。通過每個人對O的回顧,幫助我們摸到了完整的大象。所以,每位參與者聽到的、看到的、觸摸到的、聞到的,都屬于客觀性問題,見圖所示。
客觀性問題看起來簡單,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有時我們會發現:會議已經開了很久,而大家談論的卻不是同一個話題。通過客觀性問題,與會者先將關于主題的事實、數據說出來,就可以避免類似情況,確保所有參與者都清楚地了解所有信息和資料,聚焦于將要討論的主題。否則,會議的過程,可能就像盲人摸象一樣,無法達成共識。
客觀性問題的提問舉例:
你看見了什么?哪些字眼或語句引人注意?發生了什么事情?
要想問出事實,也就是情境,可以問模糊的問題,如:剛才發生了什么?也可以問4W1H(人物、時間、地點、事情、言行等);
如果是了解數據、資料,可以更具體,例如:室溫多少度?銷售額是多少?......
2. 反映性問題
反映性問題,是關于感受、心情、情緒的氛圍、回憶或聯想的,如圖2-2-所示。
這是內心對客觀性問題的資料產生的關聯,包括:
(1)情緒的反應:喜怒哀樂等。
(2)對某些事情或話語的感覺:生氣、興奮、好奇、恐懼、挑戰、迷茫、沮喪、高興等。
(3)與過去經驗的聯想:與工作、生活中場景或之前的相關經驗的聯想和回憶。
l 反映性問題的提問舉例:
是什么讓你感到高興?
你最喜歡哪個部分/環節?
這讓你聯想到了什么?
3.詮釋性問題
詮釋性問題,是關于多層次的意義、目的、重要性、暗示“故事”和價值觀,思考各種可能/選擇,幫助團隊從資料中看到意義,如圖4所示。
詮釋性問題包括:
(1)意義、目的、信仰。團隊成員從客觀性的資料和事實中,看到的目的、意義和信仰。
(2)焦點主題的重要性與價值。為什么要討論這個主題,這個主題對每個人和團隊有多重要?解決了這個問題,能產生哪些價值?
(3)參與者生活中哪些故事被用做討論時的詮釋。
在問詮釋性問題時,不建議一直用“為什么?”,因為這會讓對方有被逼迫或審問的感覺。
在引導過程中,可以把“為什么”換一個說法。例1:“你為什么會這樣說?”可以調整為:“你這樣說,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例2:“你為什么覺得這件事很重要?”,可以調整為:“你覺得這件事很重要的原因是?”
詮釋性問題的提問舉例:
這對我們來說有什么意義?
這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
我們從中學到了什么?
我們還有哪些選擇?
4.決定性問題
決定性問題是關于共識、具體實踐和行動的,通過決定性問題,讓這次談話或會議與未來產生關聯,從而避免只說不做。如圖5所示。
決定性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認識層面:新的理解和問題、辦法、決心、決定。
(2)行動層面:行動、行為轉變。
決定性問題的提問舉例:
我們學到了什么?
一個可以馬上進行的行動是什么?
回去后,我們會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需要做出什么決定?
接下來的步驟是什么?
【相關閱讀】
圖解ORID四個層次的問題是什么關系?|焦點討論法
用ORID來破解尬聊,你學會嗎?
干得好不如寫得好?試試用ORID的框架寫年終總結吧
課后留作業、開會發言結構、團隊會議共創收尾總結,皆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