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或年初的時侯周圍就開始充斥著各種新年計劃,雖然心里在想新年也不就是365天中很平常的一天,但每到年關,被各種回顧展望渲染,也不免落于俗套。去年采取的是將大目標打散成階段目標并分散到每日計劃中,效果還不錯,大致完成了新年計劃的60%(對于我這個拖延癥晚期患者已經不錯了)廢話不多說,今年將在去年的基礎上制定一個更效率的每周計劃清單。
首先,從年度計劃的目的上看,大多數人都是希望對自己進行技能,知識或健康方面的提升,簡言之主要是利用業余時間提升自身價值。所以本人本著工作生活劃清界限的原則,將自己的年度計劃和工作計劃分開進行。
其次,在之前的實踐中發現,計劃如果按照月份進行制定很容易因為無法對自己的能力有很好預期而致使開始計劃定的過高,執行過程中不斷滯后積壓,打擊自信最終進入拖延癥的死循環,而一天一次的計劃又太過頻繁,沒有連續性,所以個人認為一周是一個比較好的頻率。
接下來對計劃完成的事情按類型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下面幾類:
1.習慣型,這類最好每日的統一時間進行,形成習慣,一段時間有一個里程碑式目標。比如每天堅持讀書,每兩星期讀完一本并寫書評等。
2.療程型,這一類也需要每日進行,但每日所做的內容不同,相互間有承接關系,就像接受治療一樣。健身就是這種類型,每日的訓練不能完全相同,這樣可以給不同部位的肌肉恢復生長的時間。
3.事件型,每周只需進行幾次,任務基本相互獨立,每次完成一個明確的目標。比如每周的素材庫整理(設計師最煩干的活)。
根據上面的分析,接下來進入計劃表的制作,沒找到(其實是懶得找)比較好的軟件,所以就用最土的方法——直接在AI里畫。
首先根據個人情況將一天的空閑時間劃分成以一個小時為單位的時間塊,我劃分了4個小時,早上一小時,晚上三小時(這樣看我果然比較閑),一周七天星期天不排計劃,用來補充完之前六天沒完成的任務。
下面是針對上文提到的三種類型的事情做的計劃模塊:
1.習慣型:這個占用每天的一個時間塊,方框內寫項目說明和計劃完成目標,旁邊的圓點用來每日簽到,方框下的進度條可以用來記錄每天完成的百分比。
2.療程性事情:以健身為例子,我每天早上可以擠出來1小時健身,先將每日健身項目的種類列舉,再隨機安排在每天相應的時間塊中,這樣可以保證每周的鍛煉搭配不同,增加新鮮感。
3.事件型:將自己需要做的事情窮舉出來,每周在制定計劃時挑選其中幾個需要在本周完成的事情,將之放在相應的時間塊中。
基本用法就是這樣。現在實際操作上采用很笨的一種方法,就是將這些存在一個AI文件中,每周定計劃時將相應事件填到相應的時間塊上,再打印出來,熟悉軟件的話分分鐘的事情,還是挺方便的n(*≧▽≦*)n
PS:如果使用效果好是不是能考慮開發成一個小應用呢( ⊙ o ⊙ )腦洞有點大,各位看官歡迎共同討論。想要模板的戳這里→→計劃表.ai_免費高速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