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 | 中華節(jié)氣如此之美。

建議閱讀6分鐘。

《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

書籍: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

作者:蒙曼

字數(shù):20萬字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標簽:詩詞 唐詩 二十四節(jié)氣 蒙曼

最佳閱讀年齡:12-22歲

閱讀人群:文學愛好者、青少年


導讀:

0.書籍印象

1.書籍介紹

2.書籍目錄

3.書籍剖析

4.再來點言


正文



0.

喜愛詩詞之人,多對中華文化頗有研究。二十四節(jié)氣乃中華民族的智慧成果,而古人是察覺節(jié)氣最敏感的人群,更何況于那些南來北往的詩人們。

書中精選32篇四時唐詩,有些是課本里已讀過的,先前或許覺得沒有那么迷人,但在蒙曼的解讀下, 一詞一句變得生動又含蘊豐富,極富畫面感令人驚覺,誦讀唐詩只覺韻律美,但品鑒唐詩,能獲得更多美感與情感的體會。

書中蒙曼從詩人角度,解析其身世性格到創(chuàng)作背景,發(fā)掘詩中一字一詞一句之美,真正做到把詩的真情實感傳達到讀者心中。而我就是被打動的其中一人。

蒙曼

本書還是蒙曼老師講解唐詩的首部作品,相當值得一閱!閱畢還有意猶未盡的閱讀快感,期待出版更多精彩作品。



1.

作者:蒙曼介紹——

著名歷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蒙曼老師2007年1月登壇時,才三十二歲,是這一時期走上《百家講壇》的最年輕的主講人。她以獨到的女性選材,讓武則天、太平公主、楊貴妃等一系列女性進入了中國觀眾的視野,獲得極大成功。

專攻隋唐史,在大學授課,在《百家講壇》出名,解讀唐詩同樣獲得成功。她解讀唐詩的特點非常鮮明:一是通俗易懂,二是準確到位。這兩點看似容易,其實非常不易。

蒙曼在《百家講壇》

本書自序——

我們的詩里,并沒有把二十四節(jié)氣寫全,也沒有把所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吟到。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最核心的藍本,就是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這三百多首詩,是從五萬余首唐詩中精挑細選而來,代表著唐詩的風骨、風雅與風流。我確信,所有的節(jié)氣、節(jié)日都有詩,但不是所有的節(jié)氣詩、節(jié)日詩都是好詩。我愿意把古人苦吟的精華拿來和大家分享,讓大家和我一起,細細領略那穿越千年而來的風花雪月,和那歷經(jīng)千年而不朽的繡口錦心。

春天的一絲和風到了,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夏天的一縷荷香來了,那是“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冬天的一片雪花飄了,那是“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順時而動,就是天人合一。

二十四節(jié)氣,圖源網(wǎng)絡



2.

目錄如下——

春:

(立春)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元宵節(jié))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情人節(jié))李白《長干行》

(雨水、驚蟄)杜甫《春夜喜雨》

(春分)杜秋娘《金縷衣》

(清明)韓翃《寒食》

(谷雨)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夏 :

(立夏)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母親節(jié))孟郊《游子吟》

(端午節(jié))李白《江上吟》

(小滿)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夏至)高駢《山亭夏日》

(小暑、大暑)元結《石魚湖上醉歌》

(建軍節(jié))王昌齡《出塞》


秋 :

(立秋)王維《山居秋暝》

(七夕)杜牧《七夕》

(白露)杜甫《月夜憶舍弟》

(教師節(jié))唐玄宗《經(jīng)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寒露)杜甫《秋興·玉露凋傷楓樹林》

(重陽)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冬 :

(立冬)盧綸《塞下曲》

(小雪)祖詠《終南望余雪》

(大雪)李白《北風行》

(冬至)白居易《問劉十九》

(小寒)楊炯《從軍行》

(大寒)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春節(jié))王灣《次北固山下》


四時之歌 :

李白《子夜吳歌·春歌》

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子夜吳歌·冬歌》



3.

分享部分打動我的講解,受其觸動而思考。(以下內(nèi)容主要摘自原文,稍加以編輯)


? 其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立春)


看慣的風景不是風景,

人往往更容易在陌生跟熟悉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美。


宦游人就是因為做官而跑到外地的人。古代人活動范圍小,一般老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家鄉(xiāng)。只有做官的人、趕考的人,或者經(jīng)商的人才會有機會到外地去,感受不一樣的風光。

作者杜審言就是這么一個到外地做官的人。一個河南人跑到晉陵(今江蘇常州)做官。原來在老家的時候,日子一天天過下去,四季變換當然也會感覺到,但是因為太熟悉,不會特別敏感??墒堑搅私希搅四吧牡胤?,心一下子就敏感起來了,特別容易感受到新季節(jié)、新風景。

身在異鄉(xiāng)的人,或許對這篇更能感同身受。尤其是,剛來到一個陌生城市,當一個人孤零零的時候,遇上了秋天滿地的落葉,此刻更期待溫暖的到訪。


? 其二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元宵)


背景:

到唐朝已經(jīng)盛極一時的元宵節(jié),有兩大好處。第一是點花燈,第二是不宵禁。古代沒有路燈,晚上照明靠月亮。只有上元節(jié)前后,從官府到商家再到私人,家家舉火,戶戶點燈,一下子把夜空照亮,這是平常看不到的景象。

另外,中國古代一直實行宵禁政策。一到晚上就有金吾衛(wèi)監(jiān)督執(zhí)行,誰要是不回家就抓起來。只有上元節(jié)會解除宵禁,這樣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家家戶戶,老少男女,在上元節(jié)的晚上都涌上街頭。

所以,上元節(jié)又是中國的狂歡節(jié)。


解讀: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i>

從宏觀到微觀。風流倜儻的美少年們騎馬游街,把地上的塵土都卷起來了。如果沒有燈,這種浮塵是看不到的,但在節(jié)日燈光的映照下,可以看見一團團的塵土隨著馬在跑;

而正月十五,明月把月光灑在每個人身上。從騎馬人的角度來看,就是地上的浮塵隨著人在走,天上的月亮也隨著人在走。一個明、一個暗,一個是細小的微塵,一個是又大又圓的月亮;一個去,一個來,對照也特別好。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i>

金吾衛(wèi),是唐朝的府兵十二衛(wèi)之一。正月十五這一天,連金吾衛(wèi)都放松下來,讓老百姓盡情享受節(jié)日狂歡了。可是玉漏這惱人的計時器,為什么還在一滴滴滴下水來,仿佛催促人們快點回家呢?玉漏啊,你能不能別再催了呢?

這一句結束得真好,人生的感慨出來了。上元之夜太美好了,誰不希望永遠停留在這美好的一刻呀!可是時間就是那么無情,所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無論你愿意與否,它都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一分一秒地溜走,也一分一秒地催促著你,從今天的節(jié)日,進入明天的日常;從今天的狂歡,進入明天的平淡。

乃至,從此刻的青春,最終步入白發(fā)蒼蒼的晚年。這就是人生的不得已,但是,也正因如此,更彰顯上元之夜的迷人。從盡情歡樂到微微的惆悵,這正是節(jié)日帶給我們的普遍感受吧,蘇味道把它表達得如此動人,如此微妙,所以歷代都覺得,這是描寫元宵節(jié)最好的詩篇。


? 其三

“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李白《長干行》(情人節(jié))

這首詩是最具中國風的愛情詩。它描述的不是一份激情,而是一份長情。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我會出門去接你,一直接到長風沙。長風沙在哪里?在今天安徽的安慶市,距離長干有七百多里,一接接出七百多里。這是何等熾烈的情感??!

這就是我衷心喜歡的中國式情感。古代中國人當然也是談戀愛的,但是最深厚的情感,也許還不在戀愛的時候,而是在相濡以沫的過程中。在“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思念里,在“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期待中,在“直至長風沙”的歡迎中。這就是長情。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

小新娘最傷心的是什么?其實不是自己年華老去,而是我的青春這么美,你居然沒能看到。處處從別人的角度考慮,這才是深情。

李白筆下的愛情,寫的雖然是商家兒女的煙火人生,但是,卻一絲煙火氣也沒有,一片天真爛漫,一派流水落花。因為他自己就是商人的兒子,他家從中亞一路經(jīng)商,到四川落腳。他父親叫李客,其實這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個稱呼,就是姓李的客商。


? 其四

這是一首武將所寫的夏至之詩。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p>

——高《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

《紅樓夢》寫夏日:“赤日當空,樹陰合地,滿耳蟬聲,靜無人語?!边@一大段情景,不正是“綠樹陰濃夏日長”嗎?所以這句話貌似平淡,但是觀察生活真細致,感受力真強,一下子就把夏天的熱、夏天的長都寫活了。


“樓臺倒影入池塘”

夏天最熱的時候,一絲風也沒有,樹、人、水都是靜的。詩題不是《山亭夏日》嗎?因為靜水無波,所以樓臺的倒影映在水里,就好像樓臺就在水里一樣。這個“入”用得好,不是“樓臺倒影映池塘”,而是“樓臺倒影入池塘”,讓人覺得,水里的樓臺和地上的樓臺,不知何者為幻、何者為真了。夏日天長,靜水無波,靜有靜的美。可是,光有靜態(tài)還是太單調(diào)了,缺乏變化。怎么辦呢?


“水晶簾動微風起”

就在這一片安寧寂靜之中,變化出現(xiàn)了,一絲微風吹起了。但詩人是怎么知道的呢?他看到“水晶簾動”了。什么是水晶簾?是不是指山亭上懸掛的珠簾呢?這樣理解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詩人剛才不是站在水邊,看“樓臺倒影入池塘”嗎?所以這水晶簾,更像是指晶瑩透明的水面。

本來池水還是一動不動的,所以倒映在水中的樓臺才能那么逼真??墒乾F(xiàn)在,忽然之間,水面出現(xiàn)了粼粼波光,仿佛水晶簾動起來了,水里的樓臺也隨之動了起來,這個時候,詩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起風了呀。這不就是“水晶簾動微風起”嗎?夏日正午的微風,本來難以察覺,可是,詩人借助水波的變化察覺到了,這是通過視覺來寫風,多微妙呀。


“滿架薔薇一院香”

第三句看見風了,那第四句呢?第四句詩人又聞見風了。怎么聞見的?山亭的邊上,種了滿架的薔薇花。薔薇跟荷花一樣,都是夏天的標志性花朵,無風的時候,薔薇的花香似乎都被鎖住了??墒悄?,這一陣風來,雖然人還沒有感覺到,但是,薔薇的花香已經(jīng)被吹過來了,一下子,整個小院都滿是沁人心脾的花香。這是多么美妙的場景啊。滿架薔薇一院香,這不正是聞到的風嗎?先用視覺來表現(xiàn)風,再用嗅覺來表現(xiàn)風,把一絲不易察覺的微風表現(xiàn)得如此細膩,又如此動人。誰能料到,這是出自一個整日戎馬倥傯的將軍之手呢!

靜中有動,一陣風來,水晶簾動,滿院花香。就算放在文人詩中,也絕不遜色了。


? 其五

最后單獨提到的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四時之歌,也極富韻味 :分別是 《子夜吳歌·春歌》《子夜吳歌·夏歌》《子夜吳歌·秋歌》《子夜吳歌·冬歌》。

《子夜吳歌》最早叫《子夜歌》,相傳是晉朝一位名叫子夜的女郎所創(chuàng)之調(diào),聲調(diào)比較哀愁。后來又發(fā)展成了一種五言四句的小詩,專門吟詠男女愛情。這些小詩被收進六朝樂府之中,因為屬于吳音,所以稱為《子夜吳歌》。


《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i>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i>

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更加溫柔敦厚的感情,胡虜是要平定的,那是國家的大義;良人也是要回家的,那是個人的私情。這長安的思婦,既顧大局,又重情義,所以才會在這秋風涼、秋月明的秋夜之中,發(fā)出這樣的喟嘆!

這兩句詩把詩的境界一下子升華了。像《春歌》里的羅敷,一定要到“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才能顯出她的高潔;《夏歌》里的西施,一定要有“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才能顯出她的義烈;同樣,《秋歌》里的長安思婦,也一定要到“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才能彰顯出她的家國深情。


《子夜吳歌·冬歌》

“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i>

這兩句詩,充滿了戲劇性。戲劇性在哪兒呢?明天早晨驛使就要出發(fā)了,今天夜里趕緊給出征在外的丈夫趕制寒衣,令妻子措手不及,生怕丈夫不夠暖,所以一定要絮一層棉,再絮一層棉,就是天寶宮女的“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棉”,“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此時的思婦,其實也在自己的戰(zhàn)場上,對她來說,“明朝驛使發(fā)”就是命令,她那“一夜絮征袍”的緊張與急切,一點也不亞于在真正的戰(zhàn)場上厲兵秣馬、枕戈待旦的丈夫。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我把這千針萬線做好的衣服托付給你,讓你帶給我遠方的丈夫,請問,你要幾天才能把它帶到臨洮?這真急,和開頭一樣急。開頭急在哪里?在“明朝驛使發(fā)”。一上來,就是急如星火。那是誰急?驛使急呀,公務在身,不得耽擱,有什么東西要帶,明天一早必須給我。想來,面對這樣突如其來,不給人喘息之機的驛使,做妻子的,一定也抱怨過吧。怎么這么急,怎么不多給我?guī)滋鞎r間準備??墒堑搅私Y尾,“幾日到臨洮”,還是急。這一次是誰急?是思婦。現(xiàn)在不是驛使在催她,而是她在迫不及待地催驛使了。臨洮這樣遙遠,你要幾天才能到呀?從被人催到催別人,這不是劇情反轉嗎?為什么會反轉?因為牽掛。

開頭埋怨驛使著急出發(fā),不讓她準備更多的東西是因為牽掛,此刻怕驛使走得不夠快,不能及時把寒衣交給丈夫還是因為牽掛。


4.

這本書打動我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在蒙曼老師的解讀下,再次認識到了唐詩之美,中華節(jié)氣之美。她也并非只講解她所精選的詩,還以融會貫通,引申不同詩句作類比,娓娓道來這首詩句是如何打動了她,然后再來打動我們。

在這本書中學到二十四節(jié)氣的知識,又獲取了豐富的詩句累積。而這些詩又是這樣美,讓人沉浸其中,恍若穿越到詩人所在的時空,同他們一起賞樂猜燈謎,一同知夏聽蟬鳴……

語言沒有晦澀難懂,只有回味無窮的講述,值得您的一閱。


LOVE LIFE!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1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8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5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47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4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51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89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718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6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9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2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55評論 2 371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