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聽槐堂
? ? ? ? ?三毛的本名是陳懋平,據(jù)說因為學不會寫“懋”字,自己索性就改為名陳平。她很小的時候讀過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后來又讀過《三毛從軍記》,或許閱讀時年齡較小,就算是囫圇吞棗吧,先看書,后識字,陸陸續(xù)續(xù)先后看過《木偶奇遇記》、《格林兄弟童話》、《安徒生童話集》,還有《愛的教育》、《苦兒尋母記》、《愛麗絲漫游仙境》……我覺得讀書人的素質修養(yǎng)與記憶有關,記性好的人能進一步的加強理解,所讀的書受益一生。
? ? ? ? ?一般人的讀書應該從學校里開始的,三毛讀書時注重書里的故事性,有好的內(nèi)容,心中有過共鳴,產(chǎn)生過沖動的滋味,只是說不出來。父母親從沒有阻攔她停止讀書,在學校中,在家里,哪里有書,哪里就有歡樂。盡管學習上不如人意,甚至逃學為讀書,可以說凡是她喜歡的書籍都陪伴好度過了美好的少年時代。她說,最最愉快的時光,就是搬個小椅子,遠遠地離開家人,在院中墻角的大樹下,讓書帶她去另一個世界。也許就是書的魔力讓三毛的心靈產(chǎn)生自我孤寂,靜擁時光,煩燥會隱形遁去,唯有讀書才是生命里最大的享受。
? ? ? ? ?她是書癡,是書蟲,是書奴,小時候每年的壓歲錢以及平時的零花錢都送給了書店,換來的是靈魂的慰籍。逃學為了讀書,雖說是在當代社會人們會覺得不可思議,也不提倡,我總感到三毛的心中有種說不出的壓抑,這種愛書的癖好貫穿了她的人生之旅。她用零錢買了個竹書架,單獨放在自己的房間內(nèi),每天黃昏時刻,與父親一起坐在藤椅上,父親講解,她背誦,父女之情溶在悠閑的書香里。一年后,竹書架上的書排滿了,三毛又到外面訂做了一個狹長輕巧的書櫥,心靈的空間永遠被書占滿,讀書的歡笑與喜樂溢滿了她的精神世界。
? ? ? ? 愛生活,愛自由,愛自然,為了追尋愛情的歸路,她曾經(jīng)踏遍萬水千山。情感的傷懷,婚姻的不幸,帶給她心靈上永遠的傷痛。她后來出版的著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哭泣的駱駝》、《稻草人手記》、《溫柔的夜》及《背影》、《傾城》等系列的書在全世界華人社群讀者中久負盛名。讓人痛惜的是,三毛以悲劇的角色告別讀者,她所珍愛的的平凡生活與寧靜頓悟,留給世人的是回味不盡浪漫和傷感。
? ? ? ? ?三毛曾經(jīng)說過,書架雖然是那樣的沉重,但是都化成了她的靈魂和思想,書籍已深深地植根在她的身體里。“在象牙塔里看書,實在是急不得的,一旦機緣和功力到了某個程度,這座圍住人的塔,自然而然地會消失的,而‘真理’,就那么明明白白,簡簡單單的向人顯現(xiàn)了。”讀書的境界何止在朝朝暮暮!與書有緣,是三毛一生寶貴的閱歷,她說的讀書觀是日久凝聚的朝露,是無聲舒緩的獨白,不會讓人走進迷失的怪圈,脫去塵俗的外衣,需要的就是這種靈性和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