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是在紅塵中煉心。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難道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成功嗎?我見到過很多成功人士,他們生活的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完美。無論一個人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總有我們看不到的辛苦。
很多人以為只要自己成功了,就能掙脫整個巨大的枷鎖,而實際上,所謂的成功只不過是換一種修行的方式,嘗試另一種苦難:成功之前,你遭受的是瑣碎生活的折磨,成功之后你遭受的孤獨的折磨。
也可以說:所謂的成功,無非是換一種方法受苦。
沒有誰的人生是不苦的,無論有錢的還是沒錢的,有權的還是沒權的,在你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說不出的苦,只是每個人的階段不同,方式不同。
人生是一個天平,一個托盤叫“人前富貴”,另一個天平叫“人后受罪”,這兩者永遠都是平衡的。
直到最近我們終于悟到了答案: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人生在世,唯一能解脫的方法,就是把生活當成一種修行,要明白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好事或壞事),遇到的每一個人(好人或壞人),都是來度我們的,我們經歷的每一份驚喜,遭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讓我們覺悟的?;蚝没驂?,或痛苦或開心,都是只是我們修行的參照。
看透成功的代價,是留住成功的妙招;發現苦難的意義,是面對苦難的唯一辦法。
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一生都活在假象里,只有在臨終的那一刻才能覺醒,發現自己一輩子都活在對他人的羨慕中,一輩子都在期待別人對自己的恭維,卻從來活不出真正的自己。
他們只有當生命臨終的那一刻,發現人生的真正意義就是活好每一刻,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然而此時他們的人生也已經結束。
2
那么,人生該怎么修行?
我們經常看到身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為了逃離所處的環境,就宣稱要離開世俗,然后去某個清凈的地方去修行。但是這種人往往都修不出個什么結果。
為什么呢?
因為他們還沒有看透:人生真正的修行道場,就是紅塵俗世。
《金剛經》里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凡所有相,皆為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意思是:凡是在形式上拜佛的人,或者執迷于佛祖表象的人,都是迷上了邪道,永遠都見不到真正的如來。
而如果一個人不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能看透各種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質,就相當于見到佛祖的真身了。
如果放棄生活而去修行,其實就是南轅北轍!
真正的修行,既不需要藏在深山老林,也不需要躲在寺院廟宇。你若真能參透人生,你閉眼的那一刻就能望見凈土。
因此,最好的修行道場就是紅塵俗世,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紅塵煉心”,所謂紅塵煉心就是:當你遭遇困難的時候,你要從容應對,當你遇到驚喜的時候,你能坦然處之,用苦難磨礪自己,用誘惑鍛造自己,這就是紅塵煉心。
把你俗世里遇到的每一件俗事,每一個俗人,當成你修行的工具,它們都是來度我們的。
修行,就在當下!
修行不是一種對現實問題的逃避,恰恰相反,每一個現實問題,都是你修行的最佳入口,都是你的道場:
如果你創業的道路艱難險阻,創業就是你的道場;
如果你的愛人之間有隔閡,夫妻關系就是你的道場;
如果你的孩子溝通有問題,教育就是你的道場;
如果你的身體有了問題,生死存亡就是你的道場。
每一件煩惱是道場,每一次情緒是道場,每一次恐懼都是道場。
舉個例子:很多人可以處理好各種工作關系,就是處理不好夫妻關系,每次一和愛人對話,說不上幾句就要爭吵。
假如從現在開始,當你想發火的那一刻,你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一下對方的不容易,然后心平氣和的溝通,如果你能有10次這樣的經歷,你就會發現夫妻關系會融洽很多,完全可以不用讓自己總是情緒激昂。
更重要的是,時間一長你會因此而變的寬容,因為你看到了別人的苦難,學會以他人角度看待問題,并學會了自我反省,并獲得長足進步,這就是修行。
這個辦法不僅適用于夫妻之間,也廣泛適用于同事之間,父子之間,等等各種關系。
修行的道場就在你人生的每一個痛苦之處,在你每一次想沖動的時候,在你每一次急不可耐的時候。
千萬不要試圖跳過現實的各種問題,妄談修行和各種高尚,那一定是空談。工作的問題,婚姻的問題、教育的問題、生死的問題,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是我們的道場。
3
當下即是修行,閉眼就是凈土。
直到我們可以直面得失的時候,能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感覺,我們就解脫了;
直到我們可以直面生死的時候,能有一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我們就大悟了。
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與世隔絕,絕塵而去,而是為了一種人生的灑脫,因為你將擁有一種看穿事物的能力,能對世事和人心抽絲剝繭,一眼看穿人心,直達事物本質,于是你將看到最真實的世界。
《金剛經》里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修行到一定階段,你將擁有一眼窺見所有事物本質的能力,此時一切表象在你面前都如夢幻泡影。萬事萬物在你面前,如同洞若觀火,你可以隨時將紅塵世俗置之度外,這就是一種灑脫。
這個能力被中國人稱為“道”,瑜伽稱為“梵”,儒家稱為“仁”,佛家稱為“佛性”。
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就可以融化萬物,和萬物和諧與共,不增不減。
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就有了一種創造力,可以從無到有,從0到1。
擁有這種能力之前,是“我在活著”,擁有這種能力之后,是“我看著我在活著”;
就像玩游戲,有一天你忽然發現自己根本不是游戲里面的主角,而是玩游戲的那個人。
這就是生命之光,可自照,亦可照人。
來源于水木然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