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在前些日子過世,讀了《我們仨》,被他們仨之間的深情打動,書中也提到錢鐘書創作《圍城》的一些事。于是回想“圍城”,將當時的一些雜亂思緒,集結成文。
說起《圍城》,與其說這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一部段子集錦,讀的時候會情不自禁的笑出聲來,我經常因為想念其中有趣的比喻把它拿出來翻。這么說并沒有貶低這部小說價值的意思,只是發掘了它的另一個功能想和大家分享。錢鐘書的犀利,甚至有些毒舌,在這本小說里可以說是發揮的淋漓盡致。比如形容穿著暴露的某位小姐為“真理”,因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錢鐘書先生若是生活在今天這互聯網盛況下,拿稿費會拿到手軟吧。
小說中很多情節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很多荒唐可笑的現象在當今的社會依然存在,也許時代變了,但人性依舊。比如拿了同一所大學的假文憑的兩人相遇了,他們的內心可以說是極其崩潰的,卻讓我幸災樂禍地覺得活該;以及那位非要把英文單詞塞在說話中的先生,為了顯示自己的好品味,也是生硬得讓人忍俊不禁。
最喜歡方鴻漸和他的夢中情人唐曉芙戀愛的那一部分,也為他們最后因誤會分手而捶胸頓足;最荒唐的莫過于假文憑鬧劇;最意外莫過于方鴻漸和趙辛楣最后從假想的同情兄變為朋友(同情兄指喜歡同一個女人的男人們)。
“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這句是出自楊絳先生之手,果然她才是最懂這部小說的人。
其實就算這道理給人知道,人們還是免不了要沖進城去的。難道因為大家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就真的沒人結婚了嗎?恐怕只有跳進這個坑里才能體會到。若是吃了婚姻的苦而勸告他人不要結婚,多半會讓人懷疑居心叵測。很多事都是要自己親自去體驗、去經歷,才會有所體會和感悟的。如果一個貧苦的少年從來沒有嘗過豐盛的大餐,你對他說其實那也沒什么,吃多了會膩味得很,他真的不會同意,而那些頻繁泡在高檔餐廳飯局卻食不知味的人卻向往樸素的一日三餐,也是在嘗遍美食之后才產生的想法。所以我們人啊,就是明知道是圍城,也會往里闖的。套用那句法國諺語,c'est la vie,人生就是如此啊。
人生最美好的狀態莫過于花未全開月未圓,當花好月圓之時,也就是這美好現象開始衰落之時,這是來自于古老易經的智慧。可誰不向往花好月圓呢?我們能做的,是努力使自己始終保持在上升的狀態,讓人生的拋物線頂端盡量延伸,永遠不要達到最高點。只有這樣,才可以來去自由,不被圍城困住,不被乏味的生活困住。所以我很理解為什么越是優秀的人越是追求卓越,他們在努力不讓自己到達最高點啊,到達了拋物線的頂點,也就注定要向下落了。
我是先看過電視劇,才找來這本小說來讀的。當時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葛優扮演的那位猥瑣先生,葛老現在因為他在《我愛我家》中的坐姿又爆紅了一把,想想真的是可塑性極強的演員,他可以猥瑣不堪,也可以真誠善良。《圍城》這部電視劇雖然畫面很老舊了,但是現在翻出來看也不失為一部經典(因為陳道明真的很有氣質)。
但我更推薦這部小說,相信你一定會在捧腹之余,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