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寫完還有兩章左右。最近突然對生活有了新的感受,按照我以往的性格,對身邊的事情都非常在意,在意人的感受、在意彼此的關系、在意別人的看法。但突然之間,很多事情、很多人,似乎都沒有那么重要。人與人再緊密,彼此之間依然會活成一座座孤島。在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珍惜自己,珍惜生活,珍惜當下。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突然感受到了一直在追求的時間管理的下一個階段,對當下的珍視和關注——不思量過去,不焦慮未來,投入最大的心力和注意,就在當下。
從項目開始到結束,一個需求從頭腦中的想法轉變成“機會”,經過“探索”找到更多細節,由設計師進行模型設計,然后進入“故事工作坊”進行周期評估,最后研發、測試、上線。開發也許到此已告一段落,然后對于團隊而言,它還有一個重要環節需要進行,那就是“回顧”(或稱為總結、復盤)。
我們常常會經歷過這樣的回顧:
- 對回顧不重視,時有時無;
- 回顧總結形式化;
- 其樂融融或者爭吵不休。
大部分回顧會議似乎都很少能持續推進具體執行力、對團隊有易的結論和措施。回顧之所以被忽略,想來原因很大可能是因為回顧不是“特效藥”,即不可能當下就對項目、對產品產生可見的幫助,而錯誤的回顧方式和會議技巧,無疑加重了對這一認知的偏見。在《用戶故事地圖》中,回顧的作用被說明為“沉淀優化產品和開流程”,它向我們提供了兩種不同目的回顧會議:
- 與項目外的角色一起回顧
- 與項目內的角色一起回顧(項目反思與回顧會議)
與項目外的角色一起回顧
此類回顧需要邀請的“項目外角色”是指團隊外的重要干系人。回顧會議能幫助他們理解剛剛完成的內容和整體規劃的關系,在團隊討論中對產品的一些洞察和利弊分析。團隊開發需要全員參與,因為它是非常不錯的、讓團隊成員看到他人對產品真實反應的機會,有助于提醒他們自己在做的事情有多重要。
回顧會議不需要很正式,最好帶一些吃的(這是這本書中反復強調的,也許吃的東西能讓人們放松一些)。在這場回顧會議中,要評估兩個內容:
1. 可交付的故事
內容包括方案的目標用戶和預期結果、當前方案的發布進度、每個方案構建成果。
2. 后續探索性的故事
包括當前已在處理的機會、為理解問題和解決方案做的所有工作、當前所做的原型,并討論用戶對解決方案的看法。
與項目成員一起回顧
當然,與項目成員在一起回顧的氛圍可以更輕松,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帶上一些吃的。這種回顧會議有三方面內容:
1. 針對產品,需要成員對產品質量進行評估
這是指項目所有成員對產品質量的一次主觀評級,質量共分為1?5級,最是最好的。我們會通過問自己一些問題,來從三個方面進行評級。具體如下:
- 用戶體驗質量:
- 它有預期的那么好嗎?
- UI和具體使用體驗是怎樣的?
- 功能質量:
- 測試過程是否流暢?
- 測試人員認為測試更多內容或時間可以發現更多BUG嗎?
- 是否還有許多BUG未解決?
- 代碼質量:
- 維護的容易度和擴展度?
- (應該是只有開發人員才有資格對代碼質量進行評級)
2. 針對過程,成員們討論最近一次開發周期中的工作方式
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 下一次開發周期要做哪些改變?
- 最近一次開發周期中做的改變有效嗎?這些策略是繼續保持還是放棄?
以上部分常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為它們并不與KPI直接相關,也無法對產品有快速見效的改變。也許這就是短視之處,人們常常需要“特效藥”,但我相信團隊協作和效率問題,并不是一兩項舉措就可以有所改變而受用終生。團隊,畢竟是一群人的協作,只有慢慢協調和調整,引導群體逐漸適應,才能源源不斷的為團隊提供向前沖的動力。
3. 針對計劃
了解scrum的朋友相對更容易理解大迭代和沖刺的關系。無數個沖刺組成一個迭代,每個沖刺相當于小的開發周期。而在每個沖刺結束時,都需要進行回顧,團隊成員一起目前項目的進展,已完成和未完成的故事和數量。以決策是否需要對開發內容和進度有所調整。
——end——
全部內容鏈接:
用戶故事地圖(1):體驗用戶故事
用戶故事地圖(2):作用
用戶故事地圖(3):故事與卡片
用戶故事地圖(4):創建方法
用戶故事地圖(5):開發流程之“機會”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6):開發流程之“探索”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7):開發流程之“設計”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8):開發流程之“故事工作坊”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9):開發流程之“研發-評估-交付”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10):開發流程之“回顧”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11):故事(需求)拆分
用戶故事地圖(12):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