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邊召鵬?
版權聲明:歡迎轉載,無需授權,保留作者與出處即可。
在職場,你是作為“商品”,與“不是”人的“企業法人”進行交換:你付出的是工作時間換來的是工資。
付出勞動換取勞動報酬。
我們在職場都想做的更好,一般人理解“做得少,得到的多”就是一份好工作,果真如此嗎?
估計抱著“少干多得”念頭的人永遠也不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所謂“一份付出一分收獲”,世界上哪里有“不勞而獲”這樣的事情?
當然,世界上也有“少干多得”這樣的工作。比如私營企業家的公子或者某高官的兒子等等,他們的確“少干多得”或者“不干多得”,這是因為他們的身份。這是一種“不公平”的現象,作為“凡人”的你,最好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一句話,想在職場上走的更遠一點,你得“擼起柚子干”。
關鍵是怎么干。如同《小徑分叉的花園》一樣,你可以選擇智慧,也可以選擇力量,職場智慧與職場力量,你該如何選擇?
職場智慧,職場生存的藝術;職場力量,職場發展的動力。
職場智慧,可以讓你不敗;職場力量,能夠讓你騰空而出。
我們說一個人很會“察言觀色”“處理同事關系”“怕馬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風使舵”的時候,說的都是職場智慧。對于盛產《孫子兵法》《三國演義》《厚黑學》等謀略的天朝,職場智慧絕對無與倫比。“老油條”就是對將職場智慧修煉到一定程度人的封號。
很多職場小說講的都是“職場智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杜拉拉升職記》充斥的也是滿滿的職場智慧。
那么,什么是職場力量?職場力量就是直接追求商業的終極目的-----讓市場說話,只為獲得市場的認可。華為,典型的追求職場力量的企業。
你該追求職場智慧還是職場力量?
這要看你所在企業的環境。
如果你的企業推崇的是職場智慧,那么你也只能打起精神逢場作戲-----但是這樣的企業終究難以獲得持續的發展,“窩里斗”現象會原來越厲害;
如果你所在的企業推崇的是職場力量,“賽馬不相馬”,那么你就要培育你的職場戰斗力,同時也恭喜你有這么好一個東家。
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抱著職場智慧的企業必將越來越少----就是政府官員也不能憑借官場經驗無所作為了,很多政府官員都與招商引資的指標掛鉤-----這需要官場力量才能解決,憑借官場智慧“溜須拍馬”“請客送禮”絕對無法解決招商引資。
因此,建議職場中人,對傳統的職場智慧略知一二即可,還是修煉自己的職場力量吧,只要你有能力,“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好企業任你選擇。
借用現在最流行的“左先生右先生”,職場智慧其實僅僅能確保你留在企業,是“LEFT”“左先生”;而職場力量則能讓你龍翔九天,是“RIGHT”“右先生”。
越是崇拜陰謀詭計就越有機會成為心理陰暗之人,越是崇拜力量就越有機會充滿陽剛之氣。
所以,丟掉手中的《厚黑學》,拿起《未來簡史》對自己這個智人進行升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