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曾在三明治“故事姜餅人,想/準備/已經離開體制內的年輕人”這個非虛構寫作項目中做了幾期關于離開體制的年輕人的專訪。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年輕人嘴上說著要離開,可真正付諸行動的并不多。
年輕人尚且如此,中年人又怎樣呢?
前幾天那篇引爆朋友圈的《人到中年,職場半坡》,60萬人對中年危機表達了焦慮和困惑。有讀者留言:我現在想退出體制,可是又遲疑了,這么大年紀了,我還有競爭力嗎?我要渾渾噩噩的混到體制退休嗎?
體制內是深井,體制外是江湖,體制內的你,還跳得出去嗎?
最近,我們請來多位已經離開體制的校友做了幾次線上分享會。他們當中有的在高校任教,有的自己創業,有的是獨立作家。每個人身上都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或許能給迷茫的我們撥云見霧的啟發。
阿龍是一個作家,目前已獨立出版7本書籍。特立獨行的他給了大家帶來全新的思路,巨大轉變的背后是執著和堅持。他生命軌道的改變或許來自那一個個看似不經意的瞬間:
讀研一時,正好金山公司的求伯君到學校來演講,我跑到后臺讓他幫我安排了個實習的機會。那次實習給我很大的觸動,我發現體制內外思想差別太大了,于是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必須三年內離開。(這是個特殊的體制內)
畢業分配雖然去了個當時或者現在看來都是個很不錯的單位,但是離開的想法無時不刻不在敲打著我。離開后我去過軟件公司,嘗試過給專欄寫稿,后來做過報社記者,最后慢慢走上獨立作者之路。他坦言:
我就是對社會好奇,弄不懂的問題就想去弄懂,弄懂了就想寫下來。
一個工科男華麗轉身成為一個專門寫經濟和歷史類書籍的作家,其間他的經歷輾轉起伏,讓我們看到,每個人是一條河流,終歸流向屬于自己的大海。
歐陽開辦了一所民辦幼兒園。她的言語就像她本人一樣踏實:
我當年讀大學時就是個學渣,混了個本科畢業證,工作以后感覺自己也不適應工作,分析自己一沒有技術能力,二不會吹拍,三是性格耿直到讓人難受,于是就想干點自己能干的事。
我有個優勢就是一直和身邊人的關系都很好,看人沒有標簽,啥人我都一樣打交道,我的耿直和不懂技術完全不妨礙我做大家的朋友。正好那段時間遇到孩子幼兒園出現問題,家長們都推我去維權。事情結束后,朋友開始攛掇我去辦幼兒園。于是一個在體制內啥也不懂的,甚至連家務都不咋做的嬌媽媽,看完去不具備創業的條件的我開始了創業。當然自己也走了很多彎路,誰也沒有那么英明神武,掉坑了爬起來才是成長。
當有人問及什么是創業中最難的?歐陽回答:
只要心態平和,沒有過不去的坎,啥也不難!
歐陽就是我們身邊那個看上去很柔弱很普通的媽媽,身體里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雖然自嘲為學渣,但是敢想敢做、吃苦耐勞、善于與人溝通,這些閃光點成就了今天的她。
阿華是個國內某行業排名前三的公司老總,他的真知灼見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
如果從我們過去的20年來看的話,找工作其實不如說是找一個好的行業,然后,在里面扎扎實實的做下去,就自然而然了。我覺得,其實我們從體制出來之后,找工作還是要看自己的主要的心理的預期。而且在等待的時候,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另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分析清楚自己的資源在哪。如果想路走得順一點,都應該是站在原來的起點繼續往前走才恰當!
我們不能又享受著體制的安穩,又想著拿得到和體制外成功人士一樣的薪水,這不公平!從公平的角度來講,穩定的投資收益一定是較低的。我們要定位清楚,如果想安穩的過日子,那么留在體制內,一動不如一靜,靜觀其變,相信體制要想穩定必然不會長線虧待體制內的人。同時也要安慰自己,既然追求穩定生活,那么就不要去比較。如果對自己的目前狀態非常不滿意,那么就趕快理清自己的優勢和資源所在,能否有效合理地利用上,以及如何使用,然后有針對性地去尋找相應的公司或者合作伙伴。
他還分享了身為管理者的箴言:
對于公司來講,如果一個人偷懶不做事,其實公司的損失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對于這個偷懶的人來講,他的損失就是百分之一百。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經歷,給予我們的的不一樣的視角。格局的開闊是阿華留給我的深刻印象。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歌詞源于生活,生活卻遠比歌詞更艱難。
就像另一個嘉賓所述:找工作有些地方和找配偶一樣,你如果奔著完美去,多半要單身了。而且如果對方真的完美,你能否夠得上要求呢?喜歡對方優點,能容忍對方缺點,這就能很好的在一起。體制內外兩條路都可以走,另一條并不比你選的更容易。所以選了就是對的。繼續認真地走下去才是我們人生的歸宿。
不夸張地說,在面臨選擇、面對機會時,每個人都當過盲目冒險的傻瓜。我們是否能夠解釋每次選擇或冒險的依據。
多數人的依據不外乎:
“我聽別人都這么說”
“我看媒體也這么報道”
“我得到某個小道消息”……
如果你詢問細節,他多半無法回答。但是有獨立判斷能力的人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出清晰的依據,以及自己的理由。這些依據和理由并非一定正確,但他們一定足夠清晰,并且在實踐中不斷修正著。
嘉賓的所言所行只是給我們一個更加清晰的思路和實踐的方法,只有有針對性地做出自己的判斷才不會像“傻瓜”一樣去冒險,去盲目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