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前讀《圍城》時浮躁得很靜不下心看,故只粗略過了一遍,去年讀完總覺得意猶未盡,又重溫一遍后記錄下了自己的心得。單從書的封面上,淡藍色復古紙質上像八卦圖的圓圈設計就讓我愛不釋手,錢先生的文筆更讓我驚嘆的,錢先生說書中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都是虛構的,主角方鴻漸的原型也不是他自身,在他筆下的人兒都像是存在著的,個個鮮活真實,他的文字敘述尖酸刻薄中夾帶著生動有趣,在讀者看來就很有代入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畢竟這些人和事都是身邊常發(fā)生著的,滑稽且可笑。幾十年前他虛構出來的故事,在這個時代讀來卻有著逼人的真實感,許多情節(jié)仿佛是在提前預知后,記錄下了我們的人生百態(tài)。錢先生對人心的洞察力,讓我有種被看穿內心隱私的心理,既敬佩又后怕。
? 他尖刻幽默的語言讀起來使人忍俊不禁,對不同人物描寫的很抓細節(jié),對女性的性格情緒表達較細膩,圍繞方鴻漸身邊的女性都是不同類型的,對父母之命訂婚后從未謀面、早逝的未婚妻淑英只寥寥幾筆帶過,回國輪船上性感開放的鮑小姐,因穿著緋霞色抹胸,海藍色貼肉短褲,被叫做“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才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并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她利用自己的年輕美貌的優(yōu)勢進行物質交換,達到了讓外形黑胖的大齡未婚夫送她出國留學的目的,她的輕佻和放蕩及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就是利益至上,對于鮑小姐來說和方鴻漸在輪船上的一切不過是逢場作戲。
? 心高氣傲、留洋歸來的大齡女博士蘇文紈,在我看來出自書香門第且家境優(yōu)渥的她形象氣質佳,該是如今社會上推崇的獨立女性啊!但骨子里的傳統思想及對婚姻的執(zhí)念,使她將自己困在了圍城中。在大學時她的眼里是沒有方鴻漸的,那時的她將愛情看得太重了不肯隨便施予,宛如做好了衣服舍不得穿,等過兩年再看衣服的花色已經不時髦了,所以向下擇偶選擇了相對符合的方鴻漸將就。被方鴻漸拒絕后,她處理失戀的方式是迅速找到下家曹元朗匆忙結婚,婚后的她開始荒廢學業(yè),變得貪慕虛榮。這對于如今的女性來說也是現實問題,就算接受過高等教育,新時代自立自強的女性不勝其數,面對戀愛和年齡問題也會驚慌失措。結婚不是嫁給了一個人,而是嫁給了一個家庭。被困在婚后的家庭、孩子教育的牢籠中掙扎的人還少嗎?天真率性活潑的唐曉芙簡直是作者心中的白月光吧,她的純潔、理性、賞心悅目的外貌、學歷、有主見這些都是珍貴的稀缺品質,對她的夸贊詞簡直是過于完美了。先不說這樣的女性存不存在,但誰不想當唐曉芙呢?她的愛情觀雖然過于理想主義,但她對待感情的理性且不盲目態(tài)度,我自認為是書中的方鴻漸配不上的,妻子楊絳在書末寫到錢先生開始的意圖是讓他倆走進婚姻后再看清彼此并沒有那么完美,彼此生厭更能體現出婚姻是座圍城。我慶幸不是這樣的結局,反之愛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態(tài)。千方百計想嫁給方鴻漸的孫柔嘉,也是最后與他走進婚姻圍城的人,她與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長相普通,家庭條件一般,父母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事事需自己操心解決,所以她在對方鴻漸的人品、學歷、家庭、經濟情況等評估后選擇他作為家庭依靠。婚前的孫柔嘉故意展示了柔弱、讓人憐惜一面,處處尋求方鴻漸的幫忙。正值事業(yè)受挫的方鴻漸感情上有了慰藉,有人陪伴也不算太過凄涼。但孫柔嘉這些刻意的安排和性格掩飾也為后面婚姻的裂變埋下了伏筆,在彼此剛接觸談戀愛的時候都想只展示自己優(yōu)秀的一面給對方。人都不是傻子,婚前的那些美好品質是演出來不真實的,難道能偽裝一輩子嗎?時間長了都會暴露本性的。婚姻雖然不需要偉大的愛情,但如果一開始你的目的就不純粹,帶著算計難道你還想得到對方真誠的回饋嗎?兩個家庭的結合讓矛盾更加升級,互相不尊重對方的父母、嘲諷雙方的親戚朋友、男女收入及性格的差異使隔閡越來越大、都表明這樣的婚姻走不了多遠。
? “婚姻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多少人是因為這句話吸引而來閱讀的《圍城》,原書中有段相近的話“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婚姻也罷,事業(yè)也罷,都逃不過這座圍城或籠子的束縛,結過婚的人總是在勸誡著未婚人要抓緊享受著單身生活,等困在城內時就為時已晚了,但未經他人苦如何能體會到其中的辛酸歷程。婚姻這座城讓人向往,時間長了又會使人無法忍受城中的無聊。三閭大學同理不也是一座事業(yè)的圍城嗎?同事間的表里不一、崗位競爭、升職加薪等時刻讓人感到壓抑,方鴻漸、趙辛楣都沒法獨善其身,又不愿與之同流合污,雖然趙辛楣只是書中的配角,但他也是我覺得比較出彩的一個人物,他豪爽但不愚昧,他的為人處世也是方鴻漸不及的,在輪船上,趙辛楣說:“像咱們這種旅行,最試驗得出一個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做朋友。”方鴻漸問他那自己討不討厭時,辛楣毫不客氣答道你不討厭,但全無用處。他還從旁觀者的角度能看出孫柔嘉對鴻漸的煞費苦心,也看透了顧爾謙與李梅亭的利欲熏心的把戲,更讓我詫異的是對于他愛了20多年的蘇文紈結婚時,他也沒因此消沉下去,反而在看清她的虛榮后豁達的去參加了婚禮,也為自己的無疾而終的青春畫上了句號。反觀方鴻漸,他出洋留學但不學無術甚至只能靠買假文憑回國,他享受著已逝未婚妻家的資金贊助卻并不感恩,事業(yè)上的他不思進取、屢屢碰壁,在點金銀行、三閭大學、報社的任職看出了他的高不成低不就。感情上初遇鮑小姐被玩弄時的不自制、面對蘇文紈求愛暗示時的懦弱、對唐曉芙誤解時的逃避不辯解、最后選擇了身邊的不討厭的孫柔嘉將就結婚,隨意的把自己推進了圍城中去。人生處處是圍城,我們都想做灑脫的趙辛楣,但大多只活成了平庸的方鴻漸,
? 方鴻漸哲學課上一位山羊胡子的哲學家講的話:“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 ,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從戀愛到白頭偕老,好比一串葡萄,總有最好的一顆,最好的只有一顆,留著做希望,多少好?”這樣看來我也算作樂觀的一派了,單位食堂是分餐自助制的,我總會留著最喜歡的菜使最后一口有著期盼且滿足。不管在生活還是感情上,我們都不應該存著擺爛的心態(tài)渾渾噩噩的度過,一輩子這么長,要滿懷著希望,在感情上保持清醒思考的能力,生活上對自己的人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