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Activity的生命周期和啟動模式
1.1.1典型情況下的生命周期分析
1)Activity的生命周期:
onCreate->onRestart->onStart->onResume->onPause->onStop->onDestroy
2)onStart:這時Activity已經可見了,但是還沒有出現在前臺
3)onResume:這時Activity已經可見了,并且出現在前臺開始活動。(這時才真正可見)
4)Activity1—>Activity2,先執行完Activity1的onPause方法再執行Activity的onCreate->onStart->onResume方法,再執行Activity1的onStop方法。(Activity的啟動流程源碼中需要棧頂的Activity先執行完onPause后再執行跳轉Activity的生命周期),所以在Activity的onPause方法中不能執行重量級操作,太耗時導致Activity跳轉慢。
由此聯想到Activity的生命周期和View的生命周期的關系,后面分析
1.1.2異常情況下的生命周期分析
1資源相關的系統配置發生改變導致Activity被殺死并重新構建(屏幕翻轉)
1)當系統配置發生改變后,Activity會被銷毀(可以阻止),其onPause、onStop、onDestroy均會被調用,由于是異常情況下終止的,系統會調用onSaveInstanceState來保存當前Activity的狀態,執行時機在onStop之前,但和onPause沒有既定的時序關系,可能之前可能之后。需要強調的一點,這個方法只會出現在Activity被異常終止的情況下,正常情況下系統不會回調這個方法,當Activity被重新創建后,系統會調用onRestoreInstanceState,并把Activity銷毀時onSaveInstanceState方法所保存的Bundle對象作為參數傳給onRestoreInstanceState和onCreate方法。因此可以通過onRestoreInstanceState和onCreate方法中的Bundle對象判斷Activity是否是被建。OnRestoreInstanceState調用在onStart之后。
2)系統默認會保存Activity的視圖結構,在Activity重啟時會恢復這些數據。具體某一個View保存了哪些數據可以查看View的onSaveInstanceState和onRestoreInstanceState方法源碼。
3)保存和恢復View的層次結構,系統的流程是首先Activity調用onSaveInstanceState保存,然后Activity會委托Window去保存數據,Window在委托頂級容器保存數據。頂層容器是一個ViewGroup,再一一通知子元素保存數據。這里用到了委托的思想,后面學習設計模式。
2.如何系統配置發生改變后,Activity不被重新創建
1)在AndroidMenifest.xml中配置configChanges屬性
2)常用屬性
locale:設備的本地位置發生了的改變,一般指切換了系統語言。
orentation:屏幕方向發生了改變。
keyboardHIdden:鍵盤的可訪問性發生了改變,比如用戶調出了鍵盤。
3)這時系統不會調用onSaveInstanceState和onRestoreInstanceState,會調用onConfigurationChanged方法。
1.2 Activity的啟動模式
1.2.1 Activity的LaunchMode
1)四種啟動模式
standard:標準模式,每啟動一個Activity都會創建一個Activity實例。
singleTop:棧頂復用
singleTask:棧內復用,可以通過TaskAffinity指定任務棧,如果沒有該任務棧,則重新創建一個任務棧,再創建一個Activity實例;如果有該任務棧,則看該任務棧中是否有該Activity實例,有,則將其上面的Activity全部移出棧,將該Activity放到棧頂;沒有,則創建一個Activity實例,放到棧頂。
singleInstance:單實例模式,Activity單獨的位于一個棧中。
2)onNewIntent
復用的Activity會執行onNewIntent,不會執行onCreate,onStart方法,在onResume之前調用。例如ActivityA->ActivityA,則會執行onPause->onNewIntent->onResume
3)TaskAffinity
用于在AndroidMenifest.xml中配合singleTask指定啟動棧的棧名。注意taskAffinity屬性的值為字符串,且中間必須包含有包名分隔符“.”
4)兩種方式來指定Activity的啟動模式
1.通過在AndroidMenifest.xml中指定launchMode
2.通過在Intent中通過addFlags()來設置標志位
區別:首先優先級第二種高于第一種,當兩種同時存在以第二種為準;第一種無法為Activity指定FLAG_ACTIVITY_CLEAR_TOP,第二種無法為Activity指定singleInstance。
5)TaskAffinity和allowTaskReparenting配合使用,用于應用間Activity的跳轉復用。這里準備寫個Demo
6)查看adb中Activity的命令:adb shell dumpsys activity
1.3 IntentFilter的匹配原則
1)隱式調用和顯示調用
2)隱式調用,一個過濾列表中的action、category、data可以有多個,只有一個Intent同時匹配action類別、category類別、data類別才算完全匹配,只有完全匹配才可以成功啟動目標Activity
3)一個Activity可以有多個intent-filter,一個Intent只要能匹配任何一組intent-filter即科成功啟動對應的Activity。
4)action的匹配原則:action是一個字符串,intent中的action和過濾規則中的任何一個相同則算匹配成功。intent中沒有指定action則匹配失敗。總結:action的匹配要求intent中的action存在且必須和過濾規則中的其中一個action相同。
5)category的匹配原則:如果沒有,也可匹配成功,但需要在過濾規則中加上“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原因:系統在調用startActivity或者startActivityForResult中會默認給intent加上“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這個category;如果有,不論幾個,都必須是過濾規則中已經定義了的。
6)data的匹配規則:
<data
android:scheme="string"
android:host="string"
android:port="string"
android:path="string"
android:pathPattern="string"
android:pathPrefix="string"
android:mimeTyoe="string"
/>
scheme:URI的模式,比如http、file、content等,如果沒有指定scheme,則整個URI的其他參數無效,URI也就無效。
Host:URI的主機名,比如www.baidu.com,如果沒有指定scheme,則整個URI的其他參數無效,URI也就無效。
Port:URI中的端口號,需要前兩個參數指定的時候才有效。
Path、pathPattern、pathPrefix表示路徑信息。
需要調用setDataAndType方法設置data
過濾規則可以不寫URI,默認值為content和file,所以intent需要在沒指定URI的情況下設為content或者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