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已經(jīng)意識到了,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早就多到學不完。
但是那些大牛們,連稿子都沒有,坐下來就出口成章——這些神人好像總是在讀海量的書,聊一些你完全不懂的概念。
同樣是24小時,為什么差距那么大?
01
時常也有人問我——你每天到底拿多少時間讀書?
其實這個不是一個時間管理問題,是個認知效率問題。
我們從小聽到的最多一句話是:怎么又在玩沒有讀書啊?
而你只要一讀書,不管有多慢、讀什么書,大人就不打擾你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個概念——讀書總沒錯。
但這個思路是錯的。
在知識匱乏、非終身學習年代,學肯定比不學好。但是在今天知識爆炸、終身學習時代,要比的不是學不學,而是認知效率。
簡單來說——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學了有地方用的,難度適中的知識最有效。
02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給閱讀做了幾個分類:娛樂性、知識性、心智性。
如果比作爬山:
? 娛樂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
? 知識性的是平坡,能開動,但是略微費力;
? 心智提升類的是爬坡,看起來會很累,但是真的會提升腦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觀點的速度會加快——也就是我們說的,學習力增強了。
很多人天天學習,學習力卻沒有什么上升,隨著年齡增長,自己的腦力體力下降,于是覺得「年齡大了,腦子不好使了。」
其實是心智提升類書籍讀得少的緣故。
因為他主要的認知是娛樂性和知識性的——你哪怕讀一輩子報紙,也并不會增加學習力。
其實真正提升你的東西,并不會讓你那么舒服的。
03
最笨拙的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書打開第一頁,然后往下讀。
你旅行的時候,會和出車站的第一個人一直聊天,希望能找到這個城市里最有趣好玩的景點嗎?
顯然不會,你可能會看看地圖,找到幾個地方,然后打車直接過去。
但是我們就經(jīng)常這樣學習,從第一頁開始,然后直接開始讀,希望能學到有用的東西。
其實,更好的方法是先選書——看書評,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英文版亞馬遜的評論,一般很有用。
平行比較幾本書,最后選擇一本。
或者,加入到讀書社群中,找到正在讀或者讀過此書的書友,隨時交流心得,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加入非凡大叔「閱·享」共讀計劃
掃碼入群開啟全新悅讀體驗
在這里,你將與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靈魂共鳴,或是深藏不露的意見領袖一較高下,也可能會遇到尋覓已久的知音……
非凡大叔陪你分享此刻閱讀感動,愿我們,悅讀,越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