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在讀書路上走了很多彎路的人來說,不但浪費了很多時間,還浪費了大量購買紙質書的錢。
我真正開始讀書是從大學開始,高中也讀了幾本,不過那是老師要求讀的名著罷了。大學四年下來我差不多讀了200本書籍,包括買和圖書館借的,這一階段只是隱隱覺得讀書很重要,就去隨意的去閱讀,并不知道如何選書,如何快速閱讀,也沒有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結果四年下來,我讀的書籍很多都是雞湯書,對我自身根本沒有什么幫助,反而焦慮不少,今天就從過去走過的坑總結幾點,希望對才開始閱讀或者還沒養(yǎng)成每天閱讀習慣的人有所幫助。
1、一定要主題閱讀
不要隨意地看本書打發(fā)時間,那樣你幾乎學不到什么東西。如果你想學習某一方面的知識,建議你“主題閱讀”。比如你要開一家店,可是你不會開店怎么辦?你可能會問朋友、找資料、看公號,換做是我,我就會上網(wǎng)把所有與開店或店鋪經(jīng)營管理類的評價好的20本書全部買回來,然后集中起來看,這樣更了解的全面。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看一本書,我也分享一下我的閱讀步驟:
第一步:快速閱讀+圈圈點點。
一般快速閱讀分兩種:一種是你真的閱讀速度很快;二種是你跳讀,只閱讀你感興趣或覺得有用的部分。可能會覺得看完就不記得了呀,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會看完就記得,所以要么做卡片筆記、要么在電腦上做筆記,不然過幾天就會忘記了。也許你不會記得很清楚,但你曾經(jīng)看過的內(nèi)容,潛意識會記得的。過段時間潛意識的記憶就會起作用。
第二步:將好的點直接用于實踐,或繼續(xù)實踐。讀書本身是為了去實踐提升某一方面能力,如果不實踐,讀了是沒有什么用的。
2、什么書籍值得閱讀
今天的出版的書籍質量可以用良莠不齊來形容,如果不選質量好的書籍,加上閱讀速度還慢的話,那讀下來的收獲少之又少。
個人成長書籍
才開始閱讀或者還沒養(yǎng)成每天閱讀習慣的人,可以先讀個人成長類的書籍,這類書以講述方法的居多,比如閱讀方法,時間管理,自律習慣,提高效率,戒掉拖延等等這類很基礎又比較簡單的書可以讀。
這里注意,這類書一定要進行主題閱讀且每個微主題讀3~5本就足夠了,因為個人成長書籍本質上是方法論而已,是一個輔助手段,重在實踐,為我們的專長起到輔助的作用,重點還是要放在專業(yè)上。
專業(yè)書籍
這類書籍是與我們的工作息息相關的,起碼要讀上100本,讀得越多,專業(yè)能力提升得越快,對自己的領域研究得更徹底,比如你是教師,那就讀教師行業(yè)相關的書籍,這類書籍是我們最應該讀的,是所以閱讀書目里的重中之重。
經(jīng)典書籍
經(jīng)典是那種傳承了幾十年上百年還在流傳的書籍,這類書籍是前人的智慧合集,不管是小說《紅樓夢》還是《論語》都值得閱讀,這類書籍是有點難度的,很多智慧有時候并不能理解和運用,對于還沒讀過很多書,閱讀能力不是很強的人來說,先讀個人成長書籍提升一定閱讀能力和范圍后再來讀經(jīng)典書籍能理解的就更多。
3、如何選書
利用豆瓣知乎來搜索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并且在豆瓣上查閱評分評價來篩好書,還可以針對某一主題搜索主題書單。這是我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書籍推書,一本好書里提到的其它好書,我也會用這個方法選書。
別人推薦,手機里會看到一些別人的書籍推薦,偶爾會用這個方法。
接下來看看豆瓣評分評價,豆瓣7分以下我就不會去讀了,7.5分以上——值得一看;8分以上——屬于好書;8.5分以上——品質很高。9分——添加書單,這樣下來你可能最開始寫作書籍搜索了五50本,經(jīng)過篩選,就只有10來本值得去閱讀。不過要看評價的人數(shù)有多少,人數(shù)很少只有幾十的分數(shù)就不準確,這個也需要考量。
選書不是難事,因為有很多渠道可以選擇,而且可以去看評價來篩選高分書籍,選好了書,可以直接在網(wǎng)上找電子版的,我最長用的是微信讀書,以及用用關鍵詞:書名+電子版搜索書籍。
如果沒有電子書就買紙質書,如果讀了覺得有必要反復再讀幾遍的好書也可以買紙質書來反復閱讀。
4.讀了一定要實踐
不管是讀什么書,讀了一定要實踐。我們讀書最終的目的是提高我們自身解決的能力,通過有目的的去讀書,從自身的問題出發(fā),這樣讀下來也能更加清晰的知道區(qū)在哪方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