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進入一家小型教育培訓公司(現在已成全國連鎖教育培訓公司),花半年的時間晉升店長。
從0到1帶領團隊拿到首月破百萬的業績,4個月破220萬業績,讓公司上下所以人都認識了我,提升了個人品牌。
這個成績在現在看來好像沒什么,但是在當地的培訓行業(每月20-30萬),絕對是個奇跡。
你可能會好奇,我是如何做的,接下來跟你分享其中的個人品牌打造邏輯。
01選擇當下適合自己高價值定位
當時,這家公司有兩個選擇,一個做舞蹈老師,一個做咨詢顧問。
我根據自身情況作了具體分析:
從舞蹈的角度來分析,當時我跳舞6年,有較好的舞蹈基礎,有大型活動舞蹈經驗,有教學經驗,有比賽經驗,有較強的學習力。
從咨詢顧問的角度來分析,我樂觀開朗,能夠跟陌生人快速熟悉,臉皮夠厚,目標感強,行動力強,有良好的學習和總結能力。
從這兩個方向上看,你是不是覺得好像都挺適合的,但怎么選,我陷入了兩難。
因為有7天適應期,所以,我趁著這個時間,找到當時門店中做到比較好的舞蹈老師和店長咨詢了解。
詢問在他們心中的每個職位的特點是什么,因為我陷入了糾結,不知道該怎么選。
舞蹈老師說:“當然是選擇當老師啊!”
我問:“為什么?”
舞蹈老師說:“只要教好學生就行了,簡單,穩定啊!”
我當時,默默的點點頭,但是我知道,“穩定”不是我想要的。
接著,我去問店長,她是從咨詢顧問做起,言談舉止都讓人很舒服。
她說:這個選擇要看你自己了,舞蹈老師有舞蹈老師的好,咨詢顧問有咨詢顧問的好。
然后,我在深度提問,了解兩個職業的日常真實情況后發現。
咨詢顧問更加具備挑戰性,需要面對和處理的事情更多,成長空間更大,而且,這位店長展示出來的狀態是我想要的。
而且,很多咨詢顧問都不會跳舞,而我又會又跳舞,在專業問題解答上非常有優勢,于是果斷選擇做咨詢顧問。
后來,事實證明,我的職業定位是正確的。
所以,你在做定位時,一定要結合自身優勢,性格特質,發展空間這3個方面考慮,這樣才能找到更適合你的高價值定位。
02對標高手學習,大量行動不斷迭代自己
剛開始進入咨詢顧問這個職業,還是有點慌的,因為不知道該怎么做。
當時公司還比較小,沒有完善的培訓系統, 更多是老員工帶新員工的方式帶著你學習。
于是前兩周,我主要的工作就是:觀察。
觀察老員工每天會做哪些事情,每件事的標準是什么?流程是什么?怎么樣才算做好?如何找到客戶?如何邀約?如何接待?如何咨詢?如何成交?后期如何服務?
觀察后,我會找到在每個環節做得的老員工,把他的方式和方法記錄下來,然后嘗試去用。
在行動中去驗證,這些方法在我身上的有效性如何。
每次做完都會復盤總結經驗,迭代行動方案,記錄咨詢經驗和案例,為下次行動做好準備。
那時候一個月我能寫完一本筆記本,密密麻麻都是我的學習行動筆記。
有時候經常陪大家加班,一起整理一些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店長看我做的那么認真,也是非常照顧我,時不時會給我傳授一些經驗,幫助我解決一些問題。
所以,在職場中,你希望得到上級的關注和幫助,首先你自己得夠努力,夠勤奮的品質,努力冒尖,讓他人看到你。
別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的這句話。
因為,現在到處都是金子,你不發光別人發光,你得更加努力發光,讓自己更亮,才會獲得更多機會。
在職場中,你會發現,越優秀的人獲得的機會越多,成長的越快,收入越高,也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在大量的行動中,我在很短時間,就掌握咨詢顧問應該掌握的所有知識和技能,并且在第二月就拿到了不錯的結果。
在公司例會中獲得了創始人的表揚和認可,打出來自己在職場中,勤奮好學,執行力強的個人品牌,為接下來把握關鍵機會打好了基礎。
03把握關鍵機會,壓倒性投入
入職第三個月,公司有想要開設一家新店,準備從老店中調一位咨詢顧問出來,去配合新店店長去開拓市場。
當時店長問我,是否想要去新店?
我當時心里沒有底,因為新工作才剛上路,馬上換一個新的環境能夠適應嗎?
又再次陷入糾結中,我說我考慮一晚上明天答復你。
晚上睡前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繼續進行分析。
在老店,客源穩定,老學員多,有較好的客戶案例,有人帶,地方熟悉,無需搬家但可發展空間有限。
去新店,客源無限,全身待開拓的新學員,暫無客戶案例,需要自己想辦法,地方陌生,需要搬家,可發展空間大,挑戰也大。
在公司一定要求發展,現在有這樣的機會,一定要不能錯過,做不好, 大不了回來。
于是,第二天就跟店長說,我要去新店,最后把握了這樣的機會。
開始全新的新店招生培訓,如何從0到1開拓市場,如何找合適的活動場地,如何調整團隊氛圍,如何制定行動計劃等等。
讓我再次升級了自己對于線下教育培訓市場的認識,我決定一定要做好這家新店。
在預售活動中就壓倒性投入工作,成為團隊勞模,通過1個月的預售,我順利拿下來預售業績總冠軍。
預售600位付費學員,其中250位都是我招募到的,又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個人品牌,晉升為新店咨詢主管。
并在新門店中積極配合店長進行門店管理,所做的事情跟咨詢顧問有很大不同,提升了我對于工作的認識。
接下來工作中,績效壓倒性投入其中,最終我們門店多次獲得公司最佳門店錦旗,成為公司的標桿門店。
同時,我還有機會參與公司內部管理層會議,學習到了很多行業核心的內容,提升了商業思維。
3個月后,公司又計劃在新的區域開了開新店,我跟老店一位主管競聘新店店長。
當天熬夜寫了十幾頁的競選文檔和新店的門店規劃,細到每個時間節點應該做什么,被公司管理層一致認可。
最后,以優異的成績成功競選上新店店長,再次打造了自己的個人品牌。
新官上任三把火,人很多都看著你怎么做。
于是為了方便工作,我把家又搬到公司樓上,壓倒性投入,基本上是第一個來公司,最后一個離開公司。
驗證了稻盛和夫在《干法》一書所說的:
“熱愛自己的工作,埋頭到工作中,與工作同吃同睡”。
最終從0到1帶領團隊拿到首月破百萬的業績,4個月破220萬業績,讓公司上下所以人都認識了我,提升了自己的個人品牌。
期間很多培訓機構都向我拋出了橄欖枝,希望我去他們機構做培訓或管理,但我都一一拒絕了,這就是個人品牌影響力帶來的機會。
從個人商業模式角度來說,在職場中工作,屬于第一種商業模式,也就是一份時間出售一次,工作的8小時時間出售給老板。
但是,如果你有個人品牌思維,你的一份時間不僅僅只能賣給老板,換取了薪水,還可以賣給自己,換取了成長。
所以,你現在做所的每件事,其中獲得的成長和經驗都是在為自己的個人品牌加持。
在未來,多做能夠提升你個人品牌的事情,比如打造職場里程碑事件,通過工作和項目來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
把自己變成一個“給自己打工的人”,因為你這一輩子,都在做一件事:銷售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