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兒看過來!
結了婚,女人就成了上鉤的魚兒
每次看到關于裸婚的報道,總是很心疼這些懂事的女孩子,同時也為她們的命運前途捏一把汗:這些把感情看得比命重的女孩,多年以后,是否會心生失望和懊悔?那個得便宜的男孩子是否能初心不改、始終如一?
戀愛像坐過山車,刺激又美好,還能順便領略到不一樣的風景。
婚姻像是登山,一步一個臺階,沒有任何捷徑,也容不得半點馬虎,還必須面對惡劣天氣、險惡環境等多種因素的考驗。
戀愛如承諾,婚姻是兌現。
一個是輕松,一個沉重;一個短暫,一個漫長。
年輕的女孩總是充滿了浪漫情懷,誤把瞬間當永恒,錯把游戲當人生,所以會為了愛情奮不顧身、勇往直前!
打折的婚禮,打折的人生。
幾年前,參加過的那場婚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沒有彩虹門,沒有大喇叭,作為新郎的親戚,我們心里充滿了疑惑:家里明顯沒有刻意布置裝飾,家人的淡定更是出人意料。
原來新娘已在婆家,剛添了個大胖兒子。她是外地人,在這家住了好幾年,原不準備再花錢辦婚禮的。無奈娘家人“太難纏”死活不同意,萬不得已,趁小孩滿月勉強補個儀式敷衍一下。
我當時很奇怪:新娘已在婆家,娶個什么親?
新郎父親發話了:今天,堯堯(新娘名字)也坐迎親車回去,到時候她提前回去半個小時,大部隊在路邊歇一會兒,再去她家接親。省事。
我問:剛滿月就舉行婚禮,新娘身體可吃的消?娘家人可同意?
對方神秘兮兮地答:堯堯已生小孩了,堅持不辦婚禮也不會出意外。
言外之意:做到這步夠抬舉她們了,還想怎樣?
我又問:今天娘家來人了,怎么可能瞞天過海?
新郎爸爸很得意:遠隔千里,她們知道啥?咱這邊口風緊點,她們根本想不到這些。再說,堯堯一年半載不回家,她們也不管不問的。
雖然以男方親戚出席婚禮,但我對新娘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對這個長輩新公公充滿了厭惡。
現在誰家娶媳婦不大把大把地燒錢呀?這么廉價的新娘怕是寥寥無幾了吧?我更擔心,與這打折的婚禮一脈相承的,是往后去慘不忍睹的打折的人生!
迎親的途中,新娘漲奶,不得不下車找衛生間借助吸奶器解決問題。高跟鞋好像撐不起產后浮腫肥胖的身軀,她走路一拐一拐的。我擔心將來會留下后遺癥。
姑娘受這么大的罪,她爸媽知道了做何感想?細心負貴的爸媽恐怕養不出這沒分寸的孩子!我想知道,誰家父母心這么大?
兩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一僻遠的小山村。果不出所料,樸實厚道的新娘父母自然無法與精明的親家相提并論。他們結結巴巴解釋:“主要怕村里人議論,有個婚禮就好了。”
據我所知,愈窮的地方,彩禮越高,他們要“賣閨女”給兒子攢本金。
如此與世風相悖的做法和人家,實在罕見。
可惜厚道并不能經常遇見同類,相反,常常會邂逅敵人――新郎一家平時為人也不算小氣,但在這件大事上卻精打細算,斤斤計較:他們拒絕拿彩禮,拒絕給娘家親戚發紅包,求婚時新郎拒絕單膝下跪,甚至拒絕說“我愛
你。”
可憐的新娘一步步退讓,妥協。
我不知道這個可憐的姑娘內心有多崩潰多無奈,但我相信,她肯定十分清楚自己的處境――都到這個時候了,還有的選擇嗎?不同意只能令自己和家人更尷尬。
忽然想起了一副漫畫。
妻子埋怨丈夫:你以前經常給我送禮物,怎么婚后什么也不送了?
丈夫漫不經心地回答:你見過有誰給釣上岸的魚喂魚餌嗎?
現實如此殘酷。
結了婚生了孩子,女人就成了上了鉤了魚兒。
一直很鄙視女方不切實際討要彩禮的行為,但親歷那次婚禮,我忽然改變了看法。
既然上了岸就吃不到魚餌了,為什么上鉤時不飽餐一頓?餓著肚子離岸,是不是太荒唐太傻了?
那場婚禮談不上莊重,新郎從頭到尾都比較隨意,他小聲嘟囔了好幾次:“真麻煩……折騰人哩……”新郎父母給人的感覺也不在線。
正常情況下,新郎一家是比較激動的。
家里添丁添口,怎么不令人興奮?
當初在家里準備改口紅包時,親戚們說時興“999”“1001”,公公嘿嘿一笑:“都叫爸媽叫了這幾年了,不給紅包也跑不了。有個意思就行,哪有那么多講究!”
在心里一次次為這個可憐的新娘叫不平。
可是,誰讓她把自己的人生貶值了呢?
古語言:始亂終棄。莊重的開端并不一定能夠善始善終。但輕挑的開頭,一定很難有完美的結局。
宋丹丹在參加某星大型婚禮時淚奔:“我為什么會有三次婚姻?因為我從沒有個像樣的婚禮!”
所以,每個女孩,不僅要自重自愛,還要經歷一場盛大隆重的公主婚禮,無論對方是富有還是貧窮。
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中,漂漂亮亮地出場;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莊嚴神圣地宣誓;這樣的儀式感會使新郎新娘刻骨銘心,心懷敬畏。
每個女兒都要清楚自己的珍貴。結婚不是籌碼,你不能打家劫舍令對方一夜致貧;但也不要過于遷就忍讓,把自己貶值成“打折商品”――折扣太大,你的未來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