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世界萬物抱著敬畏之心,實際只是膽小罷了。”——落塵
1
上星期的某個黃昏,我和大學好友,還有她婆婆一行三人在大院里散步。超過一個人的散步,不過是圍著柏油道路一圈又一圈地走,順帶拉些家常里短。當經過一棟樓下茂密的灌木花叢時,突如其來的老鼠的嘶嘶咬叫聲,像垃圾一樣被扔到了漸入朦朧安靜的夜色里,發(fā)臭的酸腐嘔心味逐漸彌漫開來,幾乎是出于條件反射,我發(fā)出了厭惡的“咦”聲,身體則跳躍式地彈出了老遠,肩膀不自覺地緊縮起來。事后,好友婆婆有點嗔怪道:
“小白呀,我跟你港喲,以后你要是懷孕了,可切忌不能這么大驚小怪,會動了胎氣的,我們村之前就有個例子呢!怕咩撒,老鼠還怕你打它呢.......”
之所以想到以后動胎氣這回事,是因為她媳婦,也就是我大學好友,此時正懷著5個月的身孕,而當時她就挺著個大肚子在我的左手邊,不到50厘米的距離。領會到老人家的話里話外后,我站在那里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2
在我的記憶里,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因為看到老鼠會渾身起雞皮疙瘩、不寒而栗,而導致一些顯示內心恐懼的過激行為,這與來自他人的恫嚇、做錯事情怕被責罵而害怕都不一樣,這是發(fā)自肺腑的恐懼,這種恐懼在我童年記事起就已經開始了,直到現在,身體里依然保留著這樣的恐懼,任我自己也是解釋不了這種緣由。
與此同樣的,還有對狗的恐懼,尤其是特大只,面像兇猛還活蹦亂跳生機勃勃朝你狂叫的那種,每次遛狗的主人跟我解釋這是它表達喜愛你的方式,而對我而言,除了恐懼裝不進任何其他的情感,狗吠聲總會很輕易地將我?guī)У胶芏嗪芏嗄昵暗囊粋€夜晚。
那是一個漆黑的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當時我正在上初三,寄住在離學校走路只有二十分鐘左右的二娘家里,已經記不起是什么原因,那天晚自習下課后回來的比較晚,路上一同的小伙伴都已經走了,連個路人的蹤影都看不見,由于在鎮(zhèn)上,那年頭是不興路燈的,也不似現在這么繁華,一到深夜總會顯得特別安靜冷清,混著各種不知名的蟲鳴鳥叫聲,走在那樣的夜里我一路都得提著膽兒,就在差不多還有8分鐘路程要到二娘家了,突然急促喧鬧的狗吠聲打破了此時鎮(zhèn)上寧靜的夜,我循聲望去,就是路邊那家人的狗,此時它似乎也看到了我,我一走,它就汪汪叫;我停下來,他就站在那不動;我試圖多挪2步,它變朝我靠近2步,興許是發(fā)現站在它眼前的這人更怕它,狂吠的聲貝也提高了不少,離我越來越近,好家伙,竟然是一條大狼狗!
舉目四望,無一行人,主人家也遲遲未見人出來阻止。就這樣僵直了大概5分鐘,實在熬不住了,當年還是個能跑的飛起來的小姑娘,仗著這點微弱的生存本能,便閉著眼開始撒腿跑,沒想到狗也跟著追上來,就算是今天,我也清清楚楚記得當時的情形,14歲的我淚流滿面拼了命的在前面奔跑,只為能活過那個時刻,能見到明天升起的太陽。如果給一個特寫鏡頭,一定是因為恐懼,瞳孔都放大了好幾倍。后面一條大兇狗如同就快要找到獵物的將軍,吹起了豪吠聲。眼看就要觸碰到了我的褲腳,我閉著眼睛心里感到無比絕望,如果你問我:一個人在面臨外在危險絕境的時候,比如地震,泥石流,臺風,車禍,煤氣中毒;最后那一秒他在想什么?以我僅有的經歷告訴你,如果你還想活下去的話,此時的你恐懼代替了全部,你的大腦幾乎停止了思考,哪怕是挪動一步的指令都發(fā)布不了。
3
幸好在大狼狗準備一口咬下去的時候,興許是聽到我那殺豬般的哭喊聲,它家主人終于出來制止了,那一刻,我覺得那是世上無比動容溫暖的一句吆喝聲。雖然傷里逃生了,卻從此落下了怕狗的毛病。比起怕老鼠,這個倒多了一份可以理解的緣由。
同樣無緣由的是,還有對他人死抑或離去的恐懼,尤其是自己在乎的人。我的親人相比起來不算多,朋友也不算多,第一次見到葬禮的場面,是因為舅舅逝去,從樓梯上摔了下來。那時我才10歲,在一個大雪紛飛的白日,我正在姑姑家里烤火,一個人推門而入告訴我說:你舅舅死了,讓你過去。當時我驚愕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回過神來匆忙拿件衣服換上套靴就往外趕,深深淺淺的腳印就像我此時七上八下的心情,好好的一個人怎么說沒就沒了?上星期去外婆家還看到舅舅從單位帶糖果回來給我們吃,想著想著我就無法抑制的難過起來,像心被掏空了,抽搐似的難過。
諸如此樣的心情,在舅舅的兒子,也就是我表弟,不知是因為太善良或者太超脫,被人揍打卻依然不還手,最后帶著傷消失在我們面前,尋找他的路上這種似曾相識的心情又出現了。
曾經很傻地愛過一個人,覺得只要待在他身邊怎樣都可以,想盡各種辦法想要挽留卻還是徒勞。現在想來,年輕的時候能有多懂愛,大概是受不了一個曾經出現在自己生命里,這么親近的人,突然有一天消失在你生命里,雖然是分手,卻如同死去一般了,你們不會再有任何聯(lián)系。
這些都是我成長中一些本能的發(fā)自肺腑的恐懼,而至今日,我依然無法完全克服它們,就這么讓它們跟著身體一起成長,跟著歲月一起經歷。我想,每個人身體里都或多或少潛伏著一些讓人無法理解而發(fā)自肺腑的恐懼伴隨著成長:怕蛇,怕貓,怕圓形的東西,怕打雷的夜,怕見乞討的人,怕社交等等,隨著年歲增長,有的已經克服,有的卻依然保留著,而這些無法克服的,于他人而言,已然成了我們區(qū)別于他人個性的一種標志。于自己而言,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最真實的一部分。
“隨著成長,我們對于世界的恐懼有增無減,仍是一樣的害怕鼠類,仍是一樣的恐懼貓狗,仍是一樣的害怕去面對死亡。但害怕成為一種心理,對于世界無形力量的敬畏油然而生。處于力量鏈末端的我小心翼翼地面對生活,小心翼翼的接人待物,當然越發(fā)的懼怕各種黑暗的鼠類與象征永別的死亡。因為害怕,所以更加珍惜,珍惜可以不需要被迫面對的生命。”——落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