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蒂芬·金的著作《寫作這回事》中,如果說第二部分的“工具箱”是寫作的本科基礎教育,那么第三部分的“論寫作”就是升華版研究生課程。
最近,在秧秧的寫作中,這本書對我的幫助甚大。上次和大家分享的鏈接在此,“作為寫作愛好者,你需要知道的事|讀《寫作這回事》有感(一)”,大家可以點擊藍色字查看。今天,秧秧繼續和大家來分享他書目中“論寫作”的部分內容。
前文要點回憶
工具箱
1、寫作的基本素材是詞匯。關鍵不是多,而是你怎么用。
2、語法很重要。
3、盡量避免用被動語態。
4、段落的作用:表明文章的結構性。
5、小說的長度應由你創造的世界而定。
論寫作
在這個大篇章中,斯蒂芬金首先給了我們兩大建議,我想,這也是他多年寫作之后的總結。
第一,要寫出好作品就必須掌握基礎(詞匯、語法、風格要素),還要往你的工具箱的第三層裝滿襯手的工具。
第二,壞寫手怎么也不可能改造成稱職的作家,同樣,好作家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改造偉大的大師,但是經過辛勤的工作,身心的高投入,得到及時的幫助,有了這些,一個勉強稱職的作家就能進步成為一個好作家。
秧秧的理解是,對于語言的基礎知識和運用都是需要長期學習和訓練的,即使不是天才,我們也還是可以通過不斷練習達到“好作家”的高度!(作家,聽到這個稱謂,已經讓我們所有心懷夢想的碼字小怪獸們心中一震了!有木有!)
好吧,大方向有了,具體怎么做呢?我們再來一步步解析斯蒂芬金的答案。
1、如果你想成為作家,有兩件事必須要首先做到:多讀,多寫。
越來越覺得,最笨的辦法,很多時候,就是捷徑。即使是天才般的斯蒂芬·金,他今日所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繞不開這兩件事——“多讀,多寫”。
在他看來,不管是寫的好的書,還是寫的壞的書,閱讀,都會帶給你裨益。通過閱讀爛文章,你能最快學會不該怎么寫,你可以避免在你的文章中出現你之前閱讀過的冗繁無趣情節。而好文章能交給我們如何優雅敘事、安排情節發展、創作個人風格、掌握實事求是的態度。
在斯蒂芬·金的記敘中,他走到哪都帶著書,只要有時間就讀上幾頁,時間多的時候整本讀,時間少的時候就碎片閱讀。他基本不看電視,把時間更多的留給閱讀——他寫作生活的創作核心。
除了閱讀這種資源輸入,寫作輸出也是很重要的訓練。在時間長度上,他的建議是:“刻苦閱讀和寫作的模式——每天四到六小時,天天如此。”
秧秧覺得,很多狂熱的寫作小伙伴們,每天花在閱讀和寫作上的時間,可能都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這個要求。你也許會說:“我要上班,沒有這么多時間。”那秧秧大概幫你算一下,每天晚上從7點到11點的時間就已經有4小時了,再加上有些愛好者們可以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來閱讀或者寫作,還可以利用上下班的時間用手機聽書或者碼字,那么,總體上,你要達到4個小時的寫作訓練下限,是可以比較輕松完成的!
畢竟,只要你感到興趣盎然,那每日幾小時的閱讀和寫作,對于你就像是在孩子在游樂場玩耍或者是老餮面對美食,將會是莫大的快樂享受!
※ 閱讀真正的意義在于,它能夠讓寫作變得容易上手。
※ 持續的閱讀會將你帶入這樣一種狀態,你可以很迫切很放松的寫作。
※ 同樣閱讀也能持續告訴:前人都做過些什么,還有什么沒做,哪些是陳腔濫調,什么才令人耳目一新,怎么寫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氣沉沉。你讀得越多,下筆或者往鍵盤上敲的時候才越不會顯得像個傻瓜。
2、為你的寫作建立時間表。
建立長期可操作的時間表,讓寫作變成一種習慣,更容易堅持。
斯蒂芬·金在書里分享了他的時間表:“上午用來寫新作品——進行中的著作。下午小睡一會,處理信件。晚間用來閱讀,陪伴家人。”
秧秧覺得,如果你是全職寫作,你可以嘗試把他的時間表,劃分成寫作、閱讀、日常事務、家庭事務四個模塊,根據自己的靈感點靈活安排,運用在你的生活中。
如果你不是全職寫作,你需要根據自己的習慣、工作上下班時間,來建立自己的寫作時間表。譬如,如果你文思泉涌的時刻是晚上,你可以定下晚上8-11點之間的時候,是你的寫作創作時間;如果你的靈感點在早上,你可以選擇每天10點入睡,早早起床,把寫作時間固定在每天早上的5-7點。
這種固定的時間表,除了能幫助你掌握自己的平均創作量(每日字數)之外,還能讓你的家人、朋友都熟悉你的習慣,從而,能更好地保證你創作時不受打擾。
※ 我希望一天能寫十頁,大概就是兩千英文單詞。三個月就有大概十八萬字,作為一本書長度恰好。
※ 對這種有規律的創作方式幫助最大的,就是工作環境要安靜。我的寫作以及從中獲得的快樂也對我保持健康和穩定的家庭生活很有幫助。
3、為你的寫作創造環境。
斯蒂芬·金在書里面這樣寫到:“你寫作的地方不妨簡陋,但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一扇你甘心關上的門。關門等于是以你的方式告訴世界,也告訴自己,說你是言出必行,你已坐下嚴肅承諾要寫作,決心一諾千金,說到做到。”
秧秧的理解是固定的寫作時間和寫作地點,為我們的創作建立了儀式感。這樣,一旦進入相應的時間和空間,我們的潛意識和意識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讓你在這個小世界里,盡情創作,不受打擾。
還有,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制定一個比較容易完成的目標,譬如每天寫1000字,每周固定地休息一天。
常常,在開始的時候,我們信心滿滿地會把目標定得過于高遠,譬如看到某大神日更5000,我們就要求自己日更5000甚至6000之類,尤其是很多雞湯文不停地告訴我們“最怕的是比你厲害的人,比你還努力!”。但是,我們不能忘了,只有樂趣能讓你不停地探索和堅持。不然,太需要意志力的事情,真的很容易在某個意志力薄弱的時刻,被負面情緒徹底擊敗。
說句實在話,如果你真心喜歡,“每天都能閱讀和寫出自己喜歡的文字”這種感覺暢快極了!讓你酣暢淋漓的事情,疼都是快樂的,哪里需要堅持?!
當然,在最開始的時候,你還是應該在技術上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條件,譬如在你創作時遠離電話、手機、網絡(你可以把需要查資料的部分先留白,延遲處理)、電視、游戲等所有會讓你分神的東西,把自己放置在獨立思考的時空中。
※ 你寫作的時候是在創作自己的世界。
※ 睡眠與寫作的相似之處在于,我們都要學會讓身體平靜的同時,盡量讓頭腦從日常生活單調的理性思考中解脫出來。
※ 你需要一個房間,需要房門,需要關上門的決心。你同樣需要一個具體的目標。你越是能夠長時間地堅持這些基本要素,寫作就會越容易。
4、確認并真心喜愛你寫作的內容。
斯蒂芬·金在書里面告訴我們,你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只要你是講真話,只要你沒有背離自己所了解且喜愛的東西,而不是為了別的目的在寫作。
對于這一點,秧秧也曾經有過迷惘。因為,作為一個寫作的人,我們都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你的文章,所以,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寫完一篇文章,都會忍不住去過度在意評論和閱讀量。現在,在網上,有許多文章對各類熱門文章的標題、內容、類型做分析。然后,渴望被看見的作者們有時甚至為了“被看見”,常常按圖索驥,甚至放棄自己原本感興趣的題材,去追逐熱點話題或其他。但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把興趣變成了功利,甚至最后會失去對寫作本身的熱愛。
去寫你真正喜歡的內容吧,那些靠意志力做不到的事情,愛都可以做到!
明白這點以后,我對自己說,只要一直努力、一直用心,我的文字就會慢慢變得越來越好。等到它足夠好的時候,自然會被更多人看見。在此之前,快樂地努力吧!享受寫作本身!
※ 我認為,如果你背離自己所了解并且喜愛的東西,轉而投向你認為足以贏得親友和寫作圈的同仁尊重和青睞的題材,那才是嚴重的錯誤。同樣錯誤的是為了賺錢特意去寫某種類型的小說。
※ 一個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創作的作家沒有辦法想投資者估算不同股票的價值一樣,去估算他的小說素材,從中選出可能獲利最高的一支。
※ 喜歡什么就寫什么,注入真實生活,結合你自己對生活、友誼、愛情、性愛以及工作的了解,讓作品與眾不同。尤其是工作。人們喜歡讀關于工作的描寫。
5、情節構思在小說創作中的位置
作為一個暢銷書作家,斯蒂芬·金在書里面告訴我們:
在我看來,短篇也罷,長篇小說也罷,都是由三部分構成:敘事,將故事從A點推至B點最終至Z點結束;描寫,為讀者描繪出現場感覺;還有對話,通過具體語言賦予人物生命。
你可能會奇怪,情節構思應該擺在什么位置。答案是——至少我的答案是——沒有它的位置。
在他的理解里,因為真實的生活多半是不被構思決定的,而且,他相信情節構思和真正創作的自發性是互不相容,所以,他認為作家的職責就是為故事提供發展的場所,讓故事自發生長,而不是圈定故事的發展路線。
也就是說,讓故事通過最初的簡單概念、小點子和后來的情勢來自由發展,即使對于作者對于結局有大致想法,但依然盡量嘗試按情節的發展去順勢寫作,而不是強行更改故事軌跡。
這讓秧秧想起了去年大熱的一部韓劇《W兩個世界》,暢銷漫畫人物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后,開始不按作家的想法,而按自己的意志左右了漫畫故事的情節走向。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寫小說時,寫到第三章之后,主人公會活過來”的意思。
最近,秧秧在梅姐姐的帶動下,加入了接龍客棧505,在每個星期一更新發布一章“情斷彼岸花”,親身感受到了“人物活過來”的神奇感覺。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更多的感受,需要我們親身嘗試,慢慢體悟。
所以,如果你不能理解斯蒂芬·金在這一點說到的內容,秧秧建議你直接拿起筆,去把你心里的故事寫下來。老話說“實踐出真知”,也許,閱讀不能讓你理解的事情,寫作可以。多寫幾章之后,你會對作者很多建議有更深刻的了解。
6、如何在寫作中描述生動的場景
秧秧覺得,對于一個喜歡寫故事的作者而言,能夠通過描述,讓讀者親身參與到故事中來,是他/她的目標和必要技能。
斯蒂芬·金在書給我們提供了如下的方法:
只有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你才能學會如何描繪場景。
開始描述之前,你首先需要想想出你希望讀者感受的場景。而描述的目的就是要將你腦海中呈現出來的場景寫成文字,躍然紙上。
我認為,語氣描寫人物的外在形象,還不如突出現場感和特征更容易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在我看來,好的描寫通常由少數幾個精心選擇的細節構成,這就足以代表其他一切。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細節都是首先浮上心頭的意向。
場景不是最重要的,故事永遠是最重要的!
越是努力做到簡明,就越能了解美國語言的豐富復雜,難以捉摸。
其實,不單單是英文,中文也一樣,簡明的文字往往更有力量。譬如余華的《活著》,文字干凈、利落,沒有不必要的修辭,但故事的力量卻比許多當下言辭華美的網絡小說要高出了好多個能量級。
當然,秧秧也知道,要修煉成這種文字,在思想深度和寫作功力上都需要長期的鍛煉,還要有繆斯之吻。但,我們還是要感謝大神們為我們提供了尋寶地圖,能讓我們能離夢想更近一點,是不是?
夢想有了,就向著它努力唄。
雖然我不知道努力是不是就能實現夢想,但我百分百確認的是,不努力,一定實現不了!
由于篇幅的問題,書中剩下的幾點建議,我們下次再接著分享吧!如果你也和秧秧一樣,是個愛美、愛寫作、愛享受生活的朋友,歡迎查閱我的服裝穿搭心得“基礎款系列”和我的“電影清單”、“悅讀時光”,也歡迎關注秧秧,這樣,你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我的更新啦!
最后,把全書中秧秧最喜歡的一段大神心路送給大家,在寫作的路上,與你共勉!
寫作不是為了賺錢、出名、找人約會、做愛或者是交朋友。最終寫作是為了讓讀你書的人生活更豐富,也讓自己的生活更更富。是為了站起來,好起來,走出來。快樂起來,好嗎?快樂起來。
讓我們一起,在變得更美好的路上,不遺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