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我發現我媽臉色不太對,動不動就跟我發脾氣。還很生氣地說,我不想給你帶孩子了,我要回老家過我的老日子去,我不想住在這里,空氣不好,可以聊天的人都沒有幾個,為什么我這輩子都這么辛苦,好不容易拉扯你們五兄妹大,還要幫你帶孩子,說著說著我媽眼眶就紅了。
我知道我媽是累的,而且她想我爸爸了,心情不好想發泄一下,但真要我辭職回家帶孩子,她又是不肯的,畢竟我們房子車子什么都還沒有。但比起這些,我更不愿意我的孩子離開我身邊,成為留守兒童。
這樣的母親在中國都不在少數,他們一輩子都在給自己的孩子和孫兒們貢獻,我們很虧欠,但沒法拒絕,每個人都要為了美好生活而竭盡全力。
像我這樣沒房沒車孩子還小的90后還蠻多的,他們渴望成功渴望擁有穩定的生活,所以他們的孩子要么成為留守兒童,要么是自己暫時做一位全職媽媽,可成為全職媽媽后,生活就變得越來越拮據。所以,對某些人來說,要么是犧牲孩子,要么是犧牲自己的夢想。
我有一個朋友,剛在東莞借錢買了一個小三房的二手房,六十多萬。而她也在一胎會走路沒多久就開始懷二胎,她說趁家婆還能給自己帶、脾氣還沒有變得更差,趕緊生,完成任務。
也許有人會去詬病我這個朋友生二胎的初衷,但我能理解她。她對家婆是很好的那種媳婦,和顏悅色、噓寒問暖都會有。但現實是,她們家的經濟狀況不足以讓她在家當家庭主婦。家公家婆一輩子務農,沒有積蓄跟退休金,以后養老要依靠唯一的兒子,在兒子買房子這件事也是沒有辦法幫忙。對她來說,買一套房子,是傾盡全家人的力量,不能說什么“作為爺爺奶奶是沒有義務給兒子兒媳婦帶孩子的”這種高大上的話,在農村人眼里,這是有違倫理道德的。
每個人都要為了家庭未來的美好生活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事。
沒有結婚前,每天都覺得安全感爆棚,工作不爽立馬辭職。有了孩子以后都不敢,整天提心吊膽,害怕失業,但更害怕孩子不在身邊,畢竟留守兒童的問題那么多,真發生了,一次都輸不起。
我們渴望擁有自己的事業,也希望能自己養育孩子、教育孩子,雖然每天在職場上搏殺已經筋疲力盡,但看起育兒知識來,竟然如此孜孜不倦,如果孩子有什么不舒服,而自己沒有搞明白狀況,就會有巨大的不安全感。沒錯,社會發展越來越完善,各種醫療教育水平在提高,為什么我們還如此沒有安全感,頻發的虐童事件,不斷在挑戰我們的承受極限,讓我們這些為人父母的恨不得能像孫悟空那樣有分身術,一個用來實現夢想,一個用來保護孩子,一個去懲罰那些傷害自己家人的壞人。我們在生活遇到巨大的困難都不曾絕望,怨恨生活,可當我們的孩子受到虐待,卻氣憤到懷疑人生、懷疑這個“文明”的社會。
社會在進步,安全感在降低,這是一種一生都在調和的矛盾,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好,才有那么一點點底氣去面對一切,希望社會少一些負能量的事情發生,多一些友善與尊重,大家都能平安健康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