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被告知,再過幾天,一個大我兩歲的小姐姐就要結婚了。
我媽跟我說這事的時候,我還很傻缺地問了句:“她什么時候有男朋友的啊?”
這句不合時宜的話瞬間讓我在“結婚”這個話題中嚴重脫軌,其實想想也不奇怪了,像我這樣的人,可能已經習慣把自己的心性一直鎖在真空里任其幼稚地發(fā)展,還未有足夠的成熟能接納的了“結婚”這么沉的字眼。
你知道嗎?那種別人把“結婚”投到你身上“打轉”的目光太不婉轉了,不舒服也很不適應。
身邊的很多小姐姐前赴后繼結婚了或者有的已經做了媽媽,每次看著她們抱著自己的小朋友,莫名會恍惚。就是你看慣了她少女的青澀模樣,可是怎么也不太習慣看她做媽媽時的一臉“慈愛相”。
以往片段的記憶會亂入,可你最終還是會坦陳地對自己說,要接受。
?
我其實從來沒有刻意去逃避成為一個按照所謂正常步伐走的人,也一直能接受結婚生子和生老病死一樣是很人之常情的事情。
只是我走著走著會覺得哪里不對,哪里缺少什么,哪里遺落了什么,到我身上會覺得太快了點,因為事情來得太猝不及防,所以時常會遲疑。
其實像單身啊、談戀愛啊、結婚啊等等類似的事情,我從不會去抗拒其中任何一種事情的發(fā)生,只是我奢侈地想讓它們都發(fā)生地自然一點。
單身的點到了,自然而然會談一場戀愛,戀愛的點到了,覺得兩個人可以相處很久,自然就會想結個婚。沒有過多去考慮「我想要的」除此之外的東西,這該是再純粹、再自然不過的愛情了。
戀愛時可能會是“愛情最輕”的時候,而選擇結婚,它就會像浸水的海綿一樣,吸水到最重,因為此時的你就不得不把金錢、生活擺在明面上來講究,將緊握的手頭向生活敞開到最大。
?
“你有想過你會在幾歲結婚?”
我媽前不久問了我這個問題,我脫口而出四個字是:“沒有想過”。
想過我會談一場很久很久的戀愛,倒真沒仔細琢磨過結婚這件大事。
我媽說她是二十四歲的時候結的婚,二十五歲生下了我,如果我也是二十四歲結婚,那么我還有三年的快活時間可以蹦噠。但那是不可能的,在我人生規(guī)劃的版塊上,結婚至少是排在二十五歲以后的行程上。
小時候玩過家家特別喜歡扮演“新娘子”的角色,覺得新娘子最美了,后來長大了,發(fā)現(xiàn)可以當真的新娘子的時候,反而有點畏畏縮縮了。老覺得我還年輕,就算長大了也是屬于心智不成熟的那種人,沒有底氣去承擔一些東西。
少不更事可以被原諒想當新娘子是出自美這種膚淺的理由,可長大后就看到有些東西蓋過美這個層面了。
?
我見過一些對愛情至上的人,手頭空空的也還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物質生活很貧瘠但是現(xiàn)在的生活也經營得有聲有色,是很模范的“貧賤夫妻”了。
那個女生是我同學的一個姐姐,他們經過了六年的愛情長跑義無反顧地走到了一起,其實他們雙方的家庭都是蠻拮據(jù)的那種,結婚流程也是很簡單。同學每次說起她的姐姐總說:“看她姐姐和姐夫打拼很苦很苦,但很羨慕。”
會羨慕的,可講真的,我們有時候堅持不來這種愛情。剝去甜蜜的表層,內里的苦澀會一點點蔓延在你的生活里,淹沒你僅存的一點點甜。
除卻一些人有裸婚的果敢,很多人對待結婚其實還是慎之又慎的。
不是說很物質,但多數(shù)人總歸會跟物質掛鉤的。
也真的著實見過一小部分因錢生隙而分手的人,很多時候我們會唏噓這樣的人,甚至會將他們的故事做為聚會閑聊時的談資,高談闊論覺得這種只有在電視才會出現(xiàn)的劇情。
會遺憾、會唏噓、會不解,甚至言語間會帶有一點點的輕蔑,但其實這也很現(xiàn)實,不是么?
結婚本身就是一件棘手的事,所以我們也怪不得它所附帶的系列麻煩了。
?
之前看《愛樂之城》時,會覺得這種片子會讓人很唏噓。
對于愛情,他們彼此都保有成年人理智和清醒,那種理智不外乎就是,我愛你,可我也有我的夢想要去追尋,我還要往更高處去展露我的才華,不能放棄。
所以到后來他們還是沒在一起,多年以后再見,也只能報之以笑。
如果相愛就只是相愛本身就好了,兩個人之間,不要間隔著過于崎嶇復雜的生活。生活它裝滿了太多消磨人熱情的平凡力,扶持的艱難,和不可預料的變數(shù),它太沉了。
太想說,如果結婚能像第一次約會時,跟你旋轉跳舞,兩人齊舞并進踏上星河一般的輕盈,該多好。
也想說,我從未想把你的夢想當做是我的“情敵”,所以結婚也不會成為我們彼此捆綁的枷鎖。
我們彼此繞在心里的那根紅線是十分緊松適宜的。
?
江國香織的《好想痛痛快快哭一場》有一句話特別精辟 , “墜入愛河也意味著失去了歸宿”。
所有彼此之間無上限的親密關系也差不多就如這句話所描述的那樣了,從那刻起,你在他劃出的拋物線上照著軌跡移動,心甘情愿服從一切圍繞著愛的規(guī)則,隨隨便便就拋棄了“自我”。 ???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想把結婚推移到二十五歲后的人生啟程上,是怕駕馭不了結婚帶來的所謂“應該”。結婚了以后你就應該如何如何,這種所謂的應該會適時地套牢你的“ 野心”,它們會輕易被壓到土里去,無力再訴說。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大事,互給的安全感和所附加的一切一切,不是兩本小紅本子就能輕易解決的。
我們只有先學會馴養(yǎng)自己,才能好好馴養(yǎng)他人和生命中的重要親密關系。
先學會自穩(wěn)、愛己,才能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