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散戶真正能做到長年投資盈利的比例不足5%;如果粗略地拿上市公司的數量除以全部企業的數量,創業成功的概率,更是可憐得不到千分之一……
因此,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就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行動方式,結果自然就會不同。
思維模式是你大腦的底層操作系統,任何的知識、方法、技巧都好像是一個個App,如果你的操作系統版本太低,可能一個軟件都裝不上去,裝上了也無法使用;不僅如此,遇到選擇題你還卡機,遇到沖突你還發脾氣,導致系統各種崩潰、癱瘓……
而獲得財富的基礎,就是交換。
農耕文明之后發展出來的專業化分工的社會協作方式,是整體財富爆發式增長的最核心原因。
所以,金錢并不是你的財富,而是你“已經交換出去的那部分財富”的數字存在形式而已。
想一想,你唯一與生俱來的、可以自主控制的并且還能擁有生產力的,除了注意力,還有什么?
沒有了!注意力,就是你擁有的最寶貴財富!
注意力,就好比是你眼睛里發出的一束能量,當你關注某個事物,你就是在給它輸送能量,你就是在改變它!
能量密度的提升是會呈指數增長的。你每次投入,都會帶來一些微小的提高,雖然比例很小,哪怕每次只增長1%,但如果堅持1年,你的能量密度會增長多少呢?
37.8倍!
個人生產總值=時間單價×能產生價值的時間
一個關于財富分配的模擬實驗,特別有意思,具體過程是這樣的:房間里有100人,每人都有100元,他們在玩一個游戲,每輪游戲每個人都要拿出1元錢隨機給到另一人。那么請問,當這個游戲進行了數萬輪之后,最后這100個人的財富分布會是怎樣的呢?
假設,每個人是從18歲開始進入這個游戲的,每天玩一次,一直玩到65歲退休。那么從18歲一直到65歲,差不多是17 000天,所以,我們的游戲也模擬執行17 000次。
游戲中設定的每人每次都需要拿出1元錢的行為,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日常消費;而獲得1元錢的人,可以視為提供了一次服務而獲得了報酬。分配的方式設定為完全隨機是為了讓游戲更公平,也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提供同樣的服務,每次服務獲得的收入也是相同的。
然后為了簡化模型,我們在過程中也不設置負債;也就是說,如果你沒錢了,這一輪就不必再拿出1元進行分配,而是等到哪次能從別人那里獲得了新的收入后,再繼續參與分配。
前10%的人掌握著超過30%的財富;前20%的人掌握著超過半數的財富;最富有的人財富為417元,是初始值的4倍多……
而超過60%的人已低于100元;超過40%的人不足50元……
這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即使在最公平的環境下,哪怕財富的分配方式完全隨機,最終的結果也會是少部分的富人掌握著社會大部分的財富。而如果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富人掌握的資源更多,他們的能力更強,因此他們獲得財富的概率也會比普通人更高,所以,在現實生活中,這個數值的差距會變得更大……
任何需要靠“堅持”的事,往往都堅持不了多久。
而能讓你每天都樂此不疲、廢寢忘食在做的事情,你大腦里根本就不會跳出“堅持”兩個字……
所以,如果你發現了你的天賦,千萬別再只把它當成“興趣”,它可能就是你的“人生密碼”,你需要圍繞它,開始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
世界七大奇跡,它們分別是:
①埃及的金字塔;
②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③土耳其的月亮神阿泰密斯女神廟;
④希臘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像;
⑤土耳其國王摩索拉斯陵墓;
⑥羅德島太陽神銅像;
⑦埃及的亞歷山大燈塔。
1+2+4+8+…+2 63,當放滿64個棋格后,總麥粒數等于2的64次方-1≈1844億億(粒),換算成重量的話就是5500多億噸,相當于當時全印度小麥產量的好幾萬倍!
保羅·洛克哈特(Paul Lockhart),在他的一本著作《一個數學家的嘆息》中說:數學的本質是表達的藝術。
復利其實就是:“當你做了事情A,就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如此不斷循環,循環次數越多,A就越強大。”其實就這么簡單的一個邏輯
·網站是復利增長的,流量越多,搜索權重越高;搜索權重越高,流量越多;如此往復……
·淘寶店是復利增長的,銷量越高,排名越高;排名越高,銷量越高;如此往復……
第一性原理就是那個必然為真的支點,從這個支點開始推演出的邏輯關系就必然為真。如果從這個點出發,設計出擁有復利效應的商業模式,就不會轟然倒塌。
比如你是做電商的,那必須熟記下面這個公式:
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目前樂高總共生產了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這種積木共有9000多種,但是你猜由這9000多種不同積木可以組合成多少種玩法呢?
官方給出的數據是:超過9.15億種拼法,是積木數量的10萬倍。
2100年前,董仲舒建議漢武帝實行新的統治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什么?
因為儒家定義了我們的角色,以及角色之間的關系,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些角色的定義,能夠更好地幫助統治者維護社會的穩定。
所以,角色是什么?
角色就是“規則”。
你是這個角色,你就應該符合這個角色應有的行為準則和處事態度。
角色化的過程,其實就是被教育的過程。訓練是反狗性的,教育是反人性的。
如果,你要想和一個優秀的人在一起,并和他建立深度關系,那你就既要懂他真實的快樂,更要懂他真實的痛苦,并且給予他能量,支持他的存在感,互相依賴共存,才能成為靈魂互相交織的伙伴或者伴侶。
任何問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經遇到過,并且已經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了,只是我還不知道;我不應該在黑暗中獨自前行,去重新發明輪子,也許我的頓悟,只是別人的基本功!
“只做能產生積累的事情”
最可悲的人生,莫過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全都知道……
比如幫助你提高思維能力的工具:金字塔原理、MECE法則、5W2H、SCQA、二維四象限,等等。
比如幫助你提高決策能力的工具:KT法、概率決策樹、麥穗理論,等等。
所以,讓自己變得稀缺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擁有多維度能力!多維能力要發揮價值,需要兩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第一,每個能力至少都是有價值的,也即別人是需要的。
第二,每個能力之間要有關聯 多才多藝和多維能力是兩個概念。
在萬仞之巔推下千鈞之石。
求之于勢,不責于人。
客戶終生價值=(客單價-邊際成本)×購買次數
每多增加一個客戶所增加的總成本。(邊際成本)
個體的生存能力越差,抗風險能力越低,就越需要增加冗余備份來抵抗這種風險。比如魚兒們提高冗余備份的方式就是多產卵:翻車魚一次產卵3億粒,鰻魚一次產卵1000萬粒,胖頭魚一次產卵50萬粒,黃花魚一次產卵30萬粒……
就像尼采曾經說過的那句話:“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會使你更強大。”
你多幫助別人,就是在往你們之間的“情感賬戶里存錢”。
所謂的靈感,不過是經驗和學識的產物,而不是天馬行空的突發奇想!
特斯拉雖然技術不錯,產品也獲得了用戶的認可,但畢竟當時做電動車的廠家太少,市場還沒起來,整個產業鏈還不夠成熟。上下游供應鏈、電池技術、充電設施等配套都不完善,導致產量、市場都很快就遇到了瓶頸,光靠特斯拉一家公司,要帶起整個產業鏈,這顯然是不太現實的。用馬斯克自己的話說,這叫作:借助“人類巨靈”的力量,推動行業的變革。
消除負面情緒的方式,不是等情緒來了再去控制,而是根本不讓負面情緒有可能出現!
學習能力是未來的核心能力
凱文凱利的《必然》一書中說道:“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需要不斷給自己打補丁的時代,你將永遠處在升級的過程中……”
如今一天產生的信息量,相當于200年前的一個英國人一生所接收到的信息量的總和。
無知者無畏———達克效應
初心是禪修里的一個概念,意為“一顆初學者的心”,像一個孩子一樣,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
信息過載,真的是因為信息太多了嗎?恰恰相反,這是因為你知道的太少了!那是因為你的知識量還不足以擁有分辨內容優劣的能力。
那如何獲得分辨內容優劣的能力呢?
答案是:見真識假!
好的看多了,自然就能分辨什么是差的了,就像審美一樣,一旦提升上去了,就很難忍受難看的設計了。
組合的要素,放大的基礎,都是我們已有的認知。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排列組合就是創新!
看似我們是在思考問題,其實大部分時間,我們是在回憶。
當你遇到問題沒思路,大腦一片空白,并不是因為你笨,只是因為你平時太懶了,沒有足夠的知識存量。
因此,想要提高工作效率,你就必須避免這些沒有效率的來回切換,避免進行多任務同時處理,這是所有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必須把時間切成一段一段,每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學會專注!
人工智能從CPU到GPU,再到TPU,效率提升的根本原因,也是這兩個字:專注!
如果在背景知識中出現了不相關的干擾信息,就會影響你正常的思維過程,甚至會導致你輸出錯誤的結論。這些干擾信息,在《信息論》中有個專有名字,叫作“噪聲”。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封閉式的特訓營比碎片化的學習有用,因為在一段時間內,如果輸入的是同類信息,你就可以用同一套背景知識去理解它們,不需要來回切換,也沒有噪聲的干擾,你的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很多!
持續獲得確定性的滿足+不確定的獎勵=上癮!
因此,要解決一個問題,你得先弄明白問題到底是什么,別急于給方案。
提出一個精準的問題,是你能找到正確答案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讀書,是讓你達成某個目標的手段,但我們卻常常把它當成了目標本身。
“象、數、理”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任何一個“現象”背后一定有“數據”,任何“數據”的變動,背后一定有“道理”。
問題并不會平白無故地出現,它是由“目標、方法、變量”這三個因素共同影響產生的
在電影《教父》的原著中,作者馬里奧·普佐有一句經典的旁白:“在1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應試教育訓練出了一堆思考能力是零維的人,思考方式可能還停留在學生時代
著名的“蘇格拉底三段論”: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結論)所以蘇格拉底是要死的。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提出的一個問題,被稱為“羅素的火雞”,用來諷刺那些歸納主義者通過有限的觀察,得出自以為正確的結論……
MECE是麥肯錫著名咨詢師巴巴拉·明托在她的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也就是金字塔的每一層,內容不能有重復的部分,也不能有遺漏的部分
彩票:迷戀小概率事件
錨定效應,就是你的價值判斷已經被錨定在了它標注的原價上了。 談判策略 討價還價
真正的頂級高手,都是在給問題設定目標!
目標決定你選擇的標準,而標準,決定你的選擇!
計劃,是實現目標的路徑。
乘法分解是比加法分解更高級的方式。比如: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孫子兵法有一句我非常喜歡的話,叫作:“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意思是能不能贏我不知道,這個在于對方,我能做的是讓自己不可戰勝。
開頭我們說了,殺死計劃的有三大元兇:一是沒有目標或者目標錯誤;二是未來充滿了不確定;三是計劃如果過于復雜的話就很難執行。
“在大自然的歷史長河中,能夠存活下來的物種,既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這句話出自達爾文的自傳。
內部多樣性?
就是你團隊中的人彼此擅長的部分、所屬的領域等差異越大,越容易產生新的創意。
在美國,平均只有12%~20%的研發項目,最終能成為創新的產品或者工藝。所以,創新理論的鼻祖熊彼特很早就說過:“所謂的創新,就是發明的第一次商業化應用。”
創新,是一個新事物創造價值增量的過程。換句話說,光有好想法沒用,你得有本事把想法實現,并且有人愿意為此買單,這才叫創新。
畢加索曾經說過:“拙工抄,巧工盜。”
19世紀末期,當時新生兒的死亡率奇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一個名叫斯蒂芬·塔尼的婦產科醫生,在一次逛動物園的時候,偶然看到了園內的一個小雞孵化器,剛出生的小雞在這個小溫室里活蹦亂跳,這給他帶來了啟發。之后,他便與奧迪爾·馬丁一起借鑒了小雞孵化器的模式,制造出了人類嬰兒用的恒溫箱,挽救了數以億計的生命。
為什么青花瓷卻能受到幾乎全世界人的喜愛呢?那是因為,它創新地融合了多個民族的文化元素,比如它的底色是蒙古人鐘愛的白色;花紋使用青藍色是受到伊斯蘭文化的影響,中東干旱,水是最寶貴的資源,而上色用的鈷藍顏料最早也來自于當時已皈依伊斯蘭教的波斯;花紋的選擇上,既有蒙古人喜歡的芍藥牡丹,也有漢族人喜愛的松竹梅蘭、花鳥蟲草,還有西亞地區喜歡的葡萄藤花紋等,后來還加入了歐洲人的審美元素……
創新三要素:新元素、價值增量、可實現。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