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上的楊瀾是那么的從容,自信,優雅,她是女性美好品品質代名詞,采訪八十幾歲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時,當時穿著裙子的她彎下膝蓋,雙目對視著對老太太聊起了家常,就是一個簡單得體的動作使我徹底的喜歡上了她。
生活中的楊瀾是怎樣的一個人,在自傳《楊瀾傳》這本書中有寫到她的愛情觀,價值觀以及生活觀。
1.自由的人,才適合談情說愛
錢鐘書在《圍城》說:城里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她與自己的先生認識一年多的時間就結婚了,她覺得自己兩個人都有過情感經歷,所以更加明白自己的情感標準。
結婚后兩個人肯定會有某些在觀點上達不成一致的情況,比如一次在911事件的時候,她的先生執意而去發生地點,楊瀾不放心讓他去,她并沒有強求對方為他自己留下,反而她也決定跟她丈夫一起去。
楊瀾認為愛情就是給對方圍城的鑰匙,不是把對方束縛在自己的想法中,她認為只有自由的人才適合談情說愛。
這點的婚姻觀與楊絳在描寫《我們仨》一次她與錢鐘書在討論德國的一個發音時爭吵的面目,最后吵贏了雙方都不開心,從這件事她發現遇到事情的時候,雙方可保留自己的意見,不必強求對方為自己改變,婚姻中的求同存異由此而來。
看了這個楊瀾的愛情觀之后,在心里漸漸的想起了自己的原則,又添上了一條。
因為愛情,我不愿意讓你為我改變。
2.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有一個蘋果說他結了十個果子,主人拿走了九個,給它剩下了一個個,它悶悶不樂,心想來年我一定要少結幾個果子讓自己多留幾個,結果第二年,它結了五個果子,主人拿走了五個并且把這棵蘋果樹砍掉了,種上了梨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如果在成長的道路上過分追逐表面的利益,有損自己的成長過程,隔斷自己的成長來源。
楊瀾這本書中提到了這個觀點,《最強大腦》一個中國的小孩和一個外國小孩展開比賽,中國的小孩因為一個失誤輸掉了比賽,立刻嚎啕大哭,異國小孩看到了也哭起來,他說看他哭的那么難過,我也好同情他。
中國孩子壓力太大,輸不起的包袱太重。他們要意識到成長的過程比成功的結果更重要,結果是由多個因素共同組成,成功是我們的目標,而過程則是我們追求目標的見證者,里面有我們的付出,努力,汗水,這本身也是我們享受的。
3.為人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來
楊瀾提到自己女兒的故事,女兒有一次向宣布說不太喜歡粉色的東西了,現在已經長大了。
她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她認為尊重孩子,就要意識到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不能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的選擇權,這不是愛而是控制。
想想自己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孩子身上,孩子聽自己的安排就要訓斥,孩子長時間被父母所捆綁往往會自身反抗情緒,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昨天就看到一位媽媽為孩子買衣服,來到店里看中了防曬衣讓孩子試穿粉絲和藍色的,結果孩子偏偏喜歡藍色的防曬衣,不肯改變主意,媽媽強制告訴孩子自己只給她買粉色的并且告訴孩子藍色不好看,孩子生氣了,媽媽反而威脅她。
這不就是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孩子頭上嗎?不肯聽孩子的選擇。
讀著楊瀾的故事仿佛品味著不一樣的人生,領悟到不一樣的價值觀,從中學到很多經驗。我在實踐的路上,一起來嗎?
點個贊,讓我知道你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