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共享教室計劃孕育已久,長期來一直待產,但是遲遲沒有出生。和同伴開玩笑說,“共享教室”超預產期太久了,可能會生出一個四方神仙護佑,腳踩風火輪,手拿乾坤綾的神童哪吒。
? ? ? 臨到了要出“生產”文案,背著電腦三次進山閉關,終究還是在要“生產”的那一刻發現電腦居然不見了。正翻箱倒柜呼喚電腦時,突然一瞬間安靜下來,我問自己,沒有電腦,“共享教室”還要問世嗎?
當然要。
沒有電腦,公眾號發起招募教師文案如何發布?
? ? ? 突然想起還曾有一個簡書號,一度大愛簡書的高品質文案氛圍。找到簡書,才發現,原來就在不久的去年,自己已經寫了一些教育的感悟和故事,一篇篇讀來,當年自己的小心,誠懇,認真,還是那樣的寶貴,與去年相比,經歷了更多的一些事情,多了些確信,步伐也明顯篤定,堅毅,嚯嚯帶風。
? ? ? 看著當年的小心翼翼,內心的力量又忽然生長,沒有電腦,“共享教室計劃”依舊會順利發展,就像當初成立自然學校那樣,沒有場地,自然學校也在,沒有老師自然學校也在,甚至沒有學生,也攔不住自然學校的發展。
? ? ? 什么是“共享教室”?
? ? ? 共享教室有四大主題:
? ? ? 1.學生背后的家長。
? ? ? 2.老師——教育者。
? ? ? 3.教育內容。
? ? ? 4.教育的硬環境——“教室”
? ? 這四大主題中,前三個主題是共享教室的軟環境,最后一個則是硬環境,對于孩子們的成長來說,軟環境和硬環境同等重要,弱一不可。
? ? ? 先來看第一大主題:學生家長。
? ? ? 在自然學校和慢翻譯官課程當中,常常看到一些家長,自身對孩子成長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觀察,與她們(很遺憾,通常是媽媽)談論孩子和教育,常常會發現她們本身具備非常寶貴的教育者品質,完全可以勝任“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職位,但是她們卻常常在家庭中毫無發言權,因家人的一個白眼,或者旁觀吃瓜群眾的幾句話而亂了陣腳,陷入自我懷疑,孤單無依的境地。
? ? ? “共享教室計劃”中“金牌父母”
? ? ?
五年前第一次聽到“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座村莊”。當時三個娃,每天被接娃送娃,吃喝拉撒,屎屁尿搞得痛不欲生的我,聽到這句話,幾乎要感動到上了天。后來這些年,我一路走,一路在思考,我們如何來構建這個“村莊”呢?這個村莊包含了什么呢?
? ? ? 這個村莊,先是要包含了符合兒童成長和教師成長的教育內容,比如:學什么?如何學?為什么這么學?
? ? ? 接著是教育者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