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閱讀:
《觀課議課與教師成長》p175-p179
下篇?回顧:過程與成果
一、研究的主要過程和階段性問題
1.觀課議課分為幾個階段?
分為四個階段:
(一)成果的孕育和成型;
? ? ? 從1999年到2005年,通過一位中學教師的訴苦:只是下結論,提的意見我又根本做不到。陳大偉教授開始關注四個研究問題:一是在聽課評課中如何既幫助教師成長又能保護他們的面子和積極性,二是如何引導教師認識課堂教學和自身的不足,三是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聽課評課,四是關心教師生活,引導教師追求幸福生活等研究問題。由此陳教授開始研究教師的幸福問題,確定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研究價值取向。
? ? 聽評課的主要目的是實踐,是改進教學。也就是說,評課者所表達的意見只有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能實實在在地改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才能夠稱得上“算數”。而“算數”與否取決于三個要素。一是說。評課者說了什么(說的東西有沒有用),怎么說(是否采用了別人愿意聽的說話方式,也就是是否能說出讓對方舒服的話語)。二是聽。參與者愛不愛聽、想不想聽、如何聽。三是用。評課者的意見是否有用,是否能用,參與者是否愿意用。在這三個要素中,說是前提,聽是中介,用是目標。
(二)成果的檢驗與完善;
? ? 從2006年至2009年
? ? ? 3月陳大偉教授在河南省濟源市開啟以觀課議課為主要方式推動的校本研修。實施以后,老師們對研修態度發生了實質改變:調動了教研的積極性;在同伴互助和協作的情境下實現教師之間的溝通、對話和交流;學校研究氛圍發生根本性改變,為課堂教學的改進提供了可能;以議促教,平等交流已經成為自覺行動。(2026年第24期《人民教育》通訊稿《抵及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核—!河南省濟源市“教師素質年”活動掃描》,記者錢麗欣、賴配根)
? 2006年10月也有四所學校開始參與研究。大量數據證明觀課議課給教師帶來了很大改變。
(三)開啟觀課議課的課程研究;
? 2007年8月4日,觀課議課不僅觀察課堂,而且開始觀察、研究課程,希望實現課程改革。《觀課議課與課程建設》出版。
(四)案例研究和方法推廣。
案例研究是觀課議課的主要研究方法,也是觀課議課最重要、最基礎的研究模型。《教育案例寫作與研究》書籍,以及發表的文章《教育案例研究的三種指向》,還有2017年的用觀課議課的方法觀電影、議電影。
由此,觀課議課從課堂研究到課程研究到生活事物研究,領域在不斷擴大中。
2.觀課議課給教師帶來了哪些改變?
? ? ? 觀課議課給教師帶來的改變有:在議課中都可以做到以良好的心態平等對話;注重“以學論教”,并習慣“到學生中去”發現問題,尋找教學案例,在議課時能圍繞案例中的困惑和問題進行討論,并商討解決方法;教師已經基本具備了直面問題的意識…
3.請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觀課議課的認識,或者提出自己的問題?
? ? 作為一名鄉村小學的教師,我個人認為觀課議課是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學習到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發現自身教學中的不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同時,議課環節讓我們有機會深入探討教學理念和實踐,促進教學經驗的共享與交流。這不僅有助于構建理想課堂,更能激發我們的教學創新熱情,為鄉村教育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 ? 我的困惑在于:陳大偉教授覺得案例研究是觀課議課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課堂研究中胡老師在第二節課就講到了觀察量表。觀課議課的重點到底是講故事形式的案例研究還是量表?如果只是為了量表而量表,是否過于形式化?
? ? ? 看來還得把陳大偉教授關于觀課議課書籍認真研讀,弄懂弄透如何在實際中運用好觀課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