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讀者問答:孩子遭遇創(chuàng)傷如何修復(fù)?
Dr. 魏
2017-11-24
113|讀者問答:孩子遭遇創(chuàng)傷如何修復(fù)?
轉(zhuǎn)述師:校妤
Dr. 魏
下周我將集中幫你解決兩個問題:怎樣讓孩子當演員,通過戲劇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該不該獎勵孩子?
本周談到可以把讀繪本當舞臺劇,用演的方式幫助孩子學(xué)習語言。可能你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在“演”的過程中,如果邀請孩子一起參與,他會更加感興趣,實際上,孩子自己天生就會演。下周就主要跟你聊聊,怎樣讓孩子當演員,通過戲劇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是什么角色,具體可以怎么做?
另一個問題是,該不該獎勵孩子?這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話題。一些人說應(yīng)該用獎勵強化孩子的行為,另外一些人說“胡蘿卜和大棒都不對”不該獎勵孩子,獎勵相當于是給孩子吃“有毒的胡蘿卜”,會讓孩子對獎勵產(chǎn)生依賴,失去他們的內(nèi)在動機。對于獎勵這個話題,我是怎么看的?下周告訴你。
本周問答時間
1.孩子不愿意給爸爸媽媽念繪本怎么辦?
2.小齡寶寶哭,抱還是不抱?
3.孩子喜歡重復(fù)看某一本繪本怎么辦?
4.如何讓孩子好好吃藥?
5.孩子遭遇創(chuàng)傷如何修復(fù)?
1.孩子不愿意給爸爸媽媽念繪本怎么辦?
@李濤
寶寶4歲了,已經(jīng)讀過很多遍繪本了,基本上都能背下來,但只愿意聽,不愿意講給爸爸媽媽,也不愿意角色扮演,問原因是因為怕讀不好。我們發(fā)現(xiàn)他有點完美主義,如果一件事情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就完全不愿意嘗試。我和寶爸經(jīng)常跟他說,做對與做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嘗試去做,可是他依然不愿意做,我們該怎么辦?
Dr. 魏
你們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鼓勵孩子,重視過程而非結(jié)果,鼓勵他嘗試。孩子4歲了,自尊心越來越強,對別人的評價會越來越在乎。這很正常。雖然他能夠把繪本背下來,但是讓他講給你們聽,對他來說挑戰(zhàn)比較大。
建議你們循序漸進,鼓勵他開口。大人念的時候,要故意留一些空,讓孩子來補全。比如讀《鼠小弟玩蹺蹺板》,你可以問孩子,鼠小弟跟什么動物玩蹺蹺板?哪些動物過來幫忙了?接著做個思想實驗:如果爸爸像大象哥哥那樣坐在蹺蹺板上,你坐在蹺蹺板另一邊,它會動嗎?媽媽來幫你,蹺蹺板會動嗎?這就用上角色扮演了。
等孩子打開話匣子,建立起自信,你再鼓勵他多講些,也不遲。
2.小齡寶寶哭,抱還是不抱?
@Jennie
《改變心理學(xué)》這本書里提到,寶寶夜里睡覺時間哭鬧,如果家長不理會,寶寶就會明白夜里哭是不會有人理他的,這樣夜里自然而然地就不會哭鬧了。這意味著寶寶如果餓了,或者是有生理需求,或者生病了,我們夜里都不要理會嗎?請問對于培養(yǎng)孩子行為習慣,這個方法是否可行?
Dr. 魏
如果我是寶寶,我會覺得好凄涼,我不會說話,只能用哭來告訴爸爸媽媽,我病了,我餓了,我不舒服,我想你,可是爸爸媽媽卻不理我。我不哭,不是我懂事,而是我覺得沒人會理我。
我的好朋友、愛貝睿家長教練陳忻老師對嬰兒哭聲有深入的研究。她說,0~6個月是寶寶跟世界建立信任的關(guān)鍵期,小嬰兒哭的時候,盡量多抱和多安撫。想讓孩子自己哭個夠,堅決不去抱,培養(yǎng)所謂的獨立精神,是揠苗助長的行為。被寵的寶寶未來會擁有更好的人際關(guān)系。
3.孩子喜歡重復(fù)看某一本繪本怎么辦?
@明謀善賴
我女兒特別喜歡讀小庫的一本書叫《爸爸,然后呢?》,我給她買了很多繪本,但她獨愛這本。在我給她講解的時候,她還主動要求重復(fù)里面的話語,現(xiàn)在她都能邊看邊說了。為什么孩子會對不同的繪本有不同的態(tài)度呢?這又代表了什么呢?
Dr. 魏
孩子對某些繪本情有獨鐘,很正常。就連大人,也會偏愛某些人、某些食物、某個節(jié)目,因為這些能夠給我們帶來諸如快樂等積極情緒。你不妨觀察女兒聽這本繪本的狀態(tài),是不是很專注投入、積極情緒很多呢?
你可能擔心女兒重復(fù)看某些繪本,限制了閱讀面。其實,重復(fù)是學(xué)習之母,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學(xué)習需要重復(fù)的次數(shù)更多。每次重復(fù),他們都在把故事中的素材內(nèi)化,變成自己的知識。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多次閱讀同一本繪本故事的孩子,能夠更好地學(xué)習新詞匯的意義。
如果你念煩了,不妨學(xué)習家長“魚”的方法,她會故意把字讀錯。比如在讀《不萊梅的音樂家》時,原文是“里面住著一伙強盜”,她會故意讀成“里面住著一個強盜”,結(jié)果孩子會說:“不對,不對,是一伙強盜。”你也可以偷偷“篡改”《爸爸,然后呢?》的情節(jié),比如“替北極熊趕走噩夢”,改成“替北極熊趕走虱子”。孩子發(fā)現(xiàn)后,說不定會哈哈大笑。而且,這也是提高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方法:原來,故事還可以這么玩!
4.如何讓孩子好好吃藥?
Dr. 魏
讓孩子吃藥確實是一件斗智斗勇的事兒。
首先,你需要和孩子澄清吃藥的目的,是因為他生病了,需要吃藥,身體好了才能和小朋友玩。你可以把細菌、病毒、藥物都擬人化,給他講一個關(guān)于藥物警察大戰(zhàn)細菌或病毒怪獸的故事,讓他意識到吃藥的重要性。
其次,孩子抗拒吃藥,往往是因為藥苦。國內(nèi)著名的醫(yī)學(xué)科普網(wǎng)站丁香醫(yī)生建議,首選給孩子選擇有果味的藥品,口感好,孩子容易接受。如果不得不用“重口味”的藥,千萬不要捏鼻子,容易嗆到;不要配上果汁、牛奶或藏在其他食物里,會影響藥效,除非醫(yī)生同意;可以加一點葡萄糖水,改善一些藥的口感。吃藥前和吃藥后都喝一些,但要記得漱口,避免蛀牙。
喂藥時,如果孩子抗拒用勺子,可以用專門的喂藥器或注射器,換種有趣些的方式,孩子可能更愿意接受。利用假裝游戲,你還可以告訴孩子,這是藥物警察的神奇警車。他也可以自己推藥水,更好把握。
如果孩子特別抗拒,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孩子兩頰上頜關(guān)節(jié)處,使上下頜分開。當然,這是最后的選擇。
盡量少用玩具來賄賂他。如果要用,建議給巧克力或糖,讓他馬上可以吃,蓋住藥的味道。如果非要用玩具,而每次都買一個玩具不現(xiàn)實,那么不妨打白條。比如喝一次得到一張貼紙,集滿五張就可以得到玩具。這里請注意,大人一定要說到做到。
祝孩子身體健康!
5.孩子遭遇創(chuàng)傷如何修復(fù)?
@安安
孩子4歲了,我經(jīng)常打他,我也知道打孩子是不好的行為,但每次都控制不好。孩子內(nèi)心可能是很恐懼的,我也很揪心,其實這都是我自己的問題。有什么補救措施嗎?讓孩子能從那個恐懼中走出來!
Dr. 魏
“孩子遭遇來自外界或家庭內(nèi)部的創(chuàng)傷,該如何修復(fù)?”這類問題問得比較多,今天給你細化一下提升孩子韌性的方法。咱們專欄之前也提到過此類問題,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文末的推薦閱讀中回顧第107期問答。
韌性這種能力,平時看起來不起眼,但當孩子面臨創(chuàng)傷、壓力的時候,可以幫他較好地恢復(fù)、走出陰影。孩子遇到體罰等可能對他造成心靈創(chuàng)傷的負面經(jīng)歷時,也可以用提升韌性的方法來幫助他。
第一,讓孩子擁有至少與一個親近的人,比如與家人朋友的牢固的支持關(guān)系。這個支持關(guān)系對孩子的恢復(fù)極其重要。如果這個人是你,你要對孩子表達你的支持和愛。
這里的支持是指,讓孩子知道他現(xiàn)在是安全的,他不會再隨便受到傷害。而且,言出必行、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說如果你跟孩子許下承諾,你說你會聽他講話,孩子說話你就靜下心,你說你周末會帶他去玩,就要執(zhí)行。這樣才能重新建立起孩子對人的信任感。
這里的愛是指,多跟孩子溝通,教會孩子描述他的情緒,比如,鼓勵孩子把悲傷、恐懼的情緒用語言、文字、繪畫或假裝游戲描述出來。孩子遇到創(chuàng)傷,自尊心會受到傷害,你可以多表達你的愛和鼓勵,讓孩子重新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對孩子保持耐心,孩子對創(chuàng)傷的反應(yīng)可能不同,可能是反抗可能是逃避,他們愈合的表現(xiàn)也不會是直線上升的,會有反復(fù)的可能,給他們多一點耐心陪在他們身邊。
第二,孩子在家的時候,盡量保證家庭環(huán)境比較和諧、有規(guī)律。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他們更會有安全感。比如建立清晰穩(wěn)定的家庭時間表,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飯、每晚幾點一起讀書,孩子知道到了什么時間會發(fā)生什么事,這種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首先會讓他們感到安心。更具體的內(nèi)容參考《087|韌性,給孩子的未來買一份抗壓險》《082|讀者問答:給家長的情緒自控法》,你可以在文末的推薦閱讀中找到。
本周家長分享
Dr. 魏
留言區(qū)有很多爸爸媽媽希望我推薦繪本,寶媽大頭詳細介紹了她家寶寶兩歲以前讀過的繪本,以及她給寶寶讀繪本的小訣竅。值得參考!
家長“大頭”分享給寶寶讀繪本的小訣竅
首先,針對小寶寶,為促進語言能力發(fā)展,家長學(xué)會買書和堅持親子閱讀很重要。
我家從寶寶6個月開始親子閱讀,一開始買的觸摸書、翻翻書、洞洞書和發(fā)聲書,在孩子觸覺發(fā)育敏感期,讓孩子好奇地感受光滑、柔軟、粗糙等不同觸感的材質(zhì);在手部敏感期,讓孩子玩洞洞書、翻翻書和發(fā)聲書等趣味書,既滿足孩子喜歡摳一摳、摸一模的手部動作,又可以通過翻書來鍛煉精細動作。小寶寶玩趣味性的紙板書籍,能啟發(fā)孩子玩書興趣,寶寶在玩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潤物細無聲地引導(dǎo)孩子認知、學(xué)習語言。
對于一歲以內(nèi)的孩子,我認為在親子閱讀中重復(fù)詞語,以及用熟悉的詞語進行交流互動,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保持孩子閱讀興趣,提高語言發(fā)展。
我推薦的書籍有,《亮麗精美觸摸書》系列、《寶寶的第一本躲貓貓游戲書》、《小玻翻翻書》,以及《拍拍小兔子》繪本。
首先推薦的是《亮麗精美觸摸書》系列,一共4本。比如其中的《小熊波比》是中英文雙語的,書里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和植物,它們身體的部分器官是用實物模擬做出來的,例如真實的花瓣、企鵝的身體、小狗的舌頭和毛茸茸的狐貍,給孩子粗糙、柔軟、堅硬、光滑等多種觸摸體驗和極佳的精美圖畫的觸覺刺激。小寶寶可以學(xué)習認知動物和植物,書中也設(shè)計了一些益智游戲,促進孩子形象思維和好奇心的發(fā)展。
另一本是《寶寶的第一本躲貓貓游戲書》,這是一本洞洞書,趣味性強,幫助孩子發(fā)展認知力;句式簡單押韻,便于理解;圖片色彩明亮,使注意力更集中。
還有一本是《小玻翻翻書》,這是世界上第一套兒童翻翻圖畫書,經(jīng)典的兒童翻翻書鼻祖,孩子都喜歡。這一系列書以其簡明亮麗的圖畫、動手掀翻的設(shè)計,可以進行探索、猜測、觸摸等運用心、眼、手的動作。
最后推薦《拍拍小兔子》這類繪本,它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視覺、觸覺,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給孩子帶來樂趣,寓教于樂,在快樂中學(xué)習語言。
另一方面,當小寶寶有玩書習慣后,家長除了提供給孩子必備的認知之外,還需要引入一些與孩子生活相關(guān)的有教育意義的嬰兒圖畫書。如《幼幼成長圖畫書》系列,我女兒特別喜歡看,在兩歲前幾乎把這個系列的書都看完了,每次喝完湯,都要去看《喝湯咯,擦一擦》,幫助書中的撒湯的動物去擦一擦,學(xué)會模仿和玩起假裝游戲。
在13個月時,女兒開始讀《東方寶寶》期刊,文字和畫面都很簡單純粹,主題是所有孩子都喜歡的母愛、游戲、大自然。第一次讀期刊,就激發(fā)了女兒第一次說出一句清晰的話。我讀:“小雞說,爸爸,我覺得你特別棒。”女兒答:“我也有爸爸!我也有媽媽!”
針對會交流互動的孩子,為了提高孩子的閱讀技巧和語言能力,家長可以盡量采用對話式閱讀的方式,并對孩子回答互動進行鼓勵。對于孩子不是很感興趣的圖畫書,家長可以將書中角色名字換成孩子熟悉的伙伴的名字,吸引孩子閱讀注意力。家長還可以從圖畫書中,延伸出親子游戲,將圖畫書的內(nèi)容與生活場景相結(jié)合進行描述,便于孩子語言理解和加深記憶。
以《好餓的小蛇》為例,小蛇張開嘴“啊嗚”“咕嘟”吃東西,我都會把嘴張大做出要吞的樣子說“啊嗚”,然后再做出吞咽的動作說“咕嘟”,孩子很快就會模仿了。當遇到她不好好吃飯時,我還引入繪本情節(jié),發(fā)出“啊嗚”,還能讓孩子吃飯。雖然女兒才一歲多,但是她早已理解《好餓的小蛇》的故事,還能靈活地把詞匯在生活中運用起來。
23個月時,女兒在畫幾條彎彎曲曲的簡筆線,我問她畫的是什么?女兒說:畫一條大蛇,看到一個香蕉,啊嗚,咕咚,吃了。又看到一個蘋果,啊嗚,咕咚,吃了。
剛好翻出孩子的成長記錄,借此機會跟大家分享:
9個月時,開始安靜地聽完一本書。
10個月時,開始發(fā)音兩三個字。
11個月時,開始開口用兩字回答問題。
12個月時,很會交流互動。
13個月時,第一次說清晰的句子。
23個月時,能夠日常對話。
我問:腳可以用來干嘛?
女兒說:可以走路;可以蹦蹦跳跳;可以踩在椅子上去洗手;可以踢球;可以踩開垃圾桶;還可以給粑粑聞臭臭。
現(xiàn)在女兒剛滿兩周歲,已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言表達都挺好,能聽懂日常英語交流。孩子的成長,都源于她自己對童書的喜愛,以及我們家長對親子閱讀的堅持。
推薦閱讀:
107|讀者問答:如何給孩子挑選玩具?
087|韌性,給孩子的未來買一份抗壓險
082|讀者問答:給家長的情緒自控法
13|讀者問答:孩子遭遇創(chuàng)傷如何修復(fù)?
Dr. 魏
2017-11-24
113|讀者問答:孩子遭遇創(chuàng)傷如何修復(fù)?
轉(zhuǎn)述師:校妤
Dr. 魏
下周我將集中幫你解決兩個問題:怎樣讓孩子當演員,通過戲劇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該不該獎勵孩子?
本周談到可以把讀繪本當舞臺劇,用演的方式幫助孩子學(xué)習語言。可能你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在“演”的過程中,如果邀請孩子一起參與,他會更加感興趣,實際上,孩子自己天生就會演。下周就主要跟你聊聊,怎樣讓孩子當演員,通過戲劇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是什么角色,具體可以怎么做?
另一個問題是,該不該獎勵孩子?這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話題。一些人說應(yīng)該用獎勵強化孩子的行為,另外一些人說“胡蘿卜和大棒都不對”不該獎勵孩子,獎勵相當于是給孩子吃“有毒的胡蘿卜”,會讓孩子對獎勵產(chǎn)生依賴,失去他們的內(nèi)在動機。對于獎勵這個話題,我是怎么看的?下周告訴你。
本周問答時間
1.孩子不愿意給爸爸媽媽念繪本怎么辦?
2.小齡寶寶哭,抱還是不抱?
3.孩子喜歡重復(fù)看某一本繪本怎么辦?
4.如何讓孩子好好吃藥?
5.孩子遭遇創(chuàng)傷如何修復(fù)?
1.孩子不愿意給爸爸媽媽念繪本怎么辦?
@李濤
寶寶4歲了,已經(jīng)讀過很多遍繪本了,基本上都能背下來,但只愿意聽,不愿意講給爸爸媽媽,也不愿意角色扮演,問原因是因為怕讀不好。我們發(fā)現(xiàn)他有點完美主義,如果一件事情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就完全不愿意嘗試。我和寶爸經(jīng)常跟他說,做對與做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嘗試去做,可是他依然不愿意做,我們該怎么辦?
Dr. 魏
你們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鼓勵孩子,重視過程而非結(jié)果,鼓勵他嘗試。孩子4歲了,自尊心越來越強,對別人的評價會越來越在乎。這很正常。雖然他能夠把繪本背下來,但是讓他講給你們聽,對他來說挑戰(zhàn)比較大。
建議你們循序漸進,鼓勵他開口。大人念的時候,要故意留一些空,讓孩子來補全。比如讀《鼠小弟玩蹺蹺板》,你可以問孩子,鼠小弟跟什么動物玩蹺蹺板?哪些動物過來幫忙了?接著做個思想實驗:如果爸爸像大象哥哥那樣坐在蹺蹺板上,你坐在蹺蹺板另一邊,它會動嗎?媽媽來幫你,蹺蹺板會動嗎?這就用上角色扮演了。
等孩子打開話匣子,建立起自信,你再鼓勵他多講些,也不遲。
2.小齡寶寶哭,抱還是不抱?
@Jennie
《改變心理學(xué)》這本書里提到,寶寶夜里睡覺時間哭鬧,如果家長不理會,寶寶就會明白夜里哭是不會有人理他的,這樣夜里自然而然地就不會哭鬧了。這意味著寶寶如果餓了,或者是有生理需求,或者生病了,我們夜里都不要理會嗎?請問對于培養(yǎng)孩子行為習慣,這個方法是否可行?
Dr. 魏
如果我是寶寶,我會覺得好凄涼,我不會說話,只能用哭來告訴爸爸媽媽,我病了,我餓了,我不舒服,我想你,可是爸爸媽媽卻不理我。我不哭,不是我懂事,而是我覺得沒人會理我。
我的好朋友、愛貝睿家長教練陳忻老師對嬰兒哭聲有深入的研究。她說,0~6個月是寶寶跟世界建立信任的關(guān)鍵期,小嬰兒哭的時候,盡量多抱和多安撫。想讓孩子自己哭個夠,堅決不去抱,培養(yǎng)所謂的獨立精神,是揠苗助長的行為。被寵的寶寶未來會擁有更好的人際關(guān)系。
3.孩子喜歡重復(fù)看某一本繪本怎么辦?
@明謀善賴
我女兒特別喜歡讀小庫的一本書叫《爸爸,然后呢?》,我給她買了很多繪本,但她獨愛這本。在我給她講解的時候,她還主動要求重復(fù)里面的話語,現(xiàn)在她都能邊看邊說了。為什么孩子會對不同的繪本有不同的態(tài)度呢?這又代表了什么呢?
Dr. 魏
孩子對某些繪本情有獨鐘,很正常。就連大人,也會偏愛某些人、某些食物、某個節(jié)目,因為這些能夠給我們帶來諸如快樂等積極情緒。你不妨觀察女兒聽這本繪本的狀態(tài),是不是很專注投入、積極情緒很多呢?
你可能擔心女兒重復(fù)看某些繪本,限制了閱讀面。其實,重復(fù)是學(xué)習之母,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學(xué)習需要重復(fù)的次數(shù)更多。每次重復(fù),他們都在把故事中的素材內(nèi)化,變成自己的知識。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多次閱讀同一本繪本故事的孩子,能夠更好地學(xué)習新詞匯的意義。
如果你念煩了,不妨學(xué)習家長“魚”的方法,她會故意把字讀錯。比如在讀《不萊梅的音樂家》時,原文是“里面住著一伙強盜”,她會故意讀成“里面住著一個強盜”,結(jié)果孩子會說:“不對,不對,是一伙強盜。”你也可以偷偷“篡改”《爸爸,然后呢?》的情節(jié),比如“替北極熊趕走噩夢”,改成“替北極熊趕走虱子”。孩子發(fā)現(xiàn)后,說不定會哈哈大笑。而且,這也是提高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方法:原來,故事還可以這么玩!
4.如何讓孩子好好吃藥?
Dr. 魏
讓孩子吃藥確實是一件斗智斗勇的事兒。
首先,你需要和孩子澄清吃藥的目的,是因為他生病了,需要吃藥,身體好了才能和小朋友玩。你可以把細菌、病毒、藥物都擬人化,給他講一個關(guān)于藥物警察大戰(zhàn)細菌或病毒怪獸的故事,讓他意識到吃藥的重要性。
其次,孩子抗拒吃藥,往往是因為藥苦。國內(nèi)著名的醫(yī)學(xué)科普網(wǎng)站丁香醫(yī)生建議,首選給孩子選擇有果味的藥品,口感好,孩子容易接受。如果不得不用“重口味”的藥,千萬不要捏鼻子,容易嗆到;不要配上果汁、牛奶或藏在其他食物里,會影響藥效,除非醫(yī)生同意;可以加一點葡萄糖水,改善一些藥的口感。吃藥前和吃藥后都喝一些,但要記得漱口,避免蛀牙。
喂藥時,如果孩子抗拒用勺子,可以用專門的喂藥器或注射器,換種有趣些的方式,孩子可能更愿意接受。利用假裝游戲,你還可以告訴孩子,這是藥物警察的神奇警車。他也可以自己推藥水,更好把握。
如果孩子特別抗拒,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孩子兩頰上頜關(guān)節(jié)處,使上下頜分開。當然,這是最后的選擇。
盡量少用玩具來賄賂他。如果要用,建議給巧克力或糖,讓他馬上可以吃,蓋住藥的味道。如果非要用玩具,而每次都買一個玩具不現(xiàn)實,那么不妨打白條。比如喝一次得到一張貼紙,集滿五張就可以得到玩具。這里請注意,大人一定要說到做到。
祝孩子身體健康!
5.孩子遭遇創(chuàng)傷如何修復(fù)?
@安安
孩子4歲了,我經(jīng)常打他,我也知道打孩子是不好的行為,但每次都控制不好。孩子內(nèi)心可能是很恐懼的,我也很揪心,其實這都是我自己的問題。有什么補救措施嗎?讓孩子能從那個恐懼中走出來!
Dr. 魏
“孩子遭遇來自外界或家庭內(nèi)部的創(chuàng)傷,該如何修復(fù)?”這類問題問得比較多,今天給你細化一下提升孩子韌性的方法。咱們專欄之前也提到過此類問題,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文末的推薦閱讀中回顧第107期問答。
韌性這種能力,平時看起來不起眼,但當孩子面臨創(chuàng)傷、壓力的時候,可以幫他較好地恢復(fù)、走出陰影。孩子遇到體罰等可能對他造成心靈創(chuàng)傷的負面經(jīng)歷時,也可以用提升韌性的方法來幫助他。
第一,讓孩子擁有至少與一個親近的人,比如與家人朋友的牢固的支持關(guān)系。這個支持關(guān)系對孩子的恢復(fù)極其重要。如果這個人是你,你要對孩子表達你的支持和愛。
這里的支持是指,讓孩子知道他現(xiàn)在是安全的,他不會再隨便受到傷害。而且,言出必行、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說如果你跟孩子許下承諾,你說你會聽他講話,孩子說話你就靜下心,你說你周末會帶他去玩,就要執(zhí)行。這樣才能重新建立起孩子對人的信任感。
這里的愛是指,多跟孩子溝通,教會孩子描述他的情緒,比如,鼓勵孩子把悲傷、恐懼的情緒用語言、文字、繪畫或假裝游戲描述出來。孩子遇到創(chuàng)傷,自尊心會受到傷害,你可以多表達你的愛和鼓勵,讓孩子重新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對孩子保持耐心,孩子對創(chuàng)傷的反應(yīng)可能不同,可能是反抗可能是逃避,他們愈合的表現(xiàn)也不會是直線上升的,會有反復(fù)的可能,給他們多一點耐心陪在他們身邊。
第二,孩子在家的時候,盡量保證家庭環(huán)境比較和諧、有規(guī)律。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他們更會有安全感。比如建立清晰穩(wěn)定的家庭時間表,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飯、每晚幾點一起讀書,孩子知道到了什么時間會發(fā)生什么事,這種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首先會讓他們感到安心。更具體的內(nèi)容參考《087|韌性,給孩子的未來買一份抗壓險》《082|讀者問答:給家長的情緒自控法》,你可以在文末的推薦閱讀中找到。
本周家長分享
Dr. 魏
留言區(qū)有很多爸爸媽媽希望我推薦繪本,寶媽大頭詳細介紹了她家寶寶兩歲以前讀過的繪本,以及她給寶寶讀繪本的小訣竅。值得參考!
家長“大頭”分享給寶寶讀繪本的小訣竅
首先,針對小寶寶,為促進語言能力發(fā)展,家長學(xué)會買書和堅持親子閱讀很重要。
我家從寶寶6個月開始親子閱讀,一開始買的觸摸書、翻翻書、洞洞書和發(fā)聲書,在孩子觸覺發(fā)育敏感期,讓孩子好奇地感受光滑、柔軟、粗糙等不同觸感的材質(zhì);在手部敏感期,讓孩子玩洞洞書、翻翻書和發(fā)聲書等趣味書,既滿足孩子喜歡摳一摳、摸一模的手部動作,又可以通過翻書來鍛煉精細動作。小寶寶玩趣味性的紙板書籍,能啟發(fā)孩子玩書興趣,寶寶在玩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潤物細無聲地引導(dǎo)孩子認知、學(xué)習語言。
對于一歲以內(nèi)的孩子,我認為在親子閱讀中重復(fù)詞語,以及用熟悉的詞語進行交流互動,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保持孩子閱讀興趣,提高語言發(fā)展。
我推薦的書籍有,《亮麗精美觸摸書》系列、《寶寶的第一本躲貓貓游戲書》、《小玻翻翻書》,以及《拍拍小兔子》繪本。
首先推薦的是《亮麗精美觸摸書》系列,一共4本。比如其中的《小熊波比》是中英文雙語的,書里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和植物,它們身體的部分器官是用實物模擬做出來的,例如真實的花瓣、企鵝的身體、小狗的舌頭和毛茸茸的狐貍,給孩子粗糙、柔軟、堅硬、光滑等多種觸摸體驗和極佳的精美圖畫的觸覺刺激。小寶寶可以學(xué)習認知動物和植物,書中也設(shè)計了一些益智游戲,促進孩子形象思維和好奇心的發(fā)展。
另一本是《寶寶的第一本躲貓貓游戲書》,這是一本洞洞書,趣味性強,幫助孩子發(fā)展認知力;句式簡單押韻,便于理解;圖片色彩明亮,使注意力更集中。
還有一本是《小玻翻翻書》,這是世界上第一套兒童翻翻圖畫書,經(jīng)典的兒童翻翻書鼻祖,孩子都喜歡。這一系列書以其簡明亮麗的圖畫、動手掀翻的設(shè)計,可以進行探索、猜測、觸摸等運用心、眼、手的動作。
最后推薦《拍拍小兔子》這類繪本,它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視覺、觸覺,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給孩子帶來樂趣,寓教于樂,在快樂中學(xué)習語言。
另一方面,當小寶寶有玩書習慣后,家長除了提供給孩子必備的認知之外,還需要引入一些與孩子生活相關(guān)的有教育意義的嬰兒圖畫書。如《幼幼成長圖畫書》系列,我女兒特別喜歡看,在兩歲前幾乎把這個系列的書都看完了,每次喝完湯,都要去看《喝湯咯,擦一擦》,幫助書中的撒湯的動物去擦一擦,學(xué)會模仿和玩起假裝游戲。
在13個月時,女兒開始讀《東方寶寶》期刊,文字和畫面都很簡單純粹,主題是所有孩子都喜歡的母愛、游戲、大自然。第一次讀期刊,就激發(fā)了女兒第一次說出一句清晰的話。我讀:“小雞說,爸爸,我覺得你特別棒。”女兒答:“我也有爸爸!我也有媽媽!”
針對會交流互動的孩子,為了提高孩子的閱讀技巧和語言能力,家長可以盡量采用對話式閱讀的方式,并對孩子回答互動進行鼓勵。對于孩子不是很感興趣的圖畫書,家長可以將書中角色名字換成孩子熟悉的伙伴的名字,吸引孩子閱讀注意力。家長還可以從圖畫書中,延伸出親子游戲,將圖畫書的內(nèi)容與生活場景相結(jié)合進行描述,便于孩子語言理解和加深記憶。
以《好餓的小蛇》為例,小蛇張開嘴“啊嗚”“咕嘟”吃東西,我都會把嘴張大做出要吞的樣子說“啊嗚”,然后再做出吞咽的動作說“咕嘟”,孩子很快就會模仿了。當遇到她不好好吃飯時,我還引入繪本情節(jié),發(fā)出“啊嗚”,還能讓孩子吃飯。雖然女兒才一歲多,但是她早已理解《好餓的小蛇》的故事,還能靈活地把詞匯在生活中運用起來。
23個月時,女兒在畫幾條彎彎曲曲的簡筆線,我問她畫的是什么?女兒說:畫一條大蛇,看到一個香蕉,啊嗚,咕咚,吃了。又看到一個蘋果,啊嗚,咕咚,吃了。
剛好翻出孩子的成長記錄,借此機會跟大家分享:
9個月時,開始安靜地聽完一本書。
10個月時,開始發(fā)音兩三個字。
11個月時,開始開口用兩字回答問題。
12個月時,很會交流互動。
13個月時,第一次說清晰的句子。
23個月時,能夠日常對話。
我問:腳可以用來干嘛?
女兒說:可以走路;可以蹦蹦跳跳;可以踩在椅子上去洗手;可以踢球;可以踩開垃圾桶;還可以給粑粑聞臭臭。
現(xiàn)在女兒剛滿兩周歲,已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言表達都挺好,能聽懂日常英語交流。孩子的成長,都源于她自己對童書的喜愛,以及我們家長對親子閱讀的堅持。
推薦閱讀:
107|讀者問答:如何給孩子挑選玩具?
087|韌性,給孩子的未來買一份抗壓險
082|讀者問答:給家長的情緒自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