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小禾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分享的書是《小說課:偷故事的人》,這是我參加讀書會以來,分享的第四本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和我一起欣賞這本書。
這本書是由臺灣作家徐榮哲所寫,一個最會說故事的人,在這個講好故事比寫說明書更重要的年代,需要人人都必須擅長講故事,因為學好寫作課,能夠更好的與人交流,可以適用于各行各業,為此,哈佛大學專門把寫作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之一。
那么,徐榮哲是如何傳授故事心法的呢?
一、首先學會模仿
徐榮哲就是一個很會偷故事的人,他有一種腦補能力,只要看到故事的開頭,就會浮想聯翩,出現和故事情節完全相反的結局。
比如,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尋找小糖人》,帶給他很大的震撼和沖擊,因為他也有過相同的經歷,他采訪的《沒卵頭家》作者王湘琦,是臺灣第一屆小說新人獎首獎得主。
可是,是什么原因讓王湘琦銷聲匿跡了呢?
徐榮哲決定拍一部王湘琦的記錄片《漂流人間十八年的小說家》,開頭就是模仿的《尋找小糖人》。
當然,這部紀錄片拍出來非常成功,同時,還改變了王湘琦的人生,解開了他的心結,又寫出了兩本巨作。
徐榮哲偷故事成功,讓小說更加精彩,讓人生活得更加有意義。
二、學會講故事
徐榮哲說,只要3分鐘就可以講好一個故事,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講故事不必靠天賦,通過訓練,即便是中人之資,也大有可能講好一個及格線以上的故事。
《小說課》直接從創作的65個關鍵詞入手,教你看懂故事吸引人的秘密。
一個“有開頭、有沖突、有結尾”的完整故事,只需要用“七個問題”的故事公式:
問題一、主人公的“夢想”(目標)是什么?
問題二、他的“原罪”(阻礙)是什么?
問題三、他如何“努力”?
問題四、“結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結果)
問題五、如果結果不理想,代表努力無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就可以改變一切嗎?
問題六、意外發生,情節如何“轉彎”?
問題七、最后的“結局”是什么?
上述公式法改動:“目標”改為“夢想”,“阻礙”改成“原罪”。夢想接近心靈,目標容易淪為表象。增加故事張力,脫離匠氣的造作,給人走心的感受。
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只要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類似的喜劇結構。
三、巧妙地偷故事
徐榮哲在書中大量引用的故事,都是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經典故事,而不是采用西方圖書中大量編劇理論和陌生素材,讓讀者能夠更好的理解、學習,乃至熟練掌握并學會應用。
他從28個方面來教大家寫作,每一種類型,都詳細的舉實例說明,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小說課:偷故事的人》不僅是一套有趣、好用的創意寫作教程,還是一個好故事書單。書中列舉的故事,幾乎人人耳熟能詳,值得大家一讀再讀。
故事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事件,情節是按因果邏輯安排的事件,想把故事說好,先用“因為、所以”將事件“情節化”。
大家可以展開想象,也可以自圓其說即可,關鍵是找到每個好故事的核心。
我們可以虛構人生的兩難,也可以真實人生的兩難,讓人難以抉擇,添加人性和情感,從而升華小說的深度。
讀完這本書,決定從現在開始練習寫作,試著理解每句話的含義,開啟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正如作者文中寫的一段話,他說,你過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將成為未來人生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