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上傳失敗...(image-2ed6db-1657262753928)]
01
看著眼前這壸熱水,加熱時能歡快沸騰,一旦斷電,立刻平靜,如果拿下來,即使剛才歡騰地再如此熱鬧,不一會也會涼涼,如若再恢復生機,需要再次加熱,并且持續加熱。如果這壸水一直在加熱,理論上會沸騰至完全氣化,這是多么像我們的人生啊。
我們在各種欲望加持下,不斷的被誘惑,追逐、欣喜、失望,精氣神最終消耗怠盡,回歸土木。
自從晨跑以來,我已經連續跑了1662天,這是用視頻拍攝跑步過程中的美景有記錄以來的數據積累,事實上,比這還要早,算是已經第五個年頭了。
昨天,一整天下暴雨,臺風預警,想出去雨奔,沒有太強烈的動力,等到晚上不下了,突然被朋友拉去坐陪,無奈,我的直覺告訴我,今天要斷跑。果然如此。事實上,晚上十點半時,我也考慮在走廊里跑三公里,但轉念一想何必這么執念呢?剛好體驗一下,斷跑是什么樣的感覺。
總之不太愉快,就是那種晚節不保的體驗,重復了這么多天,本來可以不破戒的。
我在低落的情緒下進入了睡眠。
一大早,四點多,我就醒了,背了半小時的單詞,想好了今天的寫作主題,寫下了前面的幾句話,我便迫不及待的開跑。斷跑的體驗是什么呢?我復跑的體驗又是什么呢?真是慶幸今天的主題是熵增定律。
了解到這個定律后,真的太讓我激動了。
我真的也如很多人看到熵增定律后開悟一樣,我也悟了。比如,斷跑。
1662天的重復,如同為了保持身體好的狀態,我每天一小時在對身體加熱,讓身體保持一個舒服不錯的溫度。
但就是昨天沒有加熱,身體涼了下來。今早,我趕緊開跑,繼續加熱身體,真的是愉悅無比,身體重新恢復了溫度。
一段感情,親情,友情都需要不斷的加熱,聯系,才能變得更親密,否則會變得淡化,哪怕是親情,兄弟姐妹間多年不走動,再見面時也會陌生尷尬。
一個房間如果長時間沒人住,會變得難聞,臟亂,但只要勤于打掃,就會保持整潔有序,否則臟亂差。
人的大腦,如果怠于學習思考,就會變得固執無趣,但經常讀書學習感悟,便會豐富靈活,思維敏捷,反應靈敏,從容淡定。
寫作也是如此,每天寫,每天表達,自然表達能力就會提升,也會找到寫作的樂趣與方向。
一件事物一動不動,一定是向著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增熵。[圖片上傳失敗...(image-fdd6b7-1657262753928)]
02
增熵定律,官方的說法是:在一個封閉的孤立系統內,熱量總是從高溫流向低溫,從有序走向無序,而且這一過程是不可逆轉的。用大白話說就是,一切都是向著滅亡發展。
人的生命,乃至宇宙,最終會走向滅亡。其實,早在很多年前,老子就看透了這一點,他老人家說: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原文解釋網上都有,我的理解是,盡可能地讓生活平淡寧靜,堅守初心本心,參透感悟生活,觀察體驗規律,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從書中、教訓中總結生命智慧,加以實踐,獲得長久生命體驗。也就是說按規律辦事,就能活得長久一些。 按照增熵定律中說的,事物總是有序走向無序,我們生活的宇宙也會從有序最終成為無序,也就是滅寂。 這直接導致了人類的失望或者絕望。千百年來,人們為了追求永恒、永動機、長生不老等費盡心機,但這一理論卻徹底讓一切幻滅。
因此,很多人表示理解了增熵定律,一下子開悟,知道了很多。是的,我也頓悟了。只不過,我覺得這和絕望、失望壓根不沾一點邊。令我欣喜的是,我發現一個超級鼓舞人心的事情。
[圖片上傳失敗...(image-85893a-1657262753928)]
03
我們給冷卻的水加熱,是做熵減的事。
我們收拾房間讓屋子更整潔,不斷地健身保持身材,不斷地練習鋼琴保持技術。這些都是在做熵減的事情對抗熵增。那么,就明晰了。
我們的生命就是用來做熵減的事情,以便對抗熵增。想到這,一切主動行動都有了答案。
熵增和熵減到底區別在哪呢?有一個網友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答案。她說,戀愛是熵減的,戀愛時,一切都生機盎然,和諧有序,體溫立馬升高0.2度,身體年輕幾歲,臉好看幾倍。失戀是熵增的,失戀時,一切都不合時宜,凌亂無序,體溫直線下降0.2度,一夜蒼老幾歲,面容丑陋幾倍。
所以,我們要多做熵減的事,再也不敢一動不動,不敢偷懶了。
因此,一個困繞我多年的問題也不復存在了。那就是,既然人人最終走向滅亡,我們為什么還要努力,既然怎么過都是死,那些混日子,甚至乞討也是一生。朝九晚五,累死累活,最終也是一生,有的過勞了,還提前結束了生命,竟然沒有啥也不干的乞丐活得久。
那為什么要和自己過不去,那么嚴格要求自己呢,為什么不也順波逐流呢? 這個問題,早在1943年,偉大的物理學家薛定諤就給出了答案。
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活著就是為了對抗熵增定律。那我們要如何對抗熵增?答案就是生命活力,只要我們能夠一直增加生命活力,那么就可以有效對抗熵增,讓毀滅到來的遲一點。
對此,我們就明朗了。
真的不能原地不動。
原地不動,就意味著要水要涼,涼了,也就完了。
所以,我們應該有了行動的永久動力。
跑步、讀書、寫作、學習、付出愛都是熵減的事情。
我們應該把時間用來做更多的熵減的事情。
天天跑步,才能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
每一頓認真吃飯,睡覺,才能讓身體得到較好地休息與恢復。
讀書、寫作讓我們的大腦不斷受到刺激,不斷的優化升級我們的認知,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對家人、親朋好友多多聯系,也是不斷地增進感情,防止人情冷落。
尤其是朋友,沒有事情時多聯系,多問好,就是有效的熵減,讓彼此感情不要冷下來,也不會出現有事了才想起別人,臨時抱佛腳。
有了熵減的概念,是不是行動更帶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