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都講究一個緣分。而我相信那些自己需要的、適合自己的東西,總會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自己的身邊。
拆書這個詞是我很久以前就知道的,雖然聽無數人提起過,可是自己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好好去學學如何拆,或者拆書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只是任由它存在。
我不知道今天為什么會打開趙周老師關于拆書訓練營的課程,事后想想大概是時機到了,我目前需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了。
我很慶幸自己今天打開了這個課程,更慶幸自己從頭到尾把第一節課聽完了。今天學到的知識,讓我對自己之前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都做了反思。
老師分享的四種偽學習者讓我頓時清醒,自己很多時候都是在“偽學習”的坑中出不來啊,還自以為勤奮、努力,其實都是“偽學習”的狀態。
個人學習中有四類常見的偽學習狀態:
1、追逐各類干貨;
2、追捧各類大神;
3、推崇各類新知;
4、沉迷于各種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努力。
這四個坑,我無一例外的全部踩過。
追逐各類干貨的,往往希望在音頻里、視頻里、或者PPT、思維導圖里,告訴他怎么做,每一步怎么走,能夠讓他聽了馬上就能變個人似的。曾經自己也特別在意課程有沒有干貨,或者就沖著干貨去的。群里面只要聽到某人分享說某某的課程干貨很多,二話不說就購買了。一度成為韭菜被人割。
各種干貨并沒有讓我的人生開掛,只是看到了越來越多開掛的人生。總想著復制別人的過程,卻發現并不是那么容易復制的,別人的資源和強大社會經歷,是自己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
追捧各類大神的,往往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辨別是不是真的大神。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個人IP,還不知道商業背書,只是看到別人的宣傳,哇,這個人好牛,哇,這個人過上了我想要的生活,哇,他以前也和自己有過一樣的經歷,于是為所謂的大神付費買單了。
曾經特別癡迷“得到”,幾乎想把里面所有的專欄都定了才覺得心安。只要沒有購買里面的課程,就會覺得焦慮,擔心錯過了下一個財富風口。可是當自己真的購買了后,才發現,有些課程是很好,可是不適用于現階段的自己。
推崇各類新知的,曾經公眾號文章里,只要標題后面寫著“深度好文”“干貨”等字的,必點開看一看,什么以前的方法都錯了,以前的認知都不正確了的文章也是必點開的。
沉迷于各種不切實際的努力。曾經自己看到別人一年讀多少書,一年花多少錢在培訓上。我自己也想著跟別人一起打卡,一起開掛人生。
我曾經以為自己很努力,可是現在看來,自己當初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對職場有壓力,我對學習有焦慮。
我需要用這些干貨、這些雞湯和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努力來做自我安慰。
我曾經以為自己學到的知識,不過是一盤散沙,根本沒有構建起屬于我自己的知識體系。
難怪自己越學越焦慮,難怪自己總是一次又一次被人割韭菜。
沒有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人,他們對待知識的態度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1、聽風是風,聽雨是雨;
2、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3、順我者點贊,逆我者不看。
想想自己以前還真是都處于這樣的狀態。
多么可怕,你以為的努力,其實都是無用的,都是白費的。
你以為的投資,不過是占了百度網盤的內存,鼓了別人的腰包,自己的大腦依舊空空。
想想自己以前聽課從未用自己的話去復述過,總是聽過、看過就行。還一直停留在學知識的層面,從來沒有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過。
還好,一切都不晚,今天聽了拆書課程,糾正了自己以前的錯誤認知,也讓自己找到了新的方法。
拆書便簽學習法,自己以前就聽過,卻從來不知道怎么去用。今天聽了課后,豁然開朗。
拆書便簽閱讀法適用于致用類的書籍。
就是你不是為了考試、不是為了證書、不是別人逼那你去學的,是你看了后能解決自己某方面問題,能提升自己某方面能力的書籍。
拆書便簽法的閱讀可以分為7個步驟:
1、確定你要讀的書是致用類的。
2、在讀書的過程中,用較快的速度閱讀,當書中的理論、觀點、建議對你真的很重要的時候,才放慢速度,仔細閱讀相關內容。
3、拿出一張 I 便簽,用自己的話重述相關的信息,也可以總結自己得到的新的啟發,有價值的提醒,寫好貼在相應的書頁。
4、對同一個信息,問問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經歷,聽過的或者見過的,拿一張A1便簽寫下來,貼在 I 便簽旁邊。
5、結合自己的目標想一想自己以后如何運用,寫下自己的行動,拿一張A2便簽寫下來,貼在相應的位置。
6、在貼了便簽的書頁旁邊貼上一張小小的指示標簽,提醒自己。
7、一本書讀完后,把所有A2便簽拿出來,貼在自己每天能看得到的地方,提醒自己運用,落實行動。
今天學到的拆書理念,讓自己找到了以前焦慮的原因,而且找到了方向。
在用著學,在學中用,相信拆書理念一定可以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知識大門!